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找寻中国的隐士传统

作者:
比尔波特
作品:
只为找寻中国的隐士传统 (其他 创作) 第1章 共1章
发表于:
第一财经日报
比尔•波特说,终南山和华山是隐士比较集中的地方,有些隐士已经50年不下山了,说到“毛泽东”也全然不知。隐士们过的也是一种“群”的生活,而隐士之间划定各自的生活范围,开垦土地种植蔬菜,或采集可食用的野果、草药换钱,购买粮食   “隐士”在现代近乎一个文学词汇,那种隐逸山野、落拓不羁、怡然忘怀、齐同万物的生活大概只能到武侠小说和动画片里寻找。莽莽山野间,隐士何在?   1987年,便是带着这样一个疑问,当时定居中国台湾的美国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开始了到中国大陆寻访隐士的旅程。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至终南山、武夷山一带,探访现代隐士的生活状况。一路所见所闻结合历史掌故写入一本名为《空谷幽兰》的书里。2006年,比尔再次出发,此番路程,为着他即将翻译的《楞伽经》作准备,又从北京向南,到广州华林寺、法性寺,转至香港竹林禅院,沿禅宗六祖开创的道场一路南行,只为经由舟楫劳顿的苦,体悟中国古代禅师的心路,一如他所精研的《楞伽经》,必须透过繁复、难解的经文,启开简单的道理——“修行原本是简单的事,随时随地问问你的心,管好你的心。”比尔始终带着温和的笑,言谈率性。   2010年9月底,一场秋雨过后,北京城天空高远,比尔挎着和尚用的禅囊走过湿漉漉的小路。在北京短暂停留之后,将去台北,比尔说,自己和几个外国朋友打算在台湾买地盖茅棚,“我的一个德国朋友是很好的木匠,我们相约每年去台湾小住修行。”   “茅蓬”是比尔嘴边经常出现的字眼,仿佛只要一个“茅蓬”人就能栖身,而理想的隐逸生活,无非只需一个栖身之地和维系生命的基本物质即可,但比尔说自己不是合格的隐士,“因为我最难放下的是配偶,我们有30年的婚姻。”他说着笑了。   现代隐士的生活   1987年,比尔在台湾为一个美国电台做事,做记者,当时翻译过《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书的他,早已有了到大陆寻访隐士的念头。比尔在台湾的记者生涯采访的最后一位人物是马英九,当比尔告诉马英九自己有意到大陆寻找隐士,马英九对他说:别浪费时间了,那里现在连一个和尚也没有,怎么会有隐士?   好在台湾首富之子王文洋资助了比尔寻找隐士的计划,给了他几千块钱。第一站是北京,此后,再不知该向何处寻。好在在广济寺遇净慧法师,净慧指点他:去终南山。   比尔知道终南山是老子讲《道德经》的地方,早已心生向往。只是路难行,当时去往县级以下的路常常只是马车、拖拉机走的盘石路,路面坑洼不平,一天只能走30里,“但那次却是很好玩的旅行”,比尔鹤发童颜,每聊到路途上的事,处处是随遇而安的欢快之感。   隐士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每一天做什么?   比尔说,终南山和华山是隐士比较集中的地方,有些隐士已经50年不下山了,说到“毛泽东”也全然不知。隐士们过的也是一种“群”的生活,有一个圈子,因为生活需要彼此照应。通常住在离最小的村庄至少一小时路程的山里,而隐士之间通过估算自己生活领地里所能从自然中获得的食物多少,划定各自的生活范围——彼此之间,通常有20到30分钟路程的距离。一定范围内开垦的土地,将够长出一年生活之需的食物,比如蔬菜、可食用的野果、草药收来换钱,购买粮食。   一年里,冬天没法食用新鲜的食物,于是需要腌制、储存。除了能从自然中获取的食物,生活所需的盐、大米或面粉、一点点布料——用以修补残破的衣裳或棉被,食用油和煤油则需要外界供给,通常来自周边村子里的农妇或亲朋好友、弟子的布施。   而比尔认识的一个比丘尼,种得7株核桃树,一年的收成足够供养自己的生活。   山林里的野生动物常来抢食,这是隐士们常常面对的生存威胁,因此,种土豆来得保险一些。比尔说,在终南山的西观音寺碰到的圣林和尚告诉他,西观音寺一带是终南山最好的修行场所,这里土壤好,阳光和雨水充足,长苹果、梨和柿子。有一次,一只熊把圣林和其他和尚赶到屋里,吃掉了寺庙柿子树一半的收成——那些柿子在院子里晾着。   若能接受艰苦、清简的生活,山林里的生活便是自得其乐的。每一天在天籁里醒来,风吹竹林,小和尚下厨房打理早餐,炉膛里的火苗声呼呼,间或有鸟鸣,还有人在斋堂外敲一根裂了缝的木头。