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影 ( 全部 )
书 目 ( 全部 )
2011-06-15 01:12:25
诗六十五首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著 黄灿然 译 130×184mm | 99页 | 2010年12月第1版 封面素描:刘庆元 豆瓣条目: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60019 目 录 《石头》 我应当只读儿童书 / 1 我被赋予一个身体 / 2 不需要说话 / 3 我奉献生命的诗歌精神 / 4 你在向谁微笑呢 / 5 在污浊又多泥的池塘 / 6 这些马......
(1回应)
2011-06-15 01:11:11
2011-06-15 01:10:42
2011-06-15 01:10:05
2011-06-15 01:09:37
2011-06-15 01:08:59
2011-06-15 01:08:19
2011-06-15 01:07:46
2011-06-15 01:07:02
2011-06-15 01:06:34
评 论 ( 全部 )
2011-06-29 13:32:25
人群的改观 ——读徐芜城的《暴雨》 木朵 现在,轮到读者设身处地地去看那个情境下芸芸众生的表现。这些人的表情天天发生,但在那么微妙的一瞬,突然变成了一个可写性的组合:每一个临时演员都紧贴着诗这个主角,烘托着、奉献着、追随着。留给读者无尽遐思中的一个困惑在于:这首诗能否只写其中一个角色,比如女招......
(1回应)
2011-06-15 01:23:58
信徒的反调 木朵 在他一日之中写的三首诗中存在一个共同的词:有时。这就像是自己给贴上的一个标签,如果我们去了解一个作者的底细,借助对他写作中出现的重复特征的观察,这种方法是有效的,那么,当我们第一次阅读一位陌生诗人的诗集时,最先也最方便进行的正是对某些共同特征的收集,比如他惯用的辞藻、分节的方......
2011-06-15 01:23:03
城市作为自然 黄灿然 无论东方或西方,整部诗歌史基本上是一部农业意象的诗歌史。城市意象较频密地表现于诗歌,是近一百多年来的事。诗人写城市困难重重,读者欣赏城市诗困难又得加几倍。一方面是因为几千年的传统难以摆脱,也没必要摆脱,毕竟最多、最伟大的诗歌都在农业意象库里,就连两位源头性的现代诗人惠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