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选~ ( 全部 )

2013-11-27 21:13:18
狂人日记⑴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
2013-10-07 13:53:11
  陶家村在菱荡圩的坝上,离城不过半里,下坝过桥,走一个沙洲,到城西门。   一条线排着,十来重瓦屋,泥墙,石灰画得砖块分明,太阳底下更有一种光泽,表示陶家村总是兴旺的。屋后竹林,绿叶堆成了台阶的样子,倾斜至河岸,河水沿竹子打一个弯,潺潺流过。这里离城才是真近,中间就只有河,城墙的一段正对了竹子临...... (1回应)
2013-09-06 14:33:50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   一   自小就神经过敏的黄仲则,到了二十三岁的现在,也改不过他的孤傲多疑的性质来。他本来是一个负气殉情的人,每逢兴致激发的时候,不论讲得讲不得的话,都涨红了脸,放大了喉咙,抑留不住的直讲出来。听话的人,若对他的话有些反抗,或是在笑容上,或是在眼光上,表示一些不......
2013-03-22 12:29:16
郁达夫
  一   在异乡飘泊了十年,差不多我的性格都变了。或是暑假里,或是有病的时候,我虽则也常回中国来小住,但是复杂,黑暗的中国社会,我的简单的脑子怎么也不能了解。   有一年的秋天,暑气刚退,澄清的天空里时有薄的白云浮着,钱塘江上两岸的绿树林中的蝉声,在晴朗的日中,正一大一天减退下去的时候,我又害......
2013-01-25 16:10:34
冰心
  一个黄昏,一片极目无际绒绒的青草,映着半天的晚霞,恰如一幅图画。忽然一缕黑烟,津浦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头等车上,凭窗立着一个少年。年纪约有十七八岁。学生打扮,眉目很英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似乎有重大的忧虑,压在眉端。他注目望着这一片平原,却不象是看玩景色,一会儿微微的叹......

散文选~ ( 全部 )

2014-03-14 16:43:39
徐志摩
  一   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不论别的,单说求学。我到英国是为要从卢梭。卢梭来中国时,我已经在美国。他那不确的死耗传到的时候,我真的出眼泪不够,还做悼诗来了。他没有死,我自然高兴。我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引诱,买船漂过大西洋,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谁知一......
2014-02-01 20:00:42
1931年,《雨天的书》,北新书局,周作人 著
从先我有一个远房的叔祖,他是孝廉公而奉持《太上感应篇》的,每到年末常要写一张黄纸琉,烧呈玉皇大帝,报告他年内行了多少善,以便存记起来作报捐“地仙”实缺之用。现在民国十三年已经过去了,今天是元旦,在邀来共饮“屠苏”的几个朋友走了之后,拿起一只狼毫来想试一试笔,回想去年的生活有什么事值得纪录,想......
2013-07-15 12:39:31
再版的朱湘《中书集》(<北海记游>选自此书)
  九日下午,去北海,想在那里作完我的洛神,呈给一位不认识的女郎,路上遇到刘兄梦苇,我就变更计划,邀他一同去逛一天北海。那里面有一条槐树的路,长约四里,路旁是两行高而且大的槐树,倚傍着小山,山外便是海水了;每当夕阳西下清风徐来的时候,到这槐荫之路上来散步,仰望是一片凉润的青碧,旁视是一片渺茫的波......
2013-07-02 23:40:46
1931年,《雨天的书》,北新书局,周作人 著
  那时我十四岁,她大约是十三岁罢。我跟着祖父的妾宋姨太太寄寓在杭州的花牌楼,间壁住着一家姚姓,她便是那家的女儿。她本姓杨,住在清波门头,大约因为行三,人家都称她作三姑娘。姚家老夫妇没有子女,便认她做干女儿,一个月里有二十多天住在他们家里,宋姨太太和远邻的羊肉店石家的媳妇虽然很说得来,与姚宅的老...... (2回应)
2013-04-30 10:32:11

诗歌选~ ( 全部 )

