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某嘴炮基友一份年代久遠的聊天記錄
「参与过恐怖惊魂夜系列英化工作的鄙人在这里对汉化组同仁表示崇敬……不过希望其汉化底本使用的是正版。」
「原来你还做这个啊(貌似是最适合人选)?日游英化的氛围如何啊?像汉化吗?」
「在字符的处理上比汉化省力得多,但遣词造句方面和汉化一样艰难。 」
「我是想知道,做英化的是不是和汉化的一样有一些论坛、团体?参与的人多不多?团体的生命周期有多长?」
「全世界都是一个格式,生命周期一般应该长于国内,因为国内往往是学生业余时间在做,参加工作就退出了;国外却是以大叔为主,相对稳定很多 」
「有趣有趣。我这种大量消费你们劳动成果的人先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敬意吧。」
「你哪儿能消费到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这拨人从来没做过汉化,都是日转英,英转日。」
「我玩过不少英版的GBA和PS rom呢。再者,我眼中你们和汉化组都是同类了。」
「:不不,你玩的那些北美版可都是官方localization,我們做的都是官方不引進的,譬如Mother 3或Romancing SaGa之類。」
「哦~总之感谢你们为人类文化的付出吧。 」
「我們其實是對盜版事業推波助瀾啊=-=」
「盗版并非都是负面的,看微软就知道。很难想象ACG文化没有盗版今天是什么样子,起码文化版图上几乎缺了一个国家。 」
「我不讨论盗版的正面和负面意义,我只知道盗版是违法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不过你的假设实在不成立,如果没有盗版,中国的ACG市场正规化,可能比今天更发达,受众更多,也更可能被社会主流所承认,美国和欧洲的ACG也不是靠盗版事业支撑起来的;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当真要靠违法行为来支撑,这个国家压根不配在地球上存在,更不要说文化版图了 。」
「问题是在这种资讯被严格管制的国家,并不是说没有盗版ACG就能被正规化。我们消费盗版物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缺乏消费正版能力只能依赖家长购买,但家长一辈的教育视ACG产品如洪水猛兽,资本主义价值的输出,此时低廉的盗版光盘应运而生。到我们自己有能力消费时,发现市面上允许发行的ACG产品少之又少,而且引进等同阉割,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消费盗版(第一阶段就存在)。现在我CD买正版,电影到戏院看,而正版的新游戏吸引我的却不多,继续玩旧的。不过dead space和mass effect有买正版的打算。总的来说,我们国情与欧美当年不同(不知你有没有机会充分感受过资讯限制的无奈)。当然这不是使用盗版的借口,有得选择,我宁愿历史重新像欧美市场那样发展,我现在可能还有机会为一家单机游戏公司写游戏。」
「其实资讯管制和消费水准始终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我的童年和ACG启蒙期正是在号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渡过,当时我和日本的同龄人(小学生)在ACG的享受上远远要比国内的同龄人『可怜』,且不要说家长如何看待(相信我,日本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的管制远远高于我国)。首先游戏卡带动辄五六千yen的价格,莫说普通小学生,即使大人们也是难以承受的(日本的丈夫们每月从妻子那里拿到的零花钱少得可怜,有时只有几万yen,还要大部分用在交际消费上);我和我的同学们玩过的绝大多数的卡带都是租借或捡拾哥哥姐姐们的『狗剩儿』。只有拿到压岁钱男孩节的额外红利,才会去买一部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且往往只能买二手卡带;至于新主机更是想都不要想(我开始幸运地接触超任的时候许多同学连自己的红白机都没有);所以,正如我上次和你聊天时谈到过的,西方国家玩家的游戏视野远远比我们狭窄。
如果一定要说国情不同,我们的国情也只是比西方国家『发达』而不是落后(当然,若是从市场正规化的角度考量,会有相反的结论)。而另一方面,今天我们实质上可以通过海外购物网站购买任何主机与软件而不受官方引进的限制,但即使财力充盈的玩家,又会有几个人真正去坚持使用正版。:其实说到『阉割』,当年在各种主义高度敏感的时代,被引进到欧美的作品更是被阉割得离谱。估计你也听说过北美版Mother、FF或恶魔城这类作品中连十字架和『HOLY』的字样都被和谐掉的笑话吧。其实日本和欧美市场的ACG启蒙期也深受盗版困扰,其程度绝不弱于今天的中国(貌似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完全解决,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使得发行商们大受其苦);消除这一症结的根本因素,就是国家那只看得见的手。天朝打击盗版不力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绝不是国家无力控制(我们无法相信一个有能力控制13亿人口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政府会无力应对区区几个盗版商),而是相关利益集团不愿下手而已。
当然,你说得很对,即使没有盗版,市场也未必能正规化。但消除盗版毕竟是市场正规化的必要条件;今天的网游市场已经远远比当年正规,我对未来的单机游戏和家用机游戏市场也一样充满信心;我始终期望着在我有生之年可以实现童年的梦想:经营一家自己的游戏店,问心无愧地在自由的天空下与玩友们相聚。」
with @最後診斷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