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与咨访关系的主体间形式》中文推荐序
《母婴与咨访关系的主体间形式》是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以下简称波士顿小组)在2004年出版的著名临床心理学作品。
波士顿小组,源自1994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多学科的临床工作坊,在那次工作坊后,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丹尼尔·斯特恩等人于1995年在美国波士顿地区组建了这一跨学科研究的强大团队。它是当代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领域全球前瞻性研究的专家团队,整合了来自发展心理学、精神分析、脑科学、生物学等等各学科的著名学者和资源,针对母婴关系及其导致的心理发展,与精神分析中的咨访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比较联接,并对心理治疗师本身的主观性对治疗过程的影响进行大量研究分析,其成果很大地启示了未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在2004年,波士顿小组出版了《母婴与咨访关系的主体间形式》,在2012年集合该团队优秀的论文成集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转变:一种整合的模型》。
《母婴与咨访关系的主体间形式》,十分简明地回顾了当代各个相关临床的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各派临床精神分析的观点。同时它也延续了史托楼罗所创立的主体间性心理疗法理论的发展,阐述了全新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的观念。对于临床心理治疗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研究视角。波士顿小组的临床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工作,强调以当代发展心理学的依恋理论和母婴关系研究,作为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工作的理解咨访互动的基础。这一方式一改过去精神分析通过个别案例推导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逻辑,即某一精神分析师做了几个案例,即可以总结出一套发展心理学理论来理解今后其他的来访者,例如传统精神分析的口欲期、肛欲期等性发展理论就出于这样的案例推导心理发展的研究。这种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却没有研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所以在斯特恩等参与的波士顿小组的研究中,对母婴关系的研究已经进入十分精确细致的水平,并且在数量众多的样本中总结规律,这提供了对母婴关系的更加科学的结论;基础于此,波士顿小组的临床精神分析等的研究,也是以微观的、句对句的方式来理解整体的临床过程,从而发现临床重要但细微的重点。这种研究方式也是精细化了临床心理工作技术。
在此,我十分推荐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等,能够抽出时间来阅读此书,了解目前国际相关专业的前沿发展,并能够整合这些发展到自己的工作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并扩展自身对人类发展的视野。
(本书将在2014年上半年面市)
徐钧
南嘉心理咨询中心
2013年12月26日
波士顿小组,源自1994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多学科的临床工作坊,在那次工作坊后,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丹尼尔·斯特恩等人于1995年在美国波士顿地区组建了这一跨学科研究的强大团队。它是当代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领域全球前瞻性研究的专家团队,整合了来自发展心理学、精神分析、脑科学、生物学等等各学科的著名学者和资源,针对母婴关系及其导致的心理发展,与精神分析中的咨访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比较联接,并对心理治疗师本身的主观性对治疗过程的影响进行大量研究分析,其成果很大地启示了未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在2004年,波士顿小组出版了《母婴与咨访关系的主体间形式》,在2012年集合该团队优秀的论文成集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转变:一种整合的模型》。
《母婴与咨访关系的主体间形式》,十分简明地回顾了当代各个相关临床的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各派临床精神分析的观点。同时它也延续了史托楼罗所创立的主体间性心理疗法理论的发展,阐述了全新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的观念。对于临床心理治疗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研究视角。波士顿小组的临床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工作,强调以当代发展心理学的依恋理论和母婴关系研究,作为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工作的理解咨访互动的基础。这一方式一改过去精神分析通过个别案例推导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逻辑,即某一精神分析师做了几个案例,即可以总结出一套发展心理学理论来理解今后其他的来访者,例如传统精神分析的口欲期、肛欲期等性发展理论就出于这样的案例推导心理发展的研究。这种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却没有研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所以在斯特恩等参与的波士顿小组的研究中,对母婴关系的研究已经进入十分精确细致的水平,并且在数量众多的样本中总结规律,这提供了对母婴关系的更加科学的结论;基础于此,波士顿小组的临床精神分析等的研究,也是以微观的、句对句的方式来理解整体的临床过程,从而发现临床重要但细微的重点。这种研究方式也是精细化了临床心理工作技术。
在此,我十分推荐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等,能够抽出时间来阅读此书,了解目前国际相关专业的前沿发展,并能够整合这些发展到自己的工作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并扩展自身对人类发展的视野。
(本书将在2014年上半年面市)
徐钧
南嘉心理咨询中心
2013年12月26日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