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恶搞海明威

杂文 创作
孙仲旭 发表于:
《三联生活周刊》哪期?
E.B.怀特写过一篇《过街入烤肉店》(http://lukesun.blogcn.com/diary,11793072.shtml 收入《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虽然有个副标题“向欧内斯特·海明威致敬”,但是大家不要上当,因为这一篇实在是怀特的恶搞之作,恶搞的对象,便是海明威的《过河入林》。 按上海译文版的海明威的《过河入林》译后记(译者王蕾所撰)所言:“海明威对《过河入林》的出版寄予很高的期望,一九五零年该书面世后,文学界的评论却出乎他的意料,评论家认为主人公的形象和精神状态令人厌倦,小说的创作模式无任何创新”。译者虽然认为这种意见难免失之偏颇,但几百字下来,也无非强调了这本书对研究海明威其人有资料价值,而无法充分为这本书辩护。 当时恶评的第一手资料我没有专门去找,不过可以看一看两位美国文学专家的意见: 董鼎山先生曾写道:“海明威生前也曾出版过几部受人蔑视的著作,《过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便是一例。此书问世后海明威声名曾一落千丈,后来因为《生活画报》的帮助,始恢复原来盛誉,终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冯亦代先生也曾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立意要写一部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巨著,结果只能勉勉强强使他的《过河入林》(一九五○)成篇问世。这本小说出版后,海明威的声誉一落千丈,批评家认为他的文学生涯已经到此为止了。” 我们也可以想像当年《过河入林》刚出版后美国读书界哗然一片的“盛况”,连老好人怀特也来踩了一脚。不过怀特这样做,我可是一点也不吃惊,两人的文风南辕北辙,怀特是精雕细琢的长句,海明威的却是电报式的短句,几令“文字之美”荡然无存,想来怀特对海明威看不惯久矣,这次觅得机会,创作出了这篇恶搞之作。 既然要恶搞,看得出怀特对海明威的这部作品也是阅之甚详,细节上跟海著对应的地方很多,语言上也不时模仿,比如开篇便是一句“这是我最后而且是最好的而且是真正的而且是惟一的一顿饭”(This is my last and best and true and only meal)。不难觉得,这样的“假长句”尽显笨拙。关于过多用“and”一词,从吴鲁芹先生的《英美十六家》中能看出别人也有类似意见:“布劳菲到书架上去找出书來。‘请你读一读这段……“She had a lovely face and body and lovely smooth skin too. We would be lying together and I would touch her cheeks and her foreherd and under her eyes and her chin and throat with the tips of my fingers and say…” 这两句话用了八个“and”,一段文章三句总共用了十四个“and”。形容词除了“lovely”之外,似乎就沒有別的字可以借重了。这是什么文学作品?’” 用词上,怀特也会恶搞一把,如海著里的上校很腻味地一口一个称他的小情人“女儿”,怀特素性从“女儿”开始,又用了“妹妹”、“妈妈”、“表妹”这些词,一副不把人恶心倒不甘心的架势。 上世纪50年代时的怀特已经算是知名作家了,尤其这一篇恶搞之作还发表在影响甚广的《纽约客》上,海明威当然读到。据《老爸海明威》的作者A.E.霍区诺所言,海明威看了怀特的仿作后很不高兴,说:“模仿是失败作家最后的救命稻草。”好在打击之下的海明威几年后靠《老人与海》咸鱼翻生,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获得对所有批评者的象征性胜利,算是出了口恶气。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孙仲旭,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3人
最后更新 2010-10-13 09:45:56
[已注销]
2010-10-13 09:45:56 [已注销]

显然海明威没有幽默感,看不出别人的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