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偏而缺失的叛逆

杂文 创作
周嘉宁 发表于:
iweekly

在短途飞机往返的密闭环境里看了《美国牧歌》,之前虽然看过《乳房》和《垂死的肉身》,但是对于当时的阅读和写作经验来说并没有起到什么真正的作用(虽然这些年来不断从微博上看到周围有对菲利普·罗斯非常狂热的朋友,每次诺贝尔奖要颁奖的时候都会哀叹一下为什么又不是他,因为他的年纪实在也已经是很大了,直到他前段时间终于宣布说封笔了),因此心里也并没有对这次的阅读抱很大的希望。最后却是往返途中都无法停下阅读,并且感慨得要命,只恨在飞机上无法打开手机与朋友讨论。其实因为这本书比我预期中的要厚,因此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完,不过反正我从来不会写真正的书评,所以就把那些在飞机上憋着的话以及未成形的思考先说一说吧。 过去常常遇见国外作家或者媒体的时候,他们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在中国这个大环境底下写作会碰到什么限制吗?会有很多话题不能写吗?心里对于这样的问题可真是厌烦,一方面觉得问太多遍了并且与我所以为的文学核心没有太大的关系,一方面听到周围其他人各种牵强闪烁东拉西扯的回答也觉得没劲。 可是说到底,对于几年前的我来说,或者哪怕是对于一年前,甚至大半年前的我来说,对于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明确的理解,甚至连理解的方向都没有。而哪怕最近渐渐清晰起来的阅读让我慢慢摸到一层思维上的薄纸,可是这层纸依然是没有被捅破的。被蒙蔽着的无奈感始终需要什么东西进一步的指引。《美国牧歌》突然给了这个问题一条线索。 故事讲的是基本是一个犹太企业家的美国梦破碎的过程,用从豆瓣上看来的概括简单来说就是,“女儿作为美国的化身,恶作剧地潜入一个平凡而无辜的家庭。她将美国社会政治和历史运营中的全部资产一股脑儿地施加在这个与世无争的父亲身上,犹如她亲手制造的爆炸:残忍,血腥,冷酷。”书中有一段女儿十六岁试图去纽约参加反越战组织时与父母之间的对话。大约有十几段对话以连续不断的方式出现,两代人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点在这组对话间碰撞,代表女儿的那一方面幼稚,站不住脚,但是极其具有杀伤力,冷酷,躁动,剧烈。而代表父亲的那一方面则宽容,理智(这多少代表菲利普·罗斯本人的观点?因为之后的大段叙述,夹杂着伤感和孤独状态的反思都是极其具有历史与现实情怀的,这种情怀甚至会打动一个我这样的局外人)。 这才是叛逆,读得我惊心动魄。可是这种惊心动魄感在国内的写作中实在太少见了。难道这仅仅是因为我国的出版政策里的诸多限制吗…总是归咎于外部原因未免有点太无聊了。而真要是反省起来的话,所谓的限制是否其实表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对于政治或者社会性的东西没有参与感,哪怕是诸如《纸牌屋》或者《傲骨贤妻》以及《新闻编辑室》这样的美剧所激起了不知道是否立得住脚的社会性热情。不过我对于美国的历史和现状其实都不清楚(自我知识结构不稳定和偏执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也只能推测说,当被激发起的热情消散以后,更深层的反思是否会慢慢形成更为广阔而巨大的情怀,而情怀正是小说家需要的!(当然菲利普·罗斯也总能找到好的故事,比如说这个女儿炸邮局的故事本身真是太好了,于是我的第二层感慨其实是,到底怎么才能找到好故事,我们的生活是否有问题!这个以后再说吧。) 所以我们的问题根本不是新闻出版不自由这件事情本身,而(或许)是根本没有在我国很难培养年轻人的情怀,因为首先没有社会性热情,没有真正的叛逆。这一点大概只要看看从《颐和园》到《致青春》在意义这件事情上走的是一条怎么样的倒退路就好了…我国的青春电影在叛逆这一点是真是严重的倒退啊,叛逆这回事情在我国完全变成了一个毫无意义的词语,年轻人真无聊也真可怕啊。连这些最基础的幼稚的东西都没有,怎么可能指望之后产生出深层次的反思呢? 我觉得所有菲利普·罗斯的爱好者如果看到这儿,一定觉得我根本没有说到点子上,他的好又何止这些。也没错,好的小说就是层面太多。我现在随便想想都觉得可说的还有:他始终贯穿的衰老主题,个人的无意义对抗等等。以及我渐渐明白,长篇小说是用来反思的,一个没有反思的长篇对我来说仿佛没有意义。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周嘉宁,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3-05-07 11:44:47
赫展
2013-05-07 13:37:37 赫展 (毁灭的光明、创生的光明……)

我觉得在这个工业时代最大的叛逆是中医和气功。

无独有偶
2013-05-07 22:47:57 无独有偶 (致书页中一朵枯萎的花)

一楼亮了

荞麦
2013-05-09 09:37:07 荞麦 (他们照旧穿行于密林中)

这次我的角色太小了!导演,求加戏!

nuts
2013-05-09 12:33:39 nuts

波咯咯,,你年轻时候叛逆过么??

无独有偶
2013-05-09 20:29:39 无独有偶 (致书页中一朵枯萎的花)

长篇小说是用来反思的,一个没有反思的长篇对我来说仿佛没有意义。忽然觉得这句话很赞。确实如此,像库切和昆德拉的小说都有这种基因。

姗姗在美村
2013-05-20 22:40:38 姗姗在美村 (实习,实习,你快快来)

他这个犹太人,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有点weired......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