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一个皇帝宝座

作者:
何仁勇
作品:
梦回宋朝 (散文 创作) 第2章 共7章
发表于:
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家李方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我最愿意生活的10个时代》,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在此文里,他第一个列出的时代是十一世纪的北宋。理由是:“……因为这一百年里,五个姓赵的皇帝竟不曾砍过一个文人的脑袋。我是文人,这个标准虽低,对我却极具诱惑力。这得托宋太祖的福。他曾对儿孙立下两条死规矩:一、言者无罪;二、不杀大臣。” 这个立下“言论自由”规矩的宋太祖就是赵匡胤。 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河南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许多重要人物的出生都伴随着异象。比如刘邦,据说他出生前某一日,母亲躺在一小山坡上睡觉,梦见了龙。而他父亲来找她的时候正好看见她身上有龙在腾跃……过了不久,刘邦就出生了。左屁股上还有72颗黑痣。赵匡胤出生则是“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明明是得了黄疸症,却偏要说得那么神奇。总之,这些大人物们连出生都显得与众不同。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赵匡胤很小就喜欢骑射和练武,在父亲的教练下练得—身好武艺。赵匡胤可谓是“武术界里官职最高(皇帝),公务员界里武功又最好”,就是从小打好的基础。他融合百家之长,自创了一套太祖长拳,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充分表现出北方人的豪迈特性,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他还发明了“大小盘龙棍”,就是后来的双截棍,现在的小青年拿两根棍子跟着周杰伦“哼哼哈哈”的时候,可能万万想不到这是宋朝开国皇帝的专利产品。 当时是兵荒马乱的时代,虽然是军人家庭,但赵匡胤一家的生活也逐渐变得十分艰难。到了21岁,赵匡胤辞别父母和成婚三年的妻子,离家外出打工。幸好那时候没有暂住证一说,因此赵匡胤虽然受了许多白眼和冷遇,到底没有被治安队收容遣送回老家,否则,哪里还有能与盛世唐朝相提并论的清明宋代呢? 离家前,父亲曾经告诉赵匡胤,让他去投靠自己当年的同事王彦超,据说丫现在混得风生水起,没准能看在昔日同事的份上,给他一份工作。赵匡胤运气不错,很快就找到了王彦超。但丫看见赵匡胤穿着不入时,长得又不帅,口才也不好,居然甩给他几贯钱,打发叫花子一样把他赶走了。 赵匡胤很生气,也很无奈。所谓世态炎凉就是这样了吧。不过,钱他还是收下了。 赵匡胤拿着这几贯钱上路了。一天,他在路上看见几个人在赌博,弄得个热闹朝天。开始赵匡胤只是好奇地围观,后来他一想,“俗话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没准俺时来运转,就靠这几贯钱起家呢。”于是他就加入了进去。 没想到,赵匡胤的手气好得不得了,不一会儿就赢了一大堆钱。正当他笑眯眯地准备拿钱离开时,突然听到一声叫喊,“警察!”赵匡胤慌慌张张地要跑,却被一脚绊倒在地;几个人一下子扑到他身上,一阵拳打脚踢之后,扬长而去。 赵匡胤再摸身上的钱,全部消失了。好像他们从来没进过自己口袋一样。 赵匡胤像盲流一样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到公元949年,他终于遇到了机会。在北上的途中,他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国防部长(枢密使)的郭威,投到了郭威旗下。 这是赵匡胤的第一份工作,机会来之不易,赵匡胤激动的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打好这份工。” 赵匡胤在军营里如鱼得水,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人人喜欢。吃饭问题解决了,赵匡胤就开始仰望星空了,做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梦。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赵匡胤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一名指挥打仗的将军,而不是一个吃饱了就睡觉,睡醒了就冲锋的傻大兵。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这皇帝也如走马灯一般轮流转。皇帝轮流做,今年到郭家,951年,郭威同学发动兵变,建立了后周,是为周太祖。赵匡胤也因为战功被升为皇宫禁卫军的一个小头目。周太祖的养子、开封府尹柴荣时常出入皇宫,见赵匡胤有勇有谋,是一支不可多得的潜力股,便将他调到自己帐下,让他做开封府的骑兵指挥官——当然,如果他知道这支“潜力股”将来会对自己家的孤儿寡母下手,肯定就不会这样想了——这意味着赵匡胤向权力中心跨了一大步。 周太祖命比较薄,只做了三年皇帝,屁股还没坐热呢,就病死了。郭威同学没有儿子,这肥水就只好流到别人家田里了——周太祖的养子,柴荣波澜不惊地捡了这样一个肥缺。这就是周世宗。 周世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怀抱着统一天下的大志。史书上说“周世宗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跟着这样的老大混,当然没错。 周世宗为了统一天下,南征北战。赵匡胤也因为战功赫赫,官位不断上升,被封为节度使,逐渐成为周世宗的左膀右臂,进入了权力核心,掌握了军政大权。 周世宗虽然胸怀大志,惜乎英年早逝。他死后,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接班。七岁大的孩子能做什么呢?上幼儿班读书都得妈妈来回接送。要想他来主持朝政显然是扯淡。国家权力就有了旁移的可能。赵匡胤是何等人,他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奥妙,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就和弟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开始密谋篡夺皇位。 公元960年正月,有人来汴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人不辨真假,慌忙之中就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军从京城开封出发,当晚抵达距京城四十里的陈桥驿。陈桥驿——一个让赵匡胤,和他的子子孙孙都不能忘记的地名。 这晚夜里,赵匡胤请将士们喝酒,喝得个酩酊大醉,啥也没说,呼呼睡去。当然,他睡得倒是香,赵光义和赵普可没歇口气,整晚都在军营里搞串联,为第二天的精彩大戏做准备。 到了翌日凌晨,那些串联成功的将士们手握刀剑,全副武装来到赵匡胤的宿舍外面,准备闯进去。各位,他们可不是来对赵匡胤图谋不轨的,而是为这场大戏铺垫前戏。没有这些前戏,再华丽丽的大戏也很难达到高潮。早就守候在宿舍外的赵匡义和赵普见到这种情形,赶紧按照剧本,进入宿舍,唤醒主人公——赵匡胤。赵匡胤被他俩惊醒了,说:“咦,这么早就上班了?” 赵普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说:“还没上班,只是外面出了点小事儿,请你去处置一下。” 