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景观— ( 全部 )

发表于:《布林客》第29期"On View"
旮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秘密可言。有人路过,姓张也好,姓李也好,路过就路过了。路过了又走回来的,就是看到了什么。 因为种种原因,我逛过各地不少的画廊、美术馆。久而久之,发觉许多被认作是艺术的东西经常面目雷同,无甚生机。反而是偶尔上街一走,竟被一些无关紧要的旮旯抓住,于是摸出手机,企图将第一眼的相中活捉。捉不住的时候十之八九,也是没辙。我的生活平.. (3回应)
发表于:《布林客》2017年5月
本文首发于《艺术商业》2017年4月刊“科技艺术大爆炸”,经授权转载。全文共约6000字,此处分(上)、(中)、(下)三部分,部分内容有改动。 先行者:新媒体艺术吐纳之“最” 《今日美国》(USA TODAY),美国发行量第三大纸媒,将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评为“在数码艺术中沉浸自我的十大坐标之一”。德国国际广播电台(Deutsche Welle),在全德6500家博物馆中选...
发表于:《布林客》第18期
巴黎技艺博物馆记 每当听人聊起如今博物馆里的热闹场面,我总是想起展场外的一件事。有个朋友和我讲,她家住北京东四,东四什么出名呢?隆福寺小吃,华侨大厦,三联书店,外文书店,首都剧场,其中还有中国美术馆。 她的老邻居,一个大爷,在东四住了大半辈子,三天两头打美术馆路过,愣是没进去过。朋友觉得不可思议,以为大爷舍不得花钱。现在都免票啦,您不..
2017-01-26 03:24:05
我二十岁那年,还不会拼意大利面这样的词,然而怀着对文艺复兴的一腔热情,动身去了罗马。那次行程多少有点儿狼狈。其一,那是我头一次独自出远门。其二,我的英语仅限于书本,很少实战操练。况且,当时的手机还不能上网,当地也没有熟人。尽管如此,当我站在那些活生生的世界名著面前,心中窃喜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种种兴奋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小的斩获。..
发表于:《艺术商业》2016年12月
胡同与艺术 放在十几年前,胡同里有没有艺术,这是不好说的。放在十几年前,我还彻彻底底是个小孩,住在北京阜成门内的宫门口头条胡同,白塔寺脚下。向东一站地是白塔寺药店,两站地是西四书店,到丰盛骨科医院只需穿过一条小街缝,而最近的鲁迅故居,出胡同口右拐就是了。离故居不远有卖烤白薯和年糕的,生意不坏。年糕车和鲁迅家之间,是两排大槐树,抬头便是一片..
发表于:《泼先生》山水写作*壹章
姨父说,下周六我去你那儿跑步吧。我说别麻烦啦,我去找您也行啊。回说:附近跑腻了,想来我这片儿的小河边找找新鲜劲。 姨父家附近树虽多,但大半是规划好的直路。而我这边正好有一条小河,沿河是一片疏林,地上散落着或鼓或瘪的橡子,少有人捡。其实地图上看得分明,这片绿并不比他家附近绿得宽阔,仿佛只是依着小河才慢慢有起来的。况且,跑步明..
发表于:《布林客Blink》第16期
采写:孙墨青 Abdelkader Benchamma___作品视频, Representation of Dark Matter, 20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he Drawing Center. 绘画中心(The Drawing Center),是一家创立于1977年的美术馆,坐落于纽约曼哈顿,常被译作纽约绘画中心。它的规模不大,门票不贵,然而在如今新媒体至上,标榜跨界的风气中,它却是为数不多的一家美术馆,以长期整理、研讨...
发表于:《Blink布林客》第15期 &《欧洲新报》
The World Upside Down. Hieronymus Bosch’s Century 颠倒世界: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世纪 一连几个月,地铁出口的海报墙上永远是毕加索。一身招牌海魂衫,色迷迷地粘着来往行人,看得久了也就不觉得什么。谁知转天就换了别一张嘴脸,上面几种表情十分委屈地拧做一团,近看写着:“颠倒世界: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世纪,6月4日——9月11日,汉堡Bucerius博物馆”。上...