2013-12-15 12:27:33
冯至
                   序   一九四一年我住在昆明附近的一座山里,每星期要进城两次,十五里的路程,走去走回,是很好的散步。一人在山径上,田埂间,总不免要看,要想,看的好像比往日看的格外多,想的也比往日想的格外丰富。那时,我早已不惯于写诗了,--从一九三一到一九四零十年内我写的诗总计...... (1回应)
2013-12-11 08:59:51
我唱这段故事, 请大家不要悲伤, 因为这里只唱到 一个团圆的收场。 1 在古代西方的高山, 有一座洞宇森森; 一个健壮的青年 在洞中居隐。 不知是何年何月 他独自登上山腰; 身穿着一件布衣, 还带着一枝洞箫。 他望那深深的山谷, 也不知望了多少天, 更辨不清春夏秋冬, 四季的果子常新鲜。 四围好像在睡眠, 他忘...... (1回应)
2013-12-11 08:47:11
谁曾经,望着那葱茏的山腰, 葱茏里掩映着,一带红墙, 不曾享受过,幽闲的圣味── 氤氲地,漾起来一丝遐想? 在那里起居的,或男或女, 都说是脱去了,许多索累; 在他们深潭古井般的心中, 却像含蓄着,中古罗曼的风味。 是西方的,太行的余脉, 有两座无名的高山,遥遥峙立; 一个是佛院,一个是尼庵, 两...... (1回应)
2013-12-10 23:35:55
1 “红的,红的,红樱桃,” “青的,青的,青杏子,”—— 于今都哪里去了 那半月前的飞絮? 2 最怕听,苍蝇同蜜蜂, 在日光中的歌调, 最怕听的是,万籁声中 隐约约,夏天到了! 3 恹恹地又度了一春, 春已尽,自家还不知觉。 夜雨潇潇, 唱着“所罗门”的牧歌; ——可怜的牧童啊,就是羊儿 都寻,寻也寻不着了!...... (1回应)
2013-07-15 14:54:01

中国古典故事~ ( 全部 )

2014-03-16 21:16:32
宋神宗赵顼(1067年-1085年在位)
导言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北宋百年第一札。   北宋中叶以后,内部方面,政府官员数目持续膨胀激涨,真宗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内外官已达一万多人,仁宗皇祐年间(1049年-1053年)达两万多人,“十倍于国初”,导致冗官、冗费激增,执政大臣多“榻茸常材,斗筲小器”,“班仅庶僚,非有殊迹,亦被横赐。”......
2013-12-22 23:57:51
注:元郑光祖的剧本《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 - - - 唐·陈玄祐《离魂记》: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   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
2013-04-03 16:42:40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1)都:国都,指唐时的京城长安。 (2)人面: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
2013-04-01 22:36:27
东晋顾恺之作《洛神赋图》(局部)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héng gāo),秣(mò)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miǎn)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2回应)

外国文学选~ ( 全部 )

2014-03-31 16:15:14
少年 菲茨杰拉德
=== (本文选自海明威《流动的盛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393056/)
2014-03-26 15:11:40
Virginia Woolf
  Perhaps it was the middle of January in the present that I first looked up and saw the mark on the wall. In order to fix a date it is necessary to remember what one saw. So now I think of the fire; the steady film of yellow light upon the page of my book; the three chrysanthemums in the round......
2014-03-25 23:42:16
布鲁诺·舒尔茨(波兰)
  冬季最短促的、使人昏昏欲睡的白天的首尾,是毛茸茸的、昏暗的晨光和暮色;当城市在冬夜的迷宫中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被短暂的黎明不情愿地摇醒的时候,我父亲已经被遗失,出卖和交给另一个领域了。   他的脸和脑袋上长满着密密麻麻的、乱蓬蓬、硬扎扎的灰色毛发,一绺绺、一撮撮,不规则地直立着,从他的疣子上、......
2014-03-24 21:20:47
2014-02-05 21:44:36
屠格涅夫
  ……渐渐地牵引他向后方:   回到幽暗的花园里,回到村子上,   那里的菩提树高大而阴凉,   铃兰花发出贞洁的芬芳,   那里有团团的杨柳成行,   从堤畔垂垂地挂在水上,   那里有繁茂的橡树生长在膏腴的田地上,   那里的大麻和荨麻发出馨香……   到那地方,到那地方,到那辽阅的原野上......
2013-11-27 14:45:02
James Joyce
Eight years before he had seen his friend off at the North Wall and wished him God-speed. Gallaher had got on. You could tell that at once by his travelled air, his well-cut tweed suit, and fearless accent. Few fellows had talents like his, and fewer still could remain unspoiled by such success.......
沈从文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我说的‘向善’,指的是从作品中接触到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生命’能作深一层的理解。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5619 )

  • 
  • 水杉
  • 阿斯米之樱
  • 夏夜飞行
  • whistler77
  • 绥芬河奥术大师大所多
  • 意过
  • 凯味糖豆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