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界》及《熒》
又不小心买了一出舞剧的票,然后发觉是大家。先来看广告:
=========================================================================
新视野艺术节闭幕节目
《限界》及世界首演新作《荧》
沈伟舞蹈艺术(美国)
「沈伟以多媒体、跨文化、跨界别的创作手法,成功将身体打造为艺术品」
──《纽约艺术》
艺术总监及编舞:沈伟
北京奥运开幕式舞蹈总监策划及编导
麦克阿瑟「天才奖」
何普曼最佳芭蕾或舞蹈作品奖
尼金斯基国际编舞大奖
打破常规演出时间及场地,带来非常观赏艺术新体验
《限界》
「《限界》美不胜收」
──《三角艺术与娱乐》
曾囊括多个重要国际大奖、获《纽约时报》誉为「想像力惊人」的美籍华裔编舞家沈伟,以原创艺术语言持续为国际舞坛带来惊艳。去年美国舞蹈节委约作品《限界》,见证沈伟全新艺术探索,首次运用多媒体,以流动人体雕塑挑动无重虚拟身躯,玩味科技带来的无以名状新感观。香港演出的四十分钟浓缩改编版,带来更密集的视觉震撼。
世界首演新作《荧》
(新视野艺术节委约)
近年,沈伟意象强烈、形式破格的环境舞蹈作品,每次演出均成为舞坛热话。一如备受赞誉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委约作品,沈伟为新视野艺术节和香港文化中心度身编演的新作,将诱发出空间最大潜力,把大堂中庭化作调色板,让舞者以身体画出流动山水。大堂同时配以独特装置,与舞者的人体雕塑互相呼应。而观众可在指定区域自由移动,部分于大堂演区附近的观众更可走进舞作,跟随感官触觉,体验近距离、多视点的观赏经验和独特的艺术震撼,全面开拓感知世界。
世界首演新作《荧》历时约三十分钟,观众会按票价(详情请参考大堂平面图)安排到大堂、上层围栏或楼梯等指定区域站立观赏;宜穿着轻便鞋履。
=============================================================================
对于一个什么事都不上心的人来讲,演出全完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这就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现代舞《画卷》的那个团队和在海外红到不行的现代舞艺术家沈伟(...我绝对是个撇火药文艺爱好者...)。
表演是两场,由于场地设置的原因,开在深夜,9:30才是第一场《限界》。怎么说,这是场纯粹的舞蹈。人体、动作、杂音纯粹的美。像白开水,却是水质最好的那种。嗯,在这之前我对现代舞的认识仅限于“乱舞”以及“群魔乱舞”。这跟林怀民的云门舞集也不一样,民族的美并没有显山露水。你所能看到的是更为纯粹不带任何标签的动作。或者说,舞蹈装置,人肉雕塑,实验艺术……这一切都从开场的5分钟静默开始,舞者被幕布“限界”成两组,好似镜面效果,幕布上则投影着一个中央舞者的动作。但并不是完全的对称同步统一,这好似现代舞的某些精髓,有序地乱,你看这个舞者好像是在随性乱舞,一盘散沙,实际上又组成了有趣的图案,但你又永远无法抓住全局,因为每个细节就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单元。后来则有很多静默的叙述,掺杂着噪音的表述。节目后的采访沈伟有说,很多人都觉得音乐与舞蹈分不开,但其实这里的静音就是让你看到纯粹的舞。甚至没有音乐,只是一些有趣的声响。很多我们平常觉得是噪音的东西,其实都非常有趣。就好比洗衣机的声音,我可以听一个下午,非常有趣。
============================================================================
任性下的創作孩童般的驚奇—沈偉舞蹈藝術《限界》
For Men 記者:黃埔<09/19/2012>
沈偉是個大膽好嘗鮮的創作者,作品總充滿著他那無畏的精神,他既能掌握大格局的複雜製作,亦能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和19世紀的雕塑抗衡而形成跨世紀的對話。保有孩童的精神,他擅於挑戰也擅於摸索新事物,他為新視野藝術節閉幕節目帶來的作品《限界》,在我看來便是他個人相當「任性」的作品。
