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文化

迷影文化史图片 ( 全部 )

迷影文化史试读 ( 全部 )

发表于:《迷影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凤凰网试读、网易试读 1995年,也就是电影诞生的第一百年,美国批评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可能是她生前最后一篇电影评论。这篇文章后来选入中译本苏珊·桑塔格文集《重点所在》。中文版选编时,文章的题目被译为“百年电影回眸”,实际上,这篇文章的真正题目是“The Decayof Cinema”,意思是“电影的衰退”或“电影...
发表于:《迷影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凤凰网试读、网易试读 人类想利用活动的造型影像和光影技术去创造感官奇景的努力,在历史上始终没有停止过。在中世纪后期,光与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为教会工作的科学家那里。德国耶稣会的基尔歇神父(Athanasius Kircher)〔1〕是巴洛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他曾在1645年发明了一种“原始投影术”,他在铁箱里放一盏油灯,箱子两侧各打一个洞,并装上透镜,将画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
发表于:《迷影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在1840年代的法国,即使是王后和公主冒生命危险亲自体验的巴蒂尼奥尔地下隧道,也会在几年之后成为底层青年主妇鄙夷的固体怪物。那是一个各种新发明在时尚中生生死死的年代。所以,当人们听说某个富有的伯爵打算不惜重金,在巴黎瓦卢瓦(Boulevard Valois)大街,为一个魔术师兴建“魔法剧院”(Théatre de Magie)时,他们的脸上并没多少惊讶的表情。所谓“魔法剧院”就是“魔术戏院”..
发表于:《迷影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前文所述的历史和人物,并非我刻意把电影史“传奇化”。历史面向细节的充分展开,往往有助于我们发现电影史的现实意义。梳理、揭示和阐述“迷影文化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夸张历史,而是通过这个特殊的历史,返回来帮助我们思考今天电影面临的种种问题。到底如何定义“迷影”(cinéphilie)?“迷影人”(cinéphile)与一般影迷到底有什么区别?“迷影的影评人”(critique cinéphili...
14人
李洋
教书匠
  • 译者: 李洋
  • 翻译语言:法语
  • 翻译类型:小说/散文/非文学
  • 代表译作: 《莱昂内往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6962 )

  • despite
  • 🌬
  • 過雁
  • 已经困了
  • async
  • 隆索
  • 可溶化的鱼
  • 三仛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