清晨,劈柴、种地、采药,下午拜访邻近的隐士,老的隐士会教新来的隐士在山中生活的经验,或者道教的隐士教其他门类的隐士练气功,健身强体,抵御寒冬,晨昏则是打坐和读经,读得最普遍的是《地藏经》和《莲花经》。总之,不羁于是佛教徒、道教徒,来隐居者,多半发愿离开尘世纷扰,精进修行,参透无常,得心内的自由。   最后的路,你要一个人走   如今,定居西雅图的比尔每两三年会到大陆看望他的隐士朋友,再去台湾买书和茶叶。但隐士的行踪常常飘忽不定,为了看望某位旧交,比尔总得费尽周折。终南山的圆照比丘尼是比尔经常记挂的尼师,圆照年近90岁了,六世行医的她16岁出家,到终南山,圆照说,“我觉得它是一个死的好地方”,于是住下。比尔曾拿纸笔,求教圆照:“佛家修行的本质是什么?”圆照接过纸,放到一边,再无言语。两个月后,比尔回到台湾,收到圆照寄回的那一张纸,上面写着四个字“慈、悲、喜、舍”。比尔说:“她的书法清晰有力,像她的心一样。”   在比尔看来,每个人的缘分不同,修行的路由此千差万别,“每一秒我们的念头和意见都不同,我们每个人的缘分也不一样,万物都有因果,有的人一辈子住在茅棚或寺庙里,可是一辈子也没有开悟。”比尔说,人在世上走,路途难免患得患失,心里的负重日复一日增添,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有些包袱却是一念之间可以放下的。   比尔觉得,大千世界,山野才是他精神上的原乡,每次来到山林,听蝉鸣或松涛似乎就接通了他少年时代在群山和荒野中生活的信息,而由中国返回西雅图家里的时候,他又会想起第一次离开美国到台湾的情形。仿佛时间一旦拉到一辈子的长度,就能让人看到因和果。   是1972年的旧事了,那年,比尔的父亲送他到洛杉矶的伯班克机场,掏出口袋里的200美元,加上比尔自己的13美元,就是他到中国的全部资产。当时,曾家财万贯的父亲已经破产,父亲的钱全耗在与母亲离婚官司的律师费上了。   比尔想,反正自己是打定主意要在台湾的寺庙出家的,“反正早已看破红尘,钱是麻烦事。”   比尔的父亲曾因抢劫银行与警察枪战,同伙都当场毙命,唯独父亲被打残膝盖,送到监狱坐大牢。   父亲出狱后,承包酒店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在《禅的行囊》里,比尔回忆:“那个时候,父亲的钱多得就像大风刮来的。我曾经一度以为那些钱都是他自己印的。”生活景况的大起大落,早已让比尔厌倦,“这一切看上去很虚伪,每个人不得不被权力、财富、强大的自我紧紧包裹着,太空洞了。”   少年时代最难忘的经历是11岁时,比尔的父亲把家搬到爱达华州,因为父亲常出差,雇了个叫威廉姆斯的人做助手,少年比尔认为此人是个无所不能的人,常常陪父亲在群山里打猎。“那时候,乔治•威廉姆斯就是我的禅师,而美国西北的群山就是我的禅堂,这也许不能算是一种宗教经历……不管怎样,是他把我带进了荒野,让我习惯了长时间独处的生活。二者都令我着迷。”比尔如是说。   最早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时,接触了中国的佛道经典,无端觉得亲切,且其中的话说得很深刻,于是开始苦读中文,比尔说:“中国人喜欢讲前世渊源,我最早学习中文时,学白话文时觉得有点困难,但学文言文却感觉很容易,一看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而中国,比尔最喜欢的地方是江西,“因为禅宗从这里开始。为什么禅到四祖时忽然发展起来?我有一个发现——是因为‘地方’,江西到处是高山间的盆地,四祖把房子盖在山间平地,有大房子,有大块田地,可以种菜养很多的人,四祖有了500个弟子。重要的是,江西在南部,北方民族不会来迫害,而唐朝很多做官的人被发配到南部,在那里修行,禅宗在那时发展了,他们变成了一个社会趋势,他们修行的方法不是在脑子里,而是在日常生活里。”   比尔透露,下一次旅行将会写作《诗的行囊》。结束大陆和台湾的行程,比尔又将回到在西雅图附近一个小村庄里的家,“我不是在中国,就是在家里”,比尔说,每天的生活以1小时的冥想开始,以一集“辛普森”电视剧结束,白天通常会到海边散步、喝茶、做饭。房子周围环绕着竹林,“我最喜欢的中国诗人是陶渊明,我的生活跟他有点像,不在山里,也不在城市里。”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比尔波特,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85人
静静好不好
2010-12-28 18:25:07 静静好不好

