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的日记
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后记 陈丹青 2012年底,《文学回忆录》发排在即,我瞒着读者,擅自从全书中扣留九讲,计两万余字。三年过去了,今天,这部分文字成书面世,总算还原了《文学回忆录》全貌,但因此与母本上下册分离,成为单独的书。 也好。以下我来交代此事的原委—先要告白的实情是:返回八十年代......
(15回应)
谢谢腾讯·商报赏给《无知的游历》一个奖。我还要谢谢《华夏地理》杂志前主编叶南赏我去三国游历的机会,也谢谢他任我随便怎样写,而且不删一字。其中俄罗斯那篇写得比较用力,五零后一代是由苏俄文艺喂大的,但凡读过几本书的,都能说出托尔斯泰等等名字,但不知七零八零后年轻读者是否有感觉。 我到中年才后明白:苏联不......
(6回应)
只有一位孙佩苍 (《寻找孙佩苍》代序) 美院两年学业期间,有一项经历至关重要:1978年秋,某日,全班同学被领进陈列馆仓库,观看三十余件19世纪欧洲油画的原典,除了欧美常见的沙龙作品,其中竟有一件早期的库尔贝—“文革”十年,所有国外来华展览中止。运动甫歇,罗马尼亚画展、加拿大画展、法国乡村画......
(4回应)
陈丹青: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是哪份时尚刊物的采访,但只有时尚刊物才会推销这类话题。我总想跟他们过不去,可说着说着,发现我只会说白话—我想,时尚刊物最忌讳的就是大白话。 恋爱和婚姻中需要艺术创作那样的想象力吗?如果有,给我们举个例子吧。 恋爱中的热情、误解、发痴、怨恨……我猜都是出于想象。你以为人家爱你爱......
(19回应)
我60岁只有一个感慨,就是我在前年58岁经历了木心的死,去年59岁经历了母亲的死,这个是一堂课,很多人蛮年轻就经历了,我到这么晚才上这个课,上过不上过非常不一样。 视频: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ashidian/201306/06924495-0aee-478e-aa3e-95fb9687fe61.shtml
(35回应)
按:此文为冯克力先生新作《当历史可以观看》所写。 褴褛的记忆 我家五斗橱的抽屉,底层垫着旧报纸,轻轻掀开,手指探向深处,就能移出我的祖父的照片,如证件照片那般大。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枚照片摄于淮海战役时期,之后,祖父逃往广东,再从海南岛逃去台湾了。 家里另有两三册影集,不必隐藏。50年代的......
(3回应)
“不要把木心说成另外一个物种,好像他活在云端里——什么高人啊,超逸啊,博学高贵啊,遗世独立啊——还是我们的话语习惯,大字眼,夸张。对木心冷漠,或把他说成仙人,其实是同一种思维。” 采访/ 张丁歌 胡赳赳 (《新周刊》389期) 在十三亿人口的国家,保守估计,木心先生目前至多拥有两三万读者,知道他名字的......
(43回应)
凤凰视频: 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ashidian/201212/8b342bcc-061a-41f5-bcb7-d8a206434e29.shtml
(23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