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伦敦落魂记》第二十三章

小说 译作
孙仲旭 发表于:
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乔治·奥威尔 著 孙仲旭 译

我一离开让·科塔尔餐馆就上床睡觉,睡了整整十一个钟头。然后两周来第一次刷牙、洗澡、理发,还把我的衣服赎了出来。我畅快无比地闲逛了两天,甚至穿着我最好的衣服去了让·科塔尔餐馆,靠在吧台前,花五法郎喝了一瓶英国啤酒。以前在那儿当过人下人,现在却是去当客人,这种感觉真奇怪。我离开餐馆让鲍里斯觉得可惜,因为当时我们形势大好,有机会挣到钱。后来我收到过他的信,他告诉我他每天都能挣一百法郎,还找了个相好的,这个女孩很投入,嘴里也从来没有大蒜味。 我花了一天时间在我们那一带随便走了走,跟每个人道别。就是在这一天,查理跟我讲了老吝啬鬼鲁科勒之死,此人以前在这儿住过。很可能查理跟往常一样又在骗人,不过故事倒是挺有趣。 鲁科勒死时七十四岁,是我到巴黎一两年前死的。他根本比不了丹尼尔·丹瑟*或者别的那种人,不过他也是个有趣人物。他每天早上都去中央菜市场捡破菜叶,吃猫肉,围着报纸当内衣,用他房间里的护墙板生火,穿麻布袋做的裤子——他在外面投资达五十万法郎,竟然还会这样做。我很想结识他,可惜没机会了。 跟很多吝啬鬼一样,鲁科勒因为钱被人骗走而下场悲惨。一天,有个犹太人来到这一带, 此小伙子精明干练,他有个天衣无缝的计划,能够走私可卡因到英国。当然,在巴黎买可卡因很容易,走私本身很简单,只是总有探子把计划捅给海关或者警方。据说一般正是那些卖可卡因的人干的,因为走私控制在某集团手里,他们不想让别人来分一羹。但是那个犹太人信誓旦旦,称没有危险,他有路子可以直接从维也纳拿到可卡因,不需要走通常的渠道,这样可以避免花高价。他联系上鲁科勒,是通过一个年轻的波兰人,此人是巴黎大学的学生,要是鲁科勒肯出六千法郎,他也会凑四千法郎。用这笔钱,他们可以购买十磅可卡因,能在英国发笔小财。 波兰人和犹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老鲁特勒那里掏出钱。六千法郎不算很多,他还有很多钱缝在房间的床垫里,可是让他拿出来哪怕一个苏,他都会心疼肉疼。波兰人和犹太人缠了他几个星期,又是解释,又是威吓,又是哄弄,又是劝说,又是跪下来恳求他拿出这笔钱。一是贪婪,一是害怕,快让老头儿发狂了。想到也许能获利五千法郎,他满肚子向往,却又说服不了自己拿这笔钱去冒险。他经常坐在墙角抱头呻吟,有时还痛苦地喊叫,经常还会跪下(他很虔诚),祈求得到力量,却还是不敢拿钱出来。到最后,与其说是因为别的,倒不如说是因为筋疲力竭,他一下子让步了。他划开藏钱的床垫,给了犹太人六千法郎。 犹太人当天就拿来了可卡因,然后马上销声匿迹。同时,不奇怪的是在鲁科勒闹腾了半天后,此事在附近传得沸沸扬扬。就在第二天早上,警察来到旅馆突击搜查。 鲁科勒和波兰人惊恐万状。警察逐个房间搜查,一层层搜上来,而那一大袋可卡因就放在桌子上,无处可藏,也根本没有机会逃到楼下。波兰人主张把那玩意儿扔出窗户,可是鲁科勒根本听也不要听。查理告诉我他当时就在场。他说在他们想从鲁科勒那里拿过那袋东西时,鲁科勒把它贴在胸口紧抓不放,疯了一样,尽管他已经七十四岁。他吓得失去了理智,可是他宁愿进监狱,也不肯把钱扔掉。 最后,正当警察就在楼下一层搜查时,有人想了个主意。鲁科勒住的那层有人有十几个盛着扑面粉的罐子,靠卖那个赚提成。有人建议把可卡因装进罐子冒充扑面粉。很快,扑面粉就被从窗户倒出去,里面放进了可卡因,那几个罐子光明正大地放在鲁科勒的桌子上,好像没什么遮着掩着的。几分钟后,警察就搜到了鲁科勒的房间。他们敲打墙,看烟囱,翻抽屉,检查地板。然后,正当他们一无所获后要放弃时,巡官看到了桌子上的罐子。 “喂,”他说,“看看这几个罐,我刚才没看到。里面是什么,嗯?” “扑面粉。”那个波兰人尽量平静地说。可是与此同时,鲁科勒因为惊慌而呻吟了一声,警察马上起了疑心。他们打开一个罐子蘸了点里面的东西,闻了后,巡官说他相信是可卡因。鲁科勒和那个波兰人凭圣人之名赌咒发誓,说只是扑面粉而已,可是没用,他们越辩解,警察越怀疑。两个人被逮捕并带往警察所,这一带有一半人都跟着去了。 在警察所,鲁科勒和那个波兰人被所长亲自审问,同时,那些可卡因被拿走化验。查理说鲁科勒闹得很厉害,非言语所能形容。他又是哭,又是祷告,说话前后矛盾,把事情全推到波兰人身上,声音之大,半条街外都能听到,警察们几乎忍不住想哈哈大笑。 过了一个钟头,警察拿着那罐可卡因和一张纸条回来了。他笑呵呵的。 “这不是可卡因,先生。”他说。 “什么,不是可卡因?”所长说,“可是——那又是什么?” “扑面粉。” 鲁科勒和波兰人马上被释放了,清清白白,可是很生气。犹太人骗了他们。后来,等到事件稍为平息后,发现那个犹太人在这一带用同样手段还耍了另外两个人。 波兰人为能够脱身而庆幸不已,尽管损失了四千法郎,但可怜的鲁科勒完全垮掉了。他马上就躺倒了,白天一整天,夜里有一半时间,别人都能听到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嘟嘟囔囔的,偶尔还扯着嗓子喊: “六千法郎!天哪!六千法郎啊!” 三天后,他有点中风,又过了两周,他死了——死于心碎,查理说。 * 丹尼尔·丹瑟(1716—1794)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吝啬鬼。 本次连载结束,谢谢阅读。
© 版权声明:
本译作版权属于译者孙仲旭,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1-03-03 09: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