我一向認為創作是件很「任性」的行為,這「任性」並不帶有負面的意思。在每一個創作過程中,創作者都必須歷經深層摸索的階段,這時期就猶如孩童帶著天真好奇與無畏的精神在摸索世界的長相般。許多行為既沒有特定原因也沒有被理解的需求,僅憑個人直覺性的行動,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出眼前的事物和他自身的連結,這是一段既真實且需要誠實的過程。某種程度來說,愈是「任性」的編舞家愈是吸引我,我總相信在「任性」下創造出來的作品能出現孩童身上所擁有的驚奇與天真。小孩們在語言能力尚未被建立起來,肢體控制能力也未發展完全,對一切事物的認知也尚為初淺時,用那天真好奇與無畏的精神探索世界,透過一步步的發現及摸索建構起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每天穿梭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那是一個經過社會化後的成人無法進入也無得體會的世界,唯有在一旁默默觀察。很多時候小孩們童真的行為都無法被成人所理解,因此有時候成人就用「任性」來形容他們無法理解也無法控制的小孩。
《限界》可以說是沈偉相當實驗性質的創作及「任性」的結晶,涵蓋了多元的藝術形式。沈偉在裡頭玩肢體、玩繪畫、玩錄像動畫、玩光影,他解構所有的媒介並重新建構他對人體在時間與空間之中的關係探索。要能在不同媒介中玩耍,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任性」創作精神。
繪畫一直是沈偉除了舞蹈以外另一重要的創作表現形式,畫家亦是他的另一個身份,從過去許多作品裡都可看到他是用舞蹈在作畫,也用畫做舞蹈,兩者已相輔相成融為一體,最不為大家陌生的便是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典禮上,「沈偉舞蹈藝術」藉由舞者在地上流動旋轉,用肢體畫出一幅驚艷世界的山水畫──《畫卷》。2011年搬到紐約後,我自己也進入了繪畫的世界,我發現繪畫是一種紀錄的行為,而一幅完整的畫作是時間多層次重疊的結果,每一筆劃代表一片刻的情感和歷史在畫布/畫紙上遺留下來的軌跡,層層疊疊後成為一幅作品,注視著它就像注視著過去的時間和創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被紀錄下來的。美國版本的《限界》其中一段落「0-11」,是舞團資深女舞者SaraProcopio,透過支解過後的動作元素及地面上不同色塊的顏料將她在「沈偉舞蹈藝術」十一年的時光的紀錄下來,藉當下來重現過去,遺跡被留了下來,時間也多層次的浮現在觀者的眼前。
錄像動畫是沈偉這次創作的新媒體,電腦科技和影像投射提供沈偉另一個空間解析人體、解構空間。人體本身就是個藝術形式,能創造出不同視角與多層次的內在與外在空間,人體的移動顯示出時間的存在,如同繪畫,一片刻的移動即是一段時間的歷史,雖沒能如繪畫般遺留下軌跡,卻能在空間中留下耐人尋味的氛圍。沈偉過去的許多作品都反應出他個人對人體的獨特美學與哲學,在《限界》中他將此哲學注入在錄像動畫上,透過攝影機的捕捉、影像的殘留、重疊等動畫效果,讓人體在空間中添加虛幻的氛圍。影像本身已提供視覺上時間與空間的多重錯覺,舞台上有著幾近裸身如雕塑般的舞者以及舞者們解構式的動作組合,兩者相併存更加深時間與空間多重錯覺的厚度。錄像動畫的加入讓沈偉在另一個世界裡「任性」的探索,亦像是為他自己打開一扇門,讓他能更完整表達他的訊息。
若說《限界》是支舞蹈作品,我更認為它像是個「現場裝置藝術」(liveinstallations)作品,舞蹈僅是這作品裡的其中一媒介與元素,而這些不同的媒介相互對話,所探索的東西其實就是回歸到舞蹈的本質,時間、空間與精力。
沈偉過去的作品一向有著強烈的視覺美感,這跟他的京劇背景和他另一個畫家身份有著緊密的關連,多數的作品中顯現出東方文化對他創作美學上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在《限界》中,他似乎已將這力量內化,並運用他「任性」的特質納入多元的藝術形式,帶領他的創作進入另一個新方向。《限界》似乎為沈偉的創作點下了一個分水嶺。
===============================================================================
