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趣

Ming 2018-08-22 08:55:43
沈从文原有三处房子,一九六六年被人家占去了两间,一九七零年下放干校后,剩下的那间也被别人当作“战利品”接管了。 沈先生结婚时是住在达子营,巴金曾应邀来此写作.从干校回来,好说歹说要回了东堂子胡同的那一间,沈从文才有了一个立锥之地。张兆和从湖北干校回来后,由她所在单位中国作协李季和严文井出面给安排了......

Ming 2018-02-22 22:48:01
燕京大学时期的流金
舍下有一册《一年集》,是本散文集,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版权页载,是书民国三十八年(1948年)一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在上海初版。得书伊始,我并不知作者流金是为何人,记得查过数种文学词典,皆无功而返。直到1997年偶然买到尚丁《芳草斜阳忆行踪》一书,才在其中一文中得知流金本名程应鏐,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Ming 2017-07-25 13:50:51
巴金(右一)拜访沈从文夫妇
  提起沈从文,人们总是会想起他的故乡凤凰,会想起他笔下的“边城”。其实,单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看,沈从文和北京的关系其实也非常密切,86年的生命中,沈从文有49年是在北京度过的,真可以说大半辈子都住在北京。他在胡同里生活,在胡同里写作。北京见证了沈从文一生的起起伏伏、苦辣酸甜,更见证了沈从文从......

Ming 2017-07-25 13:15:53
阎玉敏的雕塑作品照《举杯邀明月》
阎玉敏年轻时为李白塑像   她是年过八旬的雕塑家,她曾参加过毛主席纪念堂广场雕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浮雕、敦煌洞窟的彩塑复制、安徽马鞍山李白纪念馆李白像等雕塑工作,作品遍及全国各地。但她一直想做一尊雕塑,为一位她尊敬的老师,一位曾执导她创作李白像的文物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她崇拜的作家。她叫阎玉敏......

Ming 2017-01-15 23:30:37
顾传玠、沈从文、周有光(左起)在上海,1946年
凤凰文化讯(何可人报道)经凤凰文化与周有光孙女周和庆确认,周有光先生于2017年1月14日凌晨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112岁。记者联系到周有光的外甥、沈从文张兆和之子沈龙朱先生,沈先生表示自己是通过网络得知二姨父去世的消息,并对凤凰文化回忆了父亲沈从文与周有光的点滴往事。 “父亲戏称他叫做‘周百科’” ......

Ming 2016-12-20 23:04:34
1950年代,沈从文和黄永玉
新近出版的《沈从文与我》,讲述了黄永玉与表叔沈从文之间的诸多故事,浸满了湘西两代人的浓浓情谊。 也正是在这部书中,黄永玉为我们披露了有关沈从文创作方面的一则逸事——抗战胜利后,沈从文曾计划与胞弟沈荃,以及湘西老友田君健三人一起合著一部“抗战史”。 说起沈从文,自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当年仅......

Ming 2016-08-29 11:38:27
沈从文,1932年在青岛
1961年夏天,虚岁六十的沈从文自京来青“休养和创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沈氏第二次回归——这座30年代初他曾寓居近三年、留有自己“一生精力最旺盛、写文章最多而好的一段时光”的海滨城市。 在青岛居留38天,感情细腻、善良敦厚的沈从文,频繁地与中国作协副秘书长、兄长、儿子、侄女等人通信。这些书信档案,不仅......

Ming 2016-06-13 11:52:07
1935年夏,沈从文、张兆和在苏州
1929年9月,经徐志摩热心推荐,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请沈从文执教。正当张兆和与同学们嘲笑这位首次走上大学讲台的老师的窘态时,不料沈从文的求爱信已送到张兆和的手中,上面明白地写道:“我不知为什么爱上你。”因为一个顽固地爱着,另一个顽固地不爱着,两个人的事惊动了胡适校长。1930年7月,胡适校长有意以张......

Ming 2016-01-07 23:33:36
卞之琳
从现代文学史的记述看,诗人卞之琳的第一本诗集为1933年5月出版的《三秋草》。其实,在此前还有一部《群鸦集》由他人编辑出来,可惜最后出版受阻,不然的话他的处女诗集发表时间可前推两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两部诗集的编辑或问世,均与已广有声誉的小说家沈从文有直接关系。   沈从文为《群鸦集》写“附记” ......

Ming 2015-12-10 10:58:17
——读《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有感 1948年12月15日,北平的冬天和往年一样冷彻,中老胡同32号院子里,洋溢着一种异样的气氛。这里住着北大的教授们,他们面临着同一个问题:留下还是南飞?这一天,他们的校长胡适坐上了南下的飞机,临走前,他让校方给看重的诸位教授家里,送去了直飞台湾的飞机票,这里面便有沈从文。 ......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