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haliyan(萨哈连)|Sahaliyan Tenggin Studio黑湖工作室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服饰种类繁多。历史上,满洲族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后的满洲族与汉族相互影响,其服饰体系庞大,种类繁多,不论是工艺还是艺术审美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各类服饰史书籍中,鲜有着重介绍民间服饰的,其中女冠更是一带而过。因此作者根据多年的知识经验积累,复原了一顶快要被遗忘的坤秋帽。本文将结合历史图文资料与复原作品,做一个简短的科普,帮助大家丰富服饰史的知识。
坤秋帽,从字面上逐字解读:“坤”为女性的代称,“秋”即秋季,因此“坤秋帽”即满洲旗人女性佩戴的一种秋帽,通常与便服搭配,属便服体系。从贵族到寻常百姓,不分老少贫富,都佩戴坤秋帽。
清代初期,满洲旗人妇女帽子结构与男性的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女冠有飘带,男冠无飘带。清中期才逐渐形成华丽且工艺繁杂的坤秋帽。根据史料记载,道咸时期已经流行,民国时期的影像资料里,也仍然可见戴着坤秋帽的满洲妇女。
坤秋帽主体部分一体式不裁开,展开为扇形,缝合后为圆锥体,内部夹有多层刮浆处理的布料,制成硬挺的帽子主体,然后用拱针固定,可见数圈均匀的线迹。上翻的帽檐覆毛皮,通常用上乘皮料制作。顶部收八个褶,形成平顶的效果。上面缝刺绣、钉珠工艺的盖花,共八个角,与八个收褶错开。常见如意云头图案内绣花朵、藤蔓、蝴蝶等等图案,也有平金绣绣制的图腾,题材种类繁多。除了刺绣工艺,也可见使用名贵珠宝点缀在其中,十分华贵。帽顶中间用编织的绳结做装饰,常见由多组细线编织成粗绳,然后打结。坤秋帽主体部分后部,从上翻的帽檐内侧,缀两条飘带,约二尺长,一直垂到佩戴者腰部。飘带上窄下宽,末端呈锐角,类似西装领带。上面绣有各类题材的纹饰,也可使用流苏装饰。晚清时期,非常流行使用花朵插在坤秋左右两侧用做装饰。
以下为Sahaliyan的作品
作者复原的坤秋帽在制版时一共修改了五次,最终调整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版型。面料使用100%桑蚕丝素绉缎,帽檐覆貂皮。刺绣部分为苏绣,配色和图案的设计都尽量遵循了清代特色,平金绣图腾部分使用通古斯民族常用的漩涡纹,飘带则为平金绣和三蓝绣的组合。在帽顶收褶后,八个褶皱必须顺一个方向铺平,与其它有金属帽顶的帽子一样,内部使用黄铜托固定。
最后作者想要和大家分享两个有关于古代和民族服饰的经验,一个是在复原任何服饰时,都应该先做好第一步的制版工作,制版有如建筑的地基,若第一步就有问题,即使制作工艺再精湛都会给你的作品大打折扣。第二个是古代满洲旗人着装非常讲究礼仪,现代人不论日常工作还是节日时的传统着装,都有必要遵循礼仪、端庄大方与否反应一个民族内在的品质,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一个体现。
感谢阅读转发,作者Sahaliyan,微信公众号:STsahaliyan,联络邮箱:sahaliyan666@163.com
第一次了解坤秋帽,还是春梅狐狸手撕《寂寞空庭春欲晚》的时候,说该剧自吹服饰考究,结果让宫女戴钿子,钿子后又续两根长尾巴,弄得坤秋不像坤秋,钿子不像钿子,倒是跟沙皇俄国的贵族女冠 重合了。难得的是老剧《康熙》《雍正》都出现了考究的坤秋帽,但是张冠李戴,戴到男人头上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