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难以被归类的书籍与作家"采访
![]() |
@飞机的坏品位 原名杨昌溢,作家,自由画者,美学创意人,曾出版《香蕉哲学》、《薄荷日记》、《樱桃之书》
1、
香蕉哲学、薄荷日记、樱桃之书,这三本几乎都承续了片段式写作的特点,这是你的特长所在还是为迎合当下很多年轻人的阅读习惯?
很多时候,你通过一些讨巧的手段或者方式,去试图迎合一群人,反而是会起反作用的,因为
每个人的品性不一样,阅读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你是很难去控制和讨好的,而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片断式"为主,是因为我本身有长篇阅读障碍,我没有办法很好地去阅读一本长篇幅的书籍,所以我也不会写会令自己都会头痛的长篇文章,在这种自然而然地前提下,诞生了这几部以"碎语"为主的随笔集。
2、
这几本书的体裁并不好绝对归在某个图书类别中,可否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下?
因为我自己本身的创作身份都比较复杂,我是美院毕业,视觉传达专业的,所以,对平面设计,以及视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将这部分灵感循序渐进地融入我的每一本书里,但我的每本书大致也是有所共性的,比如,都以探讨"生活美学"为主,所谓"生活美学"其实就是对待生活中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不被常人注意,却真实存在的"意义与美",我喜欢去捕捉以及记录这些生活体验。
3、
在这三本书的整体创意上,哪些是您比较满意的地方?尤其是薄荷日记,是全包裹的包装,你不担心读者不买吗?有遗憾的地方吗?
我是一个习惯"终极思考"的人,也就是我做任何一件作品,或者参与设计任何一本书的封面,我都会先想到它最后成品的大致模样与概念,比如<香蕉哲学>,我一开始就想到了它应该是一本"金书",也就是说无论出版社如何去选择材料、工艺、以何种技术去实现它,最终我要看到的成书,一定是一本"金灿灿却又内敛有力"的书,而每本书也有它要完成我的"梦",比如<薄荷日记>是追忆年少时吃过的那种"薄荷糖",所以最终的成书,很像一包糖,至于是否担心读者因看不到内文而不会购买,我几乎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相信真正能理解这种概念,以及熟悉坏品位的,是会为其埋单的。
4、
你的书,最想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
每本书的主题不同,所以很难整体地去阐述它们所要传达的思想与情绪,但至少有一点几乎是能达成一致的,就是:你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独立前行的道路,这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但你必须尽可能地找到它,并且不被他人轻易影响,去实现自己的独有价值
5、
你认为什么人会喜欢你的书?他们会在什么情境下读你的书?
刚开始接触我的读者群,一定是年轻的女性,她们可能是大学生,也可能是都市白领,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我自己经历的成长,以及文字所涉及与探讨问题的深入和宽广,会有不同性别、年龄层、以及身份背景读者的补充。他们会在任何有可能需要静下来与自己对话时,阅读我的书籍。
6、
收到印象最深的读者反馈是什么?
有位读者把我写过的对他意义非凡的话,自己用纸笔记下,已经厚厚一本了。
7、
在营销推广上的一些点子是你自己的创意吗?比如送丝巾、领结之类?
所有"飞机的坏品位系列"书籍的创意点,都是我与出版社的编辑以及设计师一起"头脑风暴"出来的,一个人无法完美地实现这些创意。
8、
目前,这三本书的销量如何?符合你的预期吗?
每一本的销量都是非常乐观的,代表作<香蕉哲学>已经累积加印十多次了,我是非常满意,以及感激的。
9、
有评价说你是意见领袖的意见领袖,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别人的评价,不能完全定义我,我也不想去顶上任何一种头衔,对于写作者来说,最有意义以及有力的事,依然是创作出每一部可以影响他人也透彻地表达出自己思想的作品。
10、
目前你的微信不打烊热线,每天会解答一些情感和生活话题,你自己有困惑的时候吗?比如?
我给他人解答问题时,已经顺带把困扰我自己的问题给解答了。
11、
上述几本书的创意设计大多来自你自己,之后的作品有打算跨过出版社,做自己的出品人吗?出电子书或其他新媒体载体作品?
这事儿暂时没有考虑过,我是一个特别懒,又崇尚"简单生活方式"的人,那样的方向,会多多少少困住我一些自由,这是我认为拿再多的钱与名,我都不愿意去换取的。
好多错字
哈哈 LS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