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简史 (试发表)

其他 创作
《阵地》创刊号等
《阵地》创刊号等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平顶山的七八个诗人经常聚在一起煮酒论诗,并筹划着出一本有长远目标的民间诗刊。森子建议将刊物命名为“阵地”,大家一拍即合。“阵地”的寓意是既坚守人类的精神高地,又置身汉诗写作的最前沿,这也是我们的雄心与抱负。无论面对的是思想的地下室还是生活的现场,《阵地》都坚持触及并挖掘诗歌写作的可能性,坚持一种前倾和眺望的姿态,对现代汉诗写作提供某种参照和定位。 1991年,《阵地》正式创刊,发起人为森子、海因、罗羽、老船、冯新伟等。第一期《阵地》由森子统稿,海因找学生打字录入,森子设计封面并找人复印。虽然是粗糙的复印本,但无疑意义重大,它标志着这些诗人对自由表达的渴望和对发声场域的探索。 第二期《阵地》在印刷上有了改进,胶印。海因、罗羽、老船、冯新伟、森子等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组稿、校对和印刷。这期《阵地》的扉页上印着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那是荷尔德林说的:“……但哪里有危险,哪里便有救。”当然,这也是《阵地》的一种基本姿态。 1992年,因生活所迫,几位诗人到南方去谋生,《阵地》骨干锐减。是继续办下去还是到此为止?森子和海因曾为此彻夜长谈,最后决定:越是困难,越要办下去。不久,第三期《阵地》由森子、耿占春编定、出刊。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阵地》得到了郑州诗人高立学的很大帮助。前言中,森子阐述了《阵地》的写作倾向:“在真实大于抒情和幻想的年代,《阵地》的坚守者们将尽可能多地落实语言和声音,将半空悬浮的事物请回大地。”稳健、成熟、创新,是《阵地》当时的基本办刊思路。 从1993年至1998年,《阵地》主要由森子、海因、耿占春三人支撑。占春先生给予《阵地》的批评和建议,至今仍是《阵地》的重要动力。这时期,不少外省的诗人朋友也给过《阵地》以宝贵的建议和支持,如杨远宏、孙文波、臧棣、张曙光、萧开愚、王家新、西川、阿九、桑克、蒋浩、敬文东、王晓渔、张闳,等等。应当说,没有他们的支持,《阵地》不会走到今天。 1995年,由海因主编的第四期《阵地》出刊。这期刊发的海因的论文《运动或失语的秘密——关于当代诗歌叙事文本的思考》,就肖开愚、森子等人的作品展开分析和探讨,是国内较早研究诗歌叙事倾向的重要文本之一。同期刊发的孙文波访谈《诗人与时代生活》,对诗人与时代生活的关系、诗人的身份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996年至1997年,《阵地》第五、第六期不仅荟萃了国内一批优秀的先锋诗人,还刊发了几位前卫摄影家的作品,印刷和装帧设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被称为国内最前卫的民间诗刊。为了这两期《阵地》的出刊,森子和海因两年间不断往返于郑州和平顶山,与占春先生共同谋划、编辑。这时,《阵地》诗人的叙事倾向、综合能力和个人化的写作逐渐在诗界产生影响。 第七期《阵地》(1998-1999)由森子一人操作,同时得到了诗人丛小桦、陈鱼等人的援助,蒋浩也在制作上给予无私的帮助。第八期《阵地》,森子作为出品人,约请蒋浩、张闳、王晓渔出谋划策并帮助组稿,蒋浩负责编排、设计和印刷。这期《阵地》特别推出了孙文波、陈东东、张柠、子坤、王晓渔、张闳、马骅等人的文章,以更广阔的视野探讨诗歌与当代经验以及世纪末诗歌的写作特点,拓展了《阵地》的写作空间。这两期《阵地》推出了众多7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阵地》网络版于2001年在诗生活网站推出,由网站站长、诗人莱耳设计、制作。 2004年,《阵地》第九期出刊,由青年诗人张永伟和森子共同编定,印刷、设计和装帧仍然由蒋浩亲手操刀。这期《阵地》集中刊发了平顶山七人诗选,这也是平顶山诗人较为集中的一次展示。 2005年,洪子诚、刘登翰在《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第十三章 90年代的诗”中对《阵地》进行了专题评介,并对森子、蓝蓝的诗歌创作做了较为具体的评论。 《阵地》第十期(主编为张永伟、简单,出品人为森子)于2010年5月出刊,刊发10位外省诗人和25位河南诗人的最新力作及译诗、文论等作品。同年7月,《阵地诗丛》(第一辑)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阵地》代表性诗人蓝蓝、海因、罗羽、田桑、冯新伟、张永伟、简单、高春林、邓万鹏、森子等十人的诗集。 20年间,《阵地》出刊十期,出版《阵地诗丛》十本。从虚空高蹈的不及物写作到及物性写作(时代生活细节的发掘与见证),从修辞性写作到叙事倾向、个人综合能力的实践和更深刻的抒情,《阵地》真实地记录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写作的脉络和演化过程,成为阅读、研究90年代以来新诗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之一。 (森子/撰写)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森子,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0-12-15 22:36:57
茱萸
2010-12-13 01:52:24 茱萸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上次森子老师来沪,没见见晓渔和张闳老师?
我那次刚好在广州参加一个活动,没赶上,遗憾。听说胡桑等和你会了。

森子
2010-12-13 14:58:26 森子

当时打了张闳的宅电,老号码过期了,就没联系上他们。
和胡桑、叶丹小酌一次,聊得不错。以后还有机会,或你们来河南玩。

茱萸
2010-12-15 22:36:57 茱萸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张老师是宅男,不用宅电,哈哈。
他搬过几次家,估计你有的宅电不知道是多久前的历史遗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