来说第二支演出《荧》Illuminate。先来摘抄艺术家的话:“万事万物总是互为因果,也互相鉴照,所以数不尽的细碎的存在,都是众而为一,一而为众。”这个感觉充满了周易精神的句子我蛮喜欢的。在荧里面,光影投影更为有趣。而他擅长的舞画,则是充满了彩色的现代气息。精心设计过的布景、影像、色调、暗喻。舞者在斜坡上舞动后留下的场布就是浑然天成的现代色彩画。那些独特的笔触感让人浮想联翩。当然我还没有说重点,这场舞观众是可以进入舞池区域观赏的(舞台是大厅的几个区域,好比你去动物园餐馆,围起来的范围,只不过演员是可以从一个场块穿越人群跑到另外一块去的),不过你不想靠近舞者太近——他们身上全是各种颜料——但是这些颜料留下的印记本身无论是在地上墙上还是人身上就已经很好看了,所以他这回又在给大家看——纯粹的色彩就已经很好看了,不需要太多精妙书画的形状,这意境已经足够美。其实我一秒钟有想到SNM,里面包括很多的现代舞的元素,以及独立个体分镜拼凑整体剧目的神型。观众可以选择你想要看的东西。(其实最大共同点是在于made in NY啦)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荧是原生质一般纯粹的玩色彩光影肉体场景,而SNM本身是一出有造型编排完整的大戏,其实是不能比较的。沈伟也说了,艺术作品就是在于要启发人们产生联想和共鸣(Inspire people)。有观众评论说看他表现时间,空间,人与人的关系,他说这就是艺术带给大家的不同的美。都是自己加工后的产物,比如我其实在看他表现人类关系的时候,个体,群体,男女,男男,女女,社群,交友,男权,时间,生死,我脑子里飞快转着的只是我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理解和观点。现在来自我翻译艺术家的话:每个人都是独特不可或缺的单元(Units),“每只狗都有它的一天(every dog has its day)”,每个人加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一个整体。
严禁拍照,没有照片。可参考的网络照片来源也很多,只要google沈伟就OK了。其实看他本尊觉得很受,打扮很细致,听他讲话觉得很艺术家的魂,看他的创作,说不出来有种熟悉的同类感。我没有觉得我很喜欢他,但是看他的艺术,很细碎,小得很纯粹,又很AMAZING。
More photos:http://tsuifl.blog.163.com/blog/static/6643662012921243124/
咩~
=========================================================================
新视野艺术节闭幕节目
《限界》及世界首演新作《荧》
沈伟舞蹈艺术(美国)
「沈伟以多媒体、跨文化、跨界别的创作手法,成功将身体打造为艺术品」
──《纽约艺术》
艺术总监及编舞:沈伟
北京奥运开幕式舞蹈总监策划及编导
麦克阿瑟「天才奖」
何普曼最佳芭蕾或舞蹈作品奖
尼金斯基国际编舞大奖
打破常规演出时间及场地,带来非常观赏艺术新体验
《限界》
「《限界》美不胜收」
──《三角艺术与娱乐》
![]() |
曾囊括多个重要国际大奖、获《纽约时报》誉为「想像力惊人」的美籍华裔编舞家沈伟,以原创艺术语言持续为国际舞坛带来惊艳。去年美国舞蹈节委约作品《限界》,见证沈伟全新艺术探索,首次运用多媒体,以流动人体雕塑挑动无重虚拟身躯,玩味科技带来的无以名状新感观。香港演出的四十分钟浓缩改编版,带来更密集的视觉震撼。
世界首演新作《荧》
(新视野艺术节委约)
近年,沈伟意象强烈、形式破格的环境舞蹈作品,每次演出均成为舞坛热话。一如备受赞誉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委约作品,沈伟为新视野艺术节和香港文化中心度身编演的新作,将诱发出空间最大潜力,把大堂中庭化作调色板,让舞者以身体画出流动山水。大堂同时配以独特装置,与舞者的人体雕塑互相呼应。而观众可在指定区域自由移动,部分于大堂演区附近的观众更可走进舞作,跟随感官触觉,体验近距离、多视点的观赏经验和独特的艺术震撼,全面开拓感知世界。
世界首演新作《荧》历时约三十分钟,观众会按票价(详情请参考大堂平面图)安排到大堂、上层围栏或楼梯等指定区域站立观赏;宜穿着轻便鞋履。
=============================================================================
对于一个什么事都不上心的人来讲,演出全完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这就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现代舞《画卷》的那个团队和在海外红到不行的现代舞艺术家沈伟(...我绝对是个撇火药文艺爱好者...)。
