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

发表于 单读 其他 创作
试发表 其他 创作
转载自《精品购物指南》(2011年8月8日) 编辑/沈寅 录音整理/关扬 摄影/余学海 [引言]戴锦华,以厚实的理论做电影批评,90年代就撰写一系列关于电影批评、中国电影的著作,她在学院之内却始终关注大众文化、大众消费,保持一贯的清醒和精准。崔君衍,西方电影理论的传递者,译介了英语、法语和俄语的电影理论著作,包括影迷必读本《电影是什么?》,也是1980年代发表了现代...
发表于 《光影之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其他 创作
欢迎大家关注戴老师的新书《光影之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17445/ 张慧瑜:您一直强调对于电影文本进行细读进而展开症候分析的方式,您觉得这种“看电影”的方式在今天的意义何在?这种电影批评的方法还能像电影理论的“黄金时代”成为社会批判、介入社会的有效方式吗? 戴锦华:我想从两个层面上说吧。80年代是电影理论的制高点,发生了电影理论向其他人文、社... (7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