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景观— ( 全部 )
发表于:《布林客》第29期"On View"

发表于:《布林客》2017年5月

发表于:《布林客》第18期

陈列窗上的鼻子印
(试发表)
2017-01-26 03:24:05

发表于:《艺术商业》2016年12月

发表于:《泼先生》山水写作*壹章

发表于:《布林客Blink》第16期

发表于:《Blink布林客》第15期 &《欧洲新报》

—巨木写作— 2009-12 ( 全部 )
近期发表 ( 全部 )
发表于:《艺术汇》2014年第06期

发表于:布林客杂志第六期,《开始与循环》,2015年1月

什么人是..?
(试发表)
2013-07-04 23:16:47
什么人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一个又一个灵魂没有归依的人。
圣人呢?
圣人如果存在,就是无论他自己是否有归依(我猜他们大半找到了?)仍然使别人相信灵魂是有归依的人。
庸人,
我多数时候属于其中一员,是没有归依但不寻找归依的人。我是吗?他们为什么不寻找?不知道。
忙生忙死,来不及吧
2013.2.24 元宵节凌晨
“云中卷”
(试发表)
2015-03-06 11:55:47

"Arcadia"展研讨活动发言
(试发表)
2013-02-13 13:46:18
同样是面对生活的压力,无论它有形还是无形,五位艺术家中的回应方式是有别的。
陈昱脱胎于最正统的学院教育,然而她选择不断地出走,这次展览中的作品都是她在旅途中完成的,在对异国他乡的人和风景的描绘中展现出作者内心斑斓的颜色,她的工作室不在北京、不在雅典、不在纽约,而在大自然,所有鲜活的风景都同时是她的工作室和表现对象。色粉笔和速写纸,我们通常看来再普通不过...
《伟大之所以伟大》片段 ( 全部 )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
海子说:“必须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贫乏的时代。”关于这一点,人们已经说得够多了。
让我格外好奇的是,在众多的短暂和贫乏之外,是不是另有一些恒久而充盈的事物?在这个不知疲倦地炮制平庸信息,而又迅速把它们遗忘的时代里,我们的文明是不是另外拥有一些人类永恒的记忆?如果确实有,那么它们中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是什么让它们跨越地域、民族、信仰,跨越文化鸿沟甚至凿穿...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
《伟大之所以伟大:人类文明传承密码》的作者尚是一位在校学习美术的青年学生,书中所表述的思想阐释了作者对于“人类文明传承密码”(即思想与艺术)的尊崇和敬意,以及这一传承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一精神的传承历程,也就不会有人类的文明,而只会留给我们一片茫无边际的黑暗海洋了。本书全书乃是对人类理性(广义的理性,不单是智性)的一曲颂圣歌。正是由于有了它们,人类...
《伟大之所以伟大》部分章节试读 ( 全部 )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2012年1月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2012年1月
世上恐怕再也难找出另一簇花比它们更知名了,并非它们的芳香而是它们的光芒照射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虽则荷兰人向来以他们的郁金香为骄傲,然而一位名叫梵高的荷兰画家却把挚爱献给了向日葵。他躲在法国阿尔的一处小屋子里画下12幅同题材画作,使得向日葵这个词从此有了两种含义,一种是花,另一种是伟大的画作。后一种如今已然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
为什么梵高的《向日葵》如此广为...
发表于:华夏出版社2012年1月
1824年5月7日,寻常的一天,如果少了那晚的音乐会,那将是没人会记起的一天。当天晚上,维也纳帝国宫廷剧院里,前后响起了五次雷鸣般疯狂的掌声,观众全体起立,忘情地欢呼着。很多人挥舞着帽子,更有不少人哭了起来。人群不绝地向舞台近旁涌去,贵妇们兴奋的表情难以自抑,早就顾不上什么礼仪。热烈的场面近乎暴动,甚至于警察都不得不出面干涉。
而这所有的荣誉只属于一个人、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