表演是两场,由于场地设置的原因,开在深夜,9:30才是第一场《限界》。怎么说,这是场纯粹的舞蹈。人体、动作、杂音纯粹的美。像白开水,却是水质最好的那种。嗯,在这之前我对现代舞的认识仅限于“乱舞”以及“群魔乱舞”。这跟林怀民的云门舞集也不一样,民族的美并没有显山露水。你所能看到的是更为纯粹不带任何标签的动作。或者说,舞蹈装置,人肉雕塑,实验艺术……这一切都从开场的5分钟静默开始,舞者被幕布“限界”成两组,好似镜面效果,幕布上则投影着一个中央舞者的动作。但并不是完全的对称同步统一,这好似现代舞的某些精髓,有序地乱,你看这个舞者好像是在随性乱舞,一盘散沙,实际上又组成了有趣的图案,但你又永远无法抓住全局,因为每个细节就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单元。后来则有很多静默的叙述,掺杂着噪音的表述。节目后的采访沈伟有说,很多人都觉得音乐与舞蹈分不开,但其实这里的静音就是让你看到纯粹的舞。甚至没有音乐,只是一些有趣的声响。很多我们平常觉得是噪音的东西,其实都非常有趣。就好比洗衣机的声音,我可以听一个下午,非常有趣。
============================================================================
任性下的創作孩童般的驚奇—沈偉舞蹈藝術《限界》
For Men 記者:黃埔<09/19/2012>
沈偉是個大膽好嘗鮮的創作者,作品總充滿著他那無畏的精神,他既能掌握大格局的複雜製作,亦能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和19世紀的雕塑抗衡而形成跨世紀的對話。保有孩童的精神,他擅於挑戰也擅於摸索新事物,他為新視野藝術節閉幕節目帶來的作品《限界》,在我看來便是他個人相當「任性」的作品。
我一向認為創作是件很「任性」的行為,這「任性」並不帶有負面的意思。在每一個創作過程中,創作者都必須歷經深層摸索的階段,這時期就猶如孩童帶著天真好奇與無畏的精神在摸索世界的長相般。許多行為既沒有特定原因也沒有被理解的需求,僅憑個人直覺性的行動,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出眼前的事物和他自身的連結,這是一段既真實且需要誠實的過程。某種程度來說,愈是「任性」的編舞家愈是吸引我,我總相信在「任性」下創造出來的作品能出現孩童身上所擁有的驚奇與天真。小孩們在語言能力尚未被建立起來,肢體控制能力也未發展完全,對一切事物的認知也尚為初淺時,用那天真好奇與無畏的精神探索世界,透過一步步的發現及摸索建構起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每天穿梭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那是一個經過社會化後的成人無法進入也無得體會的世界,唯有在一旁默默觀察。很多時候小孩們童真的行為都無法被成人所理解,因此有時候成人就用「任性」來形容他們無法理解也無法控制的小孩。
《限界》可以說是沈偉相當實驗性質的創作及「任性」的結晶,涵蓋了多元的藝術形式。沈偉在裡頭玩肢體、玩繪畫、玩錄像動畫、玩光影,他解構所有的媒介並重新建構他對人體在時間與空間之中的關係探索。要能在不同媒介中玩耍,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任性」創作精神。
繪畫一直是沈偉除了舞蹈以外另一重要的創作表現形式,畫家亦是他的另一個身份,從過去許多作品裡都可看到他是用舞蹈在作畫,也用畫做舞蹈,兩者已相輔相成融為一體,最不為大家陌生的便是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典禮上,「沈偉舞蹈藝術」藉由舞者在地上流動旋轉,用肢體畫出一幅驚艷世界的山水畫──《畫卷》。2011年搬到紐約後,我自己也進入了繪畫的世界,我發現繪畫是一種紀錄的行為,而一幅完整的畫作是時間多層次重疊的結果,每一筆劃代表一片刻的情感和歷史在畫布/畫紙上遺留下來的軌跡,層層疊疊後成為一幅作品,注視著它就像注視著過去的時間和創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被紀錄下來的。美國版本的《限界》其中一段落「0-11」,是舞團資深女舞者SaraProcopio,透過支解過後的動作元素及地面上不同色塊的顏料將她在「沈偉舞蹈藝術」十一年的時光的紀錄下來,藉當下來重現過去,遺跡被留了下來,時間也多層次的浮現在觀者的眼前。