一次阴错阳差看到了一本书叫《空谷幽兰》,封面的美瞬间掠住了我的心,义无反顾的拿过来看。这一看就再也移不了眼了。
原来我的心底,我心心念念的东西,就是这样一种隐士的生活。
最心底深处的渴望,在《空谷幽兰》里彻底显现,才让我深深明白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此特意感谢作者,是你的《空谷幽兰》让我摆脱迷茫,在心底里种下一副幽静的山林鸟语花香。

静静好不好
2010-12-28 20:43:04 静静好不好

我记得在《空谷幽兰》的最后,译者说圆照比丘已经圆寂了啊...

城乡结合部少女
2010-12-31 15:40:38 城乡结合部少女 (我希望世界和平)

我记得书的最后说:大隐于市 小隐于野

藏风
2011-01-04 23:30:43 藏风

我记得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做隐士。

月落西子湖
2011-01-05 21:34:30 月落西子湖

我记得我高二的五一长假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后感动得一塌糊涂 惊喜和着怅然 怀古活着悟今 这些年以来 我自己也越来越觉得 虽然我人不在佛门 心却本属于佛门 还记得李娜说"出家是回家"。。。唉 红尘纷扰 心有羁绊 无可奈何

城乡结合部少女
2011-01-22 10:16:44 城乡结合部少女 (我希望世界和平)

这是“我记得”造句比赛

高山
2011-08-25 10:36:57 高山

大学的时候无意间在图书馆看到这本《空谷幽兰》,封面很典雅素净,但一看是个外国人写的,立马放回书架,我觉得外国人看中国的文化,都是雾里看花的,等到进入社会,看了诸般事物,才发现,也许我们自己丢了许多东西,相反,别人来看我们,或者才精准。这书还没仔细看,但或多或少有幸目睹,有种淡淡的哀愁和怅惋,中国人现在的精、气、神真的变了许多,看陈存仁的书,觉得那个时候的国人温润如玉、谦和有度,而现在,正如影评家评论香港电影“众皆过火、尽皆癫狂”。

六字真言
2011-08-30 21:14:30 六字真言 (他没有标签。)

不在山里,也不在城市里。

麦芒
2012-02-16 15:27:48 麦芒 (我们生活在时代的谎言中)

大隐隐于市其实应该只针对当时的社会而言可以成立。如今更多的是环境造就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