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丛

醉草堂 2014-04-15 01:30:11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的问题已谈了二十几年,但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到目前为止还缺少明确的说明。在许多人心目中,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是一个概念,实际上这是有问题的。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很多东西都是短暂的,能够自始至终延续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经过历史的选择、发展,一步步延续到今天,......

醉草堂 2013-02-23 15:28:33
中国书法之现状与未来走向的初步分析   一、书法的文化属性   1、书法以实用文字为载体,其社会性、实用性决定其文化属性和基本的审美价值观与理论体系。   传统各门类艺术大都属于行为艺术,只有书法不分阶层、人群,是全社会的。因此,书法的审美标准和主流趋势必然要体现社会的公共......

醉草堂 2012-10-12 18:54:39
新宇按,本书目仅限于国内2008年以前出版的关于书法研究的专著或编著,有较强的学术性或资料性,但个案研究专著及资料汇编不在此列。眼界所限,难免遗珠之憾,欢迎大家品评补充! 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 马宗霍著《书林藻鉴•书林记事》,文物出......

醉草堂 2012-05-23 22:56:28
用笔之法,须以涩势为主,做到力沉笔实。肥则雄浑,瘦则精劲;长则挺拔,短则朴拙;润则和穆,枯则苍郁;完则雅正,破则老辣;方则劲险,圆则流美;藏须留痕,出不孤露;齐整则端庄,参差则奇崛;修长欲求威仪,方正宜得雍容;欹侧生姿,稚拙成趣;平实而兼机巧,恣肆而知收束。变化自然,由乎本心,以我之形神,传达古体之...... (3回应)

醉草堂 2012-05-23 17:39:18
要研究宋、元、明、清历代优秀的绘画作品,不首先考察这些绘画背后的传统,根本就无从谈起。现代评论家一谈到某种伦理思想传统或者一贯的艺术观念时就颇感为难,这是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所树正统的不可靠。然而,中国的文学、书法和绘画--绘画是这三门中最年轻的--不但有一个完整而连续的历史,而且这历......

醉草堂 2012-05-01 02:12:01
学习书法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初学者来说,明了识器、入形、取势、得体、立意等几个原则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试分述如下。 识器。就是通过临帖,体会笔、墨、纸三者相互生发的关系。可以选择明代以前的名家墨迹作为范本,配以狼毫或兼毫笔、手工毛边纸等性能相近的工具材料......

醉草堂 2012-05-01 01:57:37
古人评价好书佳作,“合”为初语,“合作”后出。古代书法附于实用,无限重复的书写形成审美疲劳与迟钝,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引发灵感和书兴的外部条件与“合作”的关系,以及“合作”的偶然性和不可捉摸。文章对《书谱》“五合五乖”与其后不断增益之种种乖合问题,进行系统的析论和推衍。通过对古代书论的系统爬梳......

醉草堂 2012-05-01 01:51:07
在我看来,学篆隶书法有五难。 其一,今天距篆隶的原生时代太过遥远,很容易造成难以穿越的历史隔膜,相差二十岁就有“代沟”,差两三千年又会怎样?最典型的现象是学习篆隶书法较好者能规模其形,较逊者连形都把握不好,更不要说神意、古雅了。至于好的个性与创新,尤为麟凤之属。 其二,在篆隶的原生时代,古人没有留下关于......

醉草堂 2012-05-01 01:41:52
今年九月下旬,我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丛文俊题跋书法展”,同时为鲁美国画系书法专业的同学进行了现场教学,解答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我这个展览是艺术与学术相结合的首次尝试,旨在把书法创作纳入到可以兼容古今的理性思考当中,使其凸显在文化的大背景上。就作品形式、书体和风格而言,它们上衔传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