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7 16:15:14
来自: 玟涛(当你听的越多,你听的就越少。)
拿童丽和陈洁丽的《人约黄昏后》来说,作为音乐作品,童的更显圆融完满,拍点轻盈,全曲层次分明,有故事性,节奏随情节变化有张弛,烘托了元夜热闹缤纷的气氛。不过开头古筝的前奏有点奇怪而不著边际,一串零散的音。曲罢余音绕耳,得益于童丽的声音缠绵悱恻,温软醇厚,兜头兜脸把人裹住,像五代迷醉的花间词。听完童的演唱,感觉如同把玩过一小面工笔绢扇,画上的公子游人,佳人贵妇,毫发毕现,衣袂飘香,红莲花灯,橙黄明月,城头炊烟构成风景旖旎的长安夜市,实在值得推敲细赏。
而陈的呢?古筝音色有些太过锐利、失真,节奏略显平板(全曲一样),刚开始我理解为拖沓。可她的演唱抓住了至关键的一点:情味。情味是歌曲的灵魂,再好的嗓子,若失之情味,只能流於精巧。陈洁丽声线分明,有棱角和光面,甚至可以说清冷悠扬。《人约黄昏后》是欧阳修的一阕宋词,宋代的词风:婉约、清冷、傲骨,当然和一个朝代有关。这讲述一个类似“桃花依旧,人面何处”的元夜里伤心人的故事,再热闹的景致,只是用来衬他伤感失落的忧愁和对情人深挚的怀恋,爱而不得的痛苦才是这词的主旨。我并非要分出此二姝的高下,只是想说,好的录音棚、制碟技术、设备音响、耳机HIFI,还有好的听众,都齐全时,最需要的是歌者的真心演唱,和对歌曲背景、情感的领悟。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