时评 ( 全部 )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2011年12月12日
波兰卡纳剧院在首都剧场上演的《来洛尼亚王国》,是这次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截至目前最好玩好看的一个戏了,可上座率却最低。我想恐怕要责备海报上“哲学家”这三个字,改编自“哲学”的戏剧让人却步?的确这部戏处处闪耀着反思,但思考和好玩就这么势不两立吗?另一点,海报简介上的一段话,每个角色都“不惜一切让自己与众不同,以此引人注意”,这概括也不恰切,说这部戏的表演还差不多,... (2回应)
2011-12-04 12:50:40
《毒》,这部新近创作的德国戏剧开演不多时,就给我一种预期。尽管角色是从席间走上舞台,尽管歌声和歌者从观众席中升起,尽管舞台无悬念地是当今的那种“空”,仅仅是完全利用上的木栏及其上那些座椅,尽管表演尽量掩饰风格化的印象,而实际上对风格进行过精确设计,无论如何这些当代的舞台特征都不能改变,这部戏是一部太古典的戏剧。一百多年前,欧洲就在写这样的戏剧,它所遵循的仍然...
发表于:2011年8月25日《北京日报》
和网上很多人观后的反应相反,我看《樱桃园》很顺畅,喜欢它;看《白卫军》时上半场险些看不下去,整个看完才升起敬意。看不下去是因为它不太符合我所习惯的戏剧期待。在斯特林堡之后,似乎现代戏剧必须是凝炼的,只允许最有诗意的那一部分留在舞台上。他在他的“自然主义”时期就发出声明,挤去一切客套之类生活语言的水分,实际上就是去掉生活中已然模式化的部分,因为他清醒地知道戏剧... (3回应)
发表于:2011年6月30日《北京日报》:http://bjrb.bjd.com.cn/html/2011-06/30/content_419419.htm?div=-1
实验室里的复苏 ——谈赵立新导演的英国当代戏剧《审查者》 对于《审查者》的上演,最令我欣喜的不是舞台创作者的大胆和勇气,勇气总比认真来得容易,我首要赞赏他们对古典形式及其蕴含精神的理解,这一点在当下比起任何看似前卫的做法,都更是一个缺项。 剧本是英国剧作家安东尼•尼尔逊在1997年写的,主题是性的解禁。即便在现代社会,性总要以隐喻的面目出现,无法赤裸.. (6回应)
发表于:2011年6月27日《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9507004
去年出品特戏剧集的时候,我看了就喜欢《归于尘土》,但我也想,这样的戏怎么演。我几乎想不出这样的戏在我们的戏剧环境中,能有什么方式呈现。前一阵儿我看到蓬蒿戏剧季要演译做《尘归尘》的这部戏,就还是纳这个闷儿。那天加班我就要放弃去看这个戏了,电话里剧场的人告诉我不可迟到,开演后剧组会从里面锁门。我忽然觉得这次的演出可能是对的,就决定非要去看一看。 《尘归尘》是...
发表于:2011年6月9日《北京日报》:http://bjrb.bjd.com.cn/html/2011-06/09/content_410872.htm?div=-1
尽管这次中戏演出的《安提戈涅》只是一次学生作业,它传达了这部古希腊悲剧最主要的那些意思。由于是希腊导演来中戏指导,演出大体呈现了当代希腊对古希腊戏剧的阐释,既有很多象征性的设计,又忠实保存了戏剧逻辑,其中的歌吟和配乐,就我对世界音乐的粗浅了解,认为是原汁原味的希腊之声。如果不从古代宗教的角度去理解,安提戈涅很可能给人以偏执、想不开或无性的印象,尤其是对于深谙... (1回应)
发表于:2011年6月2日《北京日报》:http://bjrb.bjd.com.cn/html/2011-06/02/content_408175.htm
老舍的遗产和遗憾 ——谈最近上演的几部老舍小说改编戏剧 最近北京舞台上连续上演几部老舍小说改编的戏剧,有去年演过的,如林兆华导的《老舍五则》,有今年又做了些翻新的,如田沁鑫导的《四世同堂》,有新创首演的,如方旭自编自演的《我这一辈子》。我想现在一下子这么多老舍戏,动念和准备应是从09年纪念老舍百年诞辰之时开始。老舍的话剧,尤其人艺的《茶馆》,是京味儿.. (1回应)
发表于:2011年5月17日《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8447276
一部现代的古希腊式行动的悲剧,这是我09年看完国家大剧院上演的那版《托斯卡》时想到的。今天我看完新版《托斯卡》,想法仍没有改变,尽管这一次舞台强调了歌剧的天主教背景。 之所以接近希腊,是因为《托斯卡》本质上是否定天主教的结论的,但它作为罗马的孩子,并不否定宗教所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它否定的是一种人的回答。歌剧一开始就暗示了这一态度。在教堂里接吻,爱情挑战了玛... (1回应)

说理 ( 全部 )

发表于:简版刊于2010年10月11日《北京日报》:http://bjrb.bjd.com.cn/html/2010-10/11/content_325462.htm
离开,进入,离开 ——谈间离手法与今日剧场 今天我要谈谈间离。因为我在剧场里着急,常常由于那些对间离手法的误解、误用。 我在本届青戏节看过的几场话剧,和我之前看过的许多话剧类似,有种突出导演的倾向,剧场里充斥间离手段。如今,插段舞蹈、饰以戏曲表演、用电影投影、下雨喷雾洒花瓣、拼椅子或摆箱子、演员突然跑进观众席、配乐人站在前台上充当旁观者、搬上人偶或... (2回应)
发表于:《上海戏剧》2010第12期
在品特的生日敲一面鼓 品特是从萨特、贝克特的经典时代开始写作,写到不久以前、大约还不到十年的剧作家。他的新颖性、独创性何在,他的价值何在?我们一直无从了解,尽管曾有荒诞派戏剧集收过他个把篇目,直到今年他的黑白两卷戏剧集面市,并从中选出四部在青戏节上演。我想还为时不晚。 看那些品特早期剧本的前面部分,会觉得对话非常无聊。人们浮皮蹭痒地谈着即景的庸常话...
发表于:《上海戏剧》2009年第8期
1 《霸王歌行》在北京第二轮上演,我也看了两遍,它是值得再看的。首演之后,有些人在博客上说并不太喜欢这部戏,可能是因为他们“太懂戏剧”而忽略了欣赏美感。我认为这是一部完美的叙事剧,而且这种完美只存在于逝去的每个夜晚的舞台。我看过《剧本》今年6月刊印的《霸王歌行》剧本,台词算不上尽善尽美,有些地方甚至显得简单、粗糙,和许多电影剧本类似,不是一个艺术的最终成...
2011-04-16 12:19:40
罗慕路斯是喜剧的哈姆雷特,他什么也不做,不是因为他犹豫、权衡,他很坚定,就是认为什么也不要做。他不比哈姆雷特不聪明,他不仅了解历史,而且聪明到知道个人无法跟历史对抗。他和哈姆雷特一样深知人世的罪恶,深知时代、政治以及一切建立在超越个人价值之上的人类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谬误。然而迪伦马特作为对历史和道德不再大惊小怪的现代人,他让他的角色无奈而坦然地面对罪恶...
4人
张杭
  • 作者: 张杭
  • 写作类型:散文/诗歌
签名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355 )

  • 浪客猫
  • 徐以斌
  • Hana-bi
  • 象牙塔'
  • 宫园薰
  • 雪地流星
  • 不困
  • 牛奶路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