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2:为什么心理学家使用大量的行话

作者:
王伟平
作品: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非文学 译作) 第4章 共5章
发表于:
图书《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10月
本节要点:在科学领域使用的学术术语的含义通常与它的日常意义大相径庭。 专家们常使用他们自己圈子的深奥词汇,这让我们理解起来很不方便。有必要把“图书馆”说成“学习资源中心”,或把“清洁工”说成“卫生工程师”吗?为什么心理学家使用“负强化”而不用“惩罚”这个词? 行话(jargon)这个词有两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指一种模糊而矫饰的语言,它的特征是使用一些看上去更专业的用语,但这些术语并非必需。我不支持这样来使用行话。这样使用行话的人,要么是想让自己显得重要,要么是为了迷惑听众。他们只能以浮夸不实和令人厌烦的结局而收场。 行话的第二种意义指特定学术团体使用的科技语言。任何专业,不论是科学、艺术还是其他专业,都需要一些特殊的语言。在航海中,“转向”(coming about)指迎风180度改变帆船的方向。(这里没有使用航海活动的专业术语来描述改变方向的过程。) 当船长说,“准备”时,这一简单的词汇准确地告诉了船员,船长需要他们做什么。如果船长说“准备改变航向”,这更便于新手理解,但对有经验的船员而言,他会对下一步该做什么感到一片茫然。行话以简短的形式传达了精确而复杂的信息,节省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专家们在交流中使用行话,通常会让门外汉难以理解他们交谈的内容。但适当地使用行话却能提高业内人士的沟通效率。问题的症结在于,怎样确定某一专业词汇在学术上是恰当的还是矫饰浮夸的。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卫生工程师”的使用不恰当,因为这个词只不过是为了让这一职业听起来比清洁工更高级而已。关于“学习资源中心”这一术语则存在争议。赞同者认为该词表明中心不仅拥有书本材料,还包括影像、视听材料等;但大概所有的人都会认为“图书馆”是更适合的术语。然而在航海中,熟悉所有关于船舶和航行的术语,不仅能节省精力、避免混淆,有时甚至攸关生死。 心理学家也有自己的行话。例如,分辨一下 “惩罚”和“负强化”这两个术语。前者更像日常用语,后者更像行话。外行人通常会混淆这两个词,认为负强化只是惩罚的一种华丽表述。事实上,两者差异甚大。 惩罚指当某人做某事时,呈现给他一个不愉快事件。例如,小孩偷吃饼干被打屁股。而负强化则指当某人做某事时,先前的不愉快事件被移除了。如直呼哥哥名字的小孩在向哥哥道歉后,被允许走出关禁闭的房间。两个词的重要区别在于:惩罚常用来减少或消除某个行为,如偷吃饼干;而负强化和所有其他的强化过程一样,增加了行为发生的频率,如道歉。不能区别这两个术语,就不能正确理解这两种心理过程的差异。 科学家甚至有时看上去并未使用行话,却在用着行话。科学家常使用一些日常词汇,但在学术上使用时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如上例提及的惩罚一词,它来自日常词汇,但却具有不同于普通字典所给含义的特定意义。这种现象也令外行人很沮丧。 记得我曾参加过一个嗅觉(olfaction)的学术会议,会上化了很长时间来定义气味(odor)。会后曾参与会议的一对夫妇有些恼怒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去查查字典搞定它呢?”我们不这样做,因为字典上给出的定义并不切合科学家对气味所作的界定。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物理学中用到的术语“功”(work)了。日常生活中,功包括各种不同的活动,有些是纯精神的,如我们在头脑中思考某个问题。但对于物理学家,功却被定义为力量和距离的乘积。如果有人在钉一块木板,而你手握木板站立了10分钟,根据物理学家的定义,你没有做任何功。虽然你也用力了,但你没有移动任何事物。从其他人的角度看,你是做了功的,而且化了力气。 在心理学中,学生们通常认为自己理解了谈话内容,因为用到了一些术语,如强化、惩罚、分化(discrimination)等。但他们却可能没有认识到,即使这些术语貌似日常使用的词汇,事实上却是另一种语言,有着不同的定义。 练习:在心理学教科书的词汇表中,找出三个专业意义不同于日常意义的术语。
© 版权声明:
本译作版权属于译者王伟平,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 上一章  |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