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了很久的三体评论:部分草稿 (试发表)

其他 创作
我目前的想定是随着90年代一波释放和试验的力量散去之后,我们的形式不是更多而是更少了,大众的选择越发集中。从形式看,因为缺少宗教缺少真正的彼岸导致的结构性审美差异,表面是回到了影射现实的现实主义,但背后隐含的是一个“无处不对立”的反乌托邦,这种缺失类似60年代的欧美科幻,但是表象却截然相反,他们更避世,我们更入世。但同时我们现今所面对的科学积累已经远超过60年代,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直接拿一些单纯科学概念作为现实的比喻,已经不能满足读者了,而且中国人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几千年积累下来确实是比较深刻的。这样导致了文本/作者的意象构建能力与读者解析能力之间的差距,而这种意象的映射本是科幻小说最有效的手法之一,却无法奏效,因此也就成了所谓“原创不力”的原因之一。因此当我们回归规律本身,却无法应对的时候,就选择了后现代的技巧性处理方式,所谓的拼贴、戏仿、元文本等等。典型的就是亲王体(当然他写的科幻并不多)。这是一种扭转读者期待角度的策略,但是带来的则是科幻本身美学标准的丧失。这种硬核标准无法通过成年读者的门槛,于是只能在青少年中寻求市场,尤其是国内大批了解各学科基本知识但对社会接触不多的应试教育产物。这也能一部分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市场始终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并非只是缺乏市场运作力量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大刘的风格在风格迥异的90年代只是众家之一,到了标准相对统一、短板明显的00年代,就成了矬子里面的将军。他的风格明度和饱和度都很高——此处我用的比喻就是在仿照大刘的风格,用物理属性去描述精神的、文化的、社会的对象,直接产生文字上的异化感进而带来美感,当然我纯属班门弄斧了。减少了文本的多义性,虽然显得没有文化一些,好像给人俄罗斯文学那种古朴的感觉。但是它并没有继承俄罗斯文学那种沉稳的词句和语调。大刘的悲剧总有一种过强的戏剧性在其中,将其当成作者的缺陷无不可,但是显得太过简单,不如作为一种无意识的叙述策略来思考。这种加强就好比地铁里的指路标志,有时候太过于废话但是很明确告诉你接下来是什么。这种指向性告诉读者的是:以下为审美段落,请不要过于代入,暂时割断了它所营造的技术意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从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体验段落。换句话说,这里的文本是“社会规则缺失”的,也就是读者口中普遍讨论的“零道德”困境。这种零道德不只是文本叙述的对象,更是文本构建的结果——甚至还体现在不断更换的主人公这一手法上。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李兆欣,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2-05-30 01:36:39
陈楸帆
2012-06-13 17:59:36 陈楸帆 (As Above, So Below)

挖坑不填没jj

兔子等着瞧
2012-06-14 10:01:36 兔子等着瞧

我写这点东西想了好久呢,还要再想好久!

陈楸帆
2012-06-14 11:42:49 陈楸帆 (As Above, So Below)

射精障碍

三丰SF
2012-06-29 19:43:17 三丰SF (三丰SF)

这部分倒是你之前学位论文里面九十年代百花齐发论断的延续。不过我还是没看出来,为什么会从百花齐发走到了刘范式一统天下?

兔子等着瞧
2012-06-29 20:45:47 兔子等着瞧

我想想然后写细点。

丁丁虫
2013-07-05 23:52:20 丁丁虫 (星278)

这坑什么时候填! @兔子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