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恐惧症》
![]() |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阿根廷电影<Medianeras侧墙>,讲述的是一对宅男宅女的故事,在冷峻得像座冰雕的城市里,马丁和玛丽安娜住在同一条街,却从来也不认识。他们会互相经过彼此,但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马丁会在半夜突然失眠起床,去冰箱里取罐可乐,打开苹果电脑,查收FACEBOOK里的新信息, 玛丽安娜则喜欢收集人体模型,甚至还在孤独的下午,与沙发上的模型亲密互动。而他们的共同爱好是,都迷恋恶搞拍照程序,你很难想象全世界有多少年轻人,在屏幕的那头做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事,而电影会让你看到这惊人的一幕。这就是典型的都市宅男宅女的写照,准确说是一部分都市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作“广场恐惧症患者”,他们拒绝和人群过多接触,那样会让他们不自在,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追求爱与美好的事,反而他们有更多时间,去接近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似乎就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生机,而有时,生机并不是像大家描述的那么积极,那么美好,它有时是一种嘈杂的总和。现代人,被各种声音包围着,你已经很难在其中分辨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也就是我们的耳朵,已经丧失了一部分听辨能力。回想童年的夏天,和邻居家的小朋友趴在院子的凉席上乘凉,你是能清楚地听到蟋蟀声与禅鸣的。而现在我们除了听到窗外工地无休止的机器转动声,就是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这让我们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厌恶。所以,会花上很多时间,将自己封闭在电脑面前,但时间久了,和互联网的关系,就像一对恋人进而成为老夫老妻一样,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了,比如,我们总是在社交网站上说我们很忙,其实,却对着刺眼的液晶屏两眼金花.为什么我们不关上电脑去做爱做的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确保没有网络的世界,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做的。看杂志,是个好主意,但似乎不具备持久性。和朋友聊天,这不错,但总觉得有些东西不想通过这么直接的方式说出来。所以,这便是网络的魅力之一,人不外乎就是一种接收讯息,又将其排解出来的动物。当然,排解的方式,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者是多对多的,这取决于你想要表达的话题,及其你渴望被多少人听到,而这最终的结果不外乎是,回到你的内心最想得到的那个答案。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在网络上PO自己最优美的曲线,新买的手机,以及爱人的合照,不外乎就是满足下那令人振奋的虚荣心。而一条留言,一个广播,一次刷新,就构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我甚至认为它是真实的,和我们以前所了解到的真实是一样的,只是换了种形式罢了。我从来不赞同“网络是虚假的,现实生活才是最真实的”这个观点,因为事实证明,现实也许比网络来得还虚。所以,没必要去给自己太多理想解释。 你看到的,就是你经历的,社交网络是一张怎样的网,只有用这张网的人才知道。
![]() |
-----刊登于《门里》杂志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