錄像動畫是沈偉這次創作的新媒體,電腦科技和影像投射提供沈偉另一個空間解析人體、解構空間。人體本身就是個藝術形式,能創造出不同視角與多層次的內在與外在空間,人體的移動顯示出時間的存在,如同繪畫,一片刻的移動即是一段時間的歷史,雖沒能如繪畫般遺留下軌跡,卻能在空間中留下耐人尋味的氛圍。沈偉過去的許多作品都反應出他個人對人體的獨特美學與哲學,在《限界》中他將此哲學注入在錄像動畫上,透過攝影機的捕捉、影像的殘留、重疊等動畫效果,讓人體在空間中添加虛幻的氛圍。影像本身已提供視覺上時間與空間的多重錯覺,舞台上有著幾近裸身如雕塑般的舞者以及舞者們解構式的動作組合,兩者相併存更加深時間與空間多重錯覺的厚度。錄像動畫的加入讓沈偉在另一個世界裡「任性」的探索,亦像是為他自己打開一扇門,讓他能更完整表達他的訊息。
若說《限界》是支舞蹈作品,我更認為它像是個「現場裝置藝術」(liveinstallations)作品,舞蹈僅是這作品裡的其中一媒介與元素,而這些不同的媒介相互對話,所探索的東西其實就是回歸到舞蹈的本質,時間、空間與精力。
沈偉過去的作品一向有著強烈的視覺美感,這跟他的京劇背景和他另一個畫家身份有著緊密的關連,多數的作品中顯現出東方文化對他創作美學上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在《限界》中,他似乎已將這力量內化,並運用他「任性」的特質納入多元的藝術形式,帶領他的創作進入另一個新方向。《限界》似乎為沈偉的創作點下了一個分水嶺。
===============================================================================
来说第二支演出《荧》Illuminate。先来摘抄艺术家的话:“万事万物总是互为因果,也互相鉴照,所以数不尽的细碎的存在,都是众而为一,一而为众。”这个感觉充满了周易精神的句子我蛮喜欢的。在荧里面,光影投影更为有趣。而他擅长的舞画,则是充满了彩色的现代气息。精心设计过的布景、影像、色调、暗喻。舞者在斜坡上舞动后留下的场布就是浑然天成的现代色彩画。那些独特的笔触感让人浮想联翩。当然我还没有说重点,这场舞观众是可以进入舞池区域观赏的(舞台是大厅的几个区域,好比你去动物园餐馆,围起来的范围,只不过演员是可以从一个场块穿越人群跑到另外一块去的),不过你不想靠近舞者太近——他们身上全是各种颜料——但是这些颜料留下的印记本身无论是在地上墙上还是人身上就已经很好看了,所以他这回又在给大家看——纯粹的色彩就已经很好看了,不需要太多精妙书画的形状,这意境已经足够美。其实我一秒钟有想到SNM,里面包括很多的现代舞的元素,以及独立个体分镜拼凑整体剧目的神型。观众可以选择你想要看的东西。(其实最大共同点是在于made in NY啦)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荧是原生质一般纯粹的玩色彩光影肉体场景,而SNM本身是一出有造型编排完整的大戏,其实是不能比较的。沈伟也说了,艺术作品就是在于要启发人们产生联想和共鸣(Inspire people)。有观众评论说看他表现时间,空间,人与人的关系,他说这就是艺术带给大家的不同的美。都是自己加工后的产物,比如我其实在看他表现人类关系的时候,个体,群体,男女,男男,女女,社群,交友,男权,时间,生死,我脑子里飞快转着的只是我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理解和观点。现在来自我翻译艺术家的话:每个人都是独特不可或缺的单元(Units),“每只狗都有它的一天(every dog has its day)”,每个人加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一个整体。
严禁拍照,没有照片。可参考的网络照片来源也很多,只要google沈伟就OK了。其实看他本尊觉得很受,打扮很细致,听他讲话觉得很艺术家的魂,看他的创作,说不出来有种熟悉的同类感。我没有觉得我很喜欢他,但是看他的艺术,很细碎,小得很纯粹,又很AMAZING。
More photos:http://tsuifl.blog.163.com/blog/static/6643662012921243124/
咩~
有点意思诶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