赵匡胤跟着两位来到外面,却看见外面将士们里三层外三层,挤得个水泄不通,他们一见赵匡胤就高声叫喊:“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就是要赵匡胤做老大的意思。赵匡胤昨晚的酒还没醒,脑袋里还迷迷糊糊的,未及回答,几个部下已经把一件黄袍披再者他身上了。跟着,外面里三层外三层的将士均跪拜在地,三呼万岁。 既然是做戏,当然要做足功夫,体现专业演员的素质。赵匡胤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但还不得不表示一下谦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辞不做。将士们当然不依了,今天你这老大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完全是一幅牛不吃草强按头的架势。他们把赵匡胤扶上马,往京城方向去了。 这时候赵匡胤发挥出高超的演艺技巧,他坐在马背上,假装无奈的对部下说:“你们这些鸟人,贪图荣华富贵,一定要我做老大。要做嘛,也没什么问题,但你们今后必须要听我的指挥。” 将士们异口同声的答应了。 有了这样的保证,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赵匡胤立即率领部队回到京城,强迫周恭帝柴宗训提前退休。后周抢来的江山,最终也被别人抢了,也算是种了什么样的瓜,得到什么样的果了。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就此高枕无忧。他日夜思量自己成功的原因,他深刻地发现,原来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们不但可以冲锋陷阵,还能把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弄得像办家家一般轻松。这些武将们今天高兴了,给俺老赵批黄袍;明儿他们不高兴了,会不会随时把这黄袍给取下呢? 赵匡胤是越想越纠结,越想越蛋疼,最后被他想到了一个影响了宋朝300年的计策:通过某种方式,剥夺武将们的兵权,还给老大。 政治是一门学问,但把政治玩成艺术的皇帝,屈指可数。赵匡胤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般来说,靠武力抢来江山的皇帝,也总是担心被别人依葫芦画瓢抢走。因此,“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几乎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这里的狗和弓,指的是那些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们。比如,刘邦皇帝位置一坐稳就先后干掉了韩信、彭越和黥布三个功臣。朱元璋则做得更彻底、更无耻,他借“胡惟庸谋反案”和“蓝玉党案”基本上把跟他一起出死入生的功臣一网打尽了——杀功臣杀到朱元璋这么不分青红皂白,也算是达到一种前无古人的境界了。 赵匡胤登上皇帝位置后,首当其冲就面临了这个问题。 赵匡胤做皇帝不到半年,就先后有两个节度使起兵造反。赵匡胤带兵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搞定。为了这件事,赵匡胤烦恼得日夜寝食不安。有一天下班后,他单独找宰相赵普喝酒,谈心,说:“爱卿啊,你看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让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你看这领导当得就是有水平,言必谈国家大事,民生疾苦。 赵普是个聪明人,也很了解这个新科皇帝的花花肠子,就说:“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节度使们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他们想闹也闹不起来,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赵匡胤当然听得心花怒放,点头如捣蒜,表扬赵普说得好。 过了几天,赵匡胤在宫里开派对,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手握兵权的高级将领喝小酒。酒过三巡后,赵匡胤举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兄弟们,俺老赵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里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当年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睡过一晚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想坐呀?” 石守信等人也不傻,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赵匡胤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这话说得可严重了,石守信等听了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泪说:“我们都是没文化的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赵匡胤就引经据典开导他们说:“其实人生可短暂了,跟睡觉是一样一样地。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你们为什么不把兵权放了,到外地去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豪宅宝马,多买些二奶三奶,天天喝酒作乐,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俺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你好我也好,谁也不眼红谁,谁也不防备谁?这岂不是好?” 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 有人带了头,石守信等也只好表态同意。 酒席散后,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欣然同意,安排他们到地方任节度使。赵匡胤说话还是算数的。首先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赵匡胤照葫芦画瓢,又收回了其余地方将领的兵权,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始稳定下来。 对于赵匡胤的做法,史学界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褒一贬。我的看法是,在刚刚从割据状况摆脱出来的宋朝,稳定压倒一切,因此,才迫切需要把指挥军队的权力掌握到皇帝手中。更为可贵的是,赵匡胤在回收权力的过程中没有杀掉一个功臣,还与他们结成了儿女亲家,气氛那是相当的和谐。我以为,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专制时代,“杯酒释兵权”算得上是君臣之间最好的选择了。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何仁勇,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2人
« 上一章  |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