—巨木写作— 2009-12 ( 全部 )

近期发表 ( 全部 )

发表于:《艺术汇》2014年第06期
Filippo Fabrocini/文 远木/译 图1保罗·高更,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往何方?(1897)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往何方?》,这一题目源自于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在1897年的著名画作。处于生命不同阶段的人物在画面中依次出现,仿佛他们正沉思着人类存在的基本命题,恰如画题所言。根据高更本意,这件作品应从右向左来看,因此...
发表于:布林客杂志第六期,《开始与循环》,2015年1月
过去十年? 穿着同一条围裙白天画画,晚上炒菜,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了。我家的墙上没有表,以前有,没电以后一直没换电池,也就习惯了。于是那个“表”,就在角落里没脾气地落着灰,不再忙着数秒。 十年够让人一愣,我已经够得上回头看十年了吗?以前没想过。如果真要好好想想的话,该把十年里积下的大小纸片都找出来,把一遍遍一起溜清华园、圆明园的人找回来,也..
什么人是..? (试发表)
2013-07-04 23:16:47
什么人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一个又一个灵魂没有归依的人。 圣人呢? 圣人如果存在,就是无论他自己是否有归依(我猜他们大半找到了?)仍然使别人相信灵魂是有归依的人。 庸人, 我多数时候属于其中一员,是没有归依但不寻找归依的人。我是吗?他们为什么不寻找?不知道。 忙生忙死,来不及吧 2013.2.24 元宵节凌晨
“云中卷” (试发表)
2015-03-06 11:55:47
在你们读到这些旁白的时候,我的心情一定已经和此时写下它们大不相同了。 日子被一个又一个偶然断续着串起,某个不知姓名的原始人在法国肖韦洞窟勾勒出第一头犀牛的时候,大概想象不到是他(她,或许他和我一样年轻)最早翻开了人类艺术的大书。人类对绘画最初的理解是什么?在岑寂的洞窟里,借着火把的微光,用生命的形象来装点无边的黑暗?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在这..
2013-02-13 13:46:18
同样是面对生活的压力,无论它有形还是无形,五位艺术家中的回应方式是有别的。 陈昱脱胎于最正统的学院教育,然而她选择不断地出走,这次展览中的作品都是她在旅途中完成的,在对异国他乡的人和风景的描绘中展现出作者内心斑斓的颜色,她的工作室不在北京、不在雅典、不在纽约,而在大自然,所有鲜活的风景都同时是她的工作室和表现对象。色粉笔和速写纸,我们通常看来再普通不过...

《伟大之所以伟大》片段 ( 全部 )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
海子说:“必须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贫乏的时代。”关于这一点,人们已经说得够多了。 让我格外好奇的是,在众多的短暂和贫乏之外,是不是另有一些恒久而充盈的事物?在这个不知疲倦地炮制平庸信息,而又迅速把它们遗忘的时代里,我们的文明是不是另外拥有一些人类永恒的记忆?如果确实有,那么它们中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是什么让它们跨越地域、民族、信仰,跨越文化鸿沟甚至凿穿...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
《伟大之所以伟大:人类文明传承密码》的作者尚是一位在校学习美术的青年学生,书中所表述的思想阐释了作者对于“人类文明传承密码”(即思想与艺术)的尊崇和敬意,以及这一传承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一精神的传承历程,也就不会有人类的文明,而只会留给我们一片茫无边际的黑暗海洋了。本书全书乃是对人类理性(广义的理性,不单是智性)的一曲颂圣歌。正是由于有了它们,人类...

《伟大之所以伟大》部分章节试读 ( 全部 )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2012年1月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流浪艰辛与执着追求的曲折,我一生居无定所,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安徒生 童话故事也许是所有文学类型中最不受重视的一种吧,心灵渐已麻木的大人们总是以为,一篇小说或一首诗歌要比童话尊贵得多。他们说童..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2012年1月
世上恐怕再也难找出另一簇花比它们更知名了,并非它们的芳香而是它们的光芒照射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虽则荷兰人向来以他们的郁金香为骄傲,然而一位名叫梵高的荷兰画家却把挚爱献给了向日葵。他躲在法国阿尔的一处小屋子里画下12幅同题材画作,使得向日葵这个词从此有了两种含义,一种是花,另一种是伟大的画作。后一种如今已然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 为什么梵高的《向日葵》如此广为...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2012年1月
1824年5月7日,寻常的一天,如果少了那晚的音乐会,那将是没人会记起的一天。当天晚上,维也纳帝国宫廷剧院里,前后响起了五次雷鸣般疯狂的掌声,观众全体起立,忘情地欢呼着。很多人挥舞着帽子,更有不少人哭了起来。人群不绝地向舞台近旁涌去,贵妇们兴奋的表情难以自抑,早就顾不上什么礼仪。热烈的场面近乎暴动,甚至于警察都不得不出面干涉。 而这所有的荣誉只属于一个人、一部...
孙墨青
绘画 / 文字 / 美育
sun.moqing@gmail.com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139 )

  • 赵开森
  • 涣涣清清
  • momo
  • 志杂闲人
  • Uglyjack
  • 枯杨生花
  • she
  • 癞子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

本站 由 远木 于2012年01月13日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