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庐杂谈

厚余 2011-10-30 12:01:14
真正掌握冲泡法后,您会发现做成茶包的合堆冲泡起来,在方方面面与散泡相比,都有不小的落差。 但在目前这个阶段(没有经过冲泡法的调整与锤炼),茶包冲泡起来却又比散泡好很多。 那我们来思考,茶包冲泡与散泡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 我在《用心学泡茶》中提到过,茶碎、茶粉与沸水接触后,其茶元素物质的析出是瞬间完......

厚余 2011-10-19 18:40:35
夏女士您好, 您手上拿到的两袋茶,名字叫做“武夷合堆”。严格说起来,不能称之为茶叶。因为从形态上看,这只是茶碎末与茶粉。 我为什么寄这种茶粉茶碎给您呢?是因为这种茶粉茶碎的来源是相当珍贵的。那都是传统工艺加工武夷奇种岩茶,精加工后筛出来的茶粉与茶碎。里面有红袍、奇丹、水仙、肉桂、还有两种是知名度不高...... (3回应)

厚余 2011-09-22 10:34:52
先详细解说“水流加注”这个过程。 定点注水,在初级阶段我们专注于“水流加注”时的平稳度。水环境形成的平稳度,为一切之根本。 不能做到平稳,原因是多方面的。 身体姿势端正,放松,特别是右手虽负重,但却需要放松,放松下来才能为稳定创造条件。所谓意注,就是精神集中起来,专注在入水点定点处。意识也需要做到放...... (11回应)

厚余 2011-09-21 10:13:18
不仅品茶时进入心在当下,行茶时也得保持心在当下,无欲无念。 行茶实际上是一个功利的时刻。那怕是自己泡茶给自己喝,也很难做到无欲无念。所以我认为,在行茶过程中修心,是一种很实在的修行。 单纯的修心还相对容易一些。而要在修心的状态下做到心手合一,通过手之行持,把抽象的“无念”,以能量的方式传递到杯中物中...... (9回应)

厚余 2011-09-20 06:43:35
能感受到“茶气”,自然是人生一件妙事。 热衷于追逐“茶气”,却是一条歧途。 这第二道大坎,就是容易“为气所惑”。 我经历过这样一些场面: 两个人为了各自不同的气感而各执一词,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怪不怪?争得面红耳赤的人,却也能感受到“茶气”。 可见这“茶气”本不是一件十分高妙深奥之物。 还有一些人,习惯...... (20回应)

厚余 2011-09-19 09:35:55
心打开,心灵从外求转入内省,体感自然而然觉醒。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开始能感觉到茶气的存在。 我就有这样一位茶友。其体感之敏锐,可以用神经质来形容。真是逢茶必论其茶气。此君最近从我手中拿到独门奇种的顶级武夷奇兰,回去冲泡后,没喝两杯就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求证: 友:“这茶怎么一喝,茶气就直接上头呢?” ...... (20回应)

厚余 2011-09-18 11:41:02
感受杯中香茗是否成汤,断无成法。 很简单,各人的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 虽无成法,却也有迹可循。 成汤的茶,一入口就能一下子占据你的心灵。那种感觉仿佛整个人扑通一声溶到杯中去也。 这样说可能过于抽象,但这种感觉是准确的。能产生这种感觉的,必是茶汤无疑。 那如果非要说得具体一些,我试着这样来描述。 不成...... (2回应)

厚余 2011-09-16 11:41:30
思来想去,还是得从根源说起。 我曾经指导过这样一位学员,情况如下: 从完全不懂茶开始,一步一步地学习。 头六个月,熟练掌握了功夫茶法,基本上冲泡什么茶都能做到不出恶手,不出恶味。 再过六个月,开始了解茶性,基本上可以做到泡什么茶出什么茶的味道,状态好的时候能把茶泡得比较好喝。 又过了一年,同一种茶在手...... (4回应)

厚余 2011-07-13 10:32:02
泡茶跟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个以手摄心的训练过程。 调神修心,静气潜运,以心手之间的相应,体悟道法。 技艺可以增强习性,道艺却能转化习性。 茶艺茶道,区别全在于此。 (2回应)

厚余 2011-06-16 19:44:31
这里上不了视频,请大家到我博客看视频。 http://blog.sina.com.cn/teastation 这里用的是碗泡。但如果用的是茶壶,盖碗,注水的方法也是一样。 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是技法中的基本功,掌握了这个注水法,其它的就好解决了。 (34回应)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