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脚步,欣赏一幅画——“声活@周庄”沙龙演讲稿
从高铁下来,不情愿地融入帝都地铁拥挤的人流。回想起昨天下午在周庄百年书院的场景:木门木窗,黑色砖瓦,灰白墙壁,上面还有屋漏痕和圆形瓦片构成的透气窗,湿润的空气漫洇到每个人的心中。在那两个小时里,慢生活是我们的主题,似乎外面的世界与我们毫无干系,只有乱入的小狗小黑让气氛偶尔跃动起来。
真是恍若隔世。
发出昨天艺术君的部分讲义,省去了有关“一天一件艺术品”微信号运营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从中体会到艺术君同样的感受:艺术,是人类永远的乡愁。
点击文尾链接,可以听到本次沙龙的部分录音,对了,其中还有艺术君的首次献声~~
※ ※ ※ ※ ※ ※ ※
感谢主办方,感谢《南方周末》,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周庄这个水乡古镇,这也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上次来的时候,了解到:周庄与艺术家陈逸飞有着不解之缘。因为陈逸飞,更多人知道周庄、来到周庄、了解周庄,离开之后,想念周庄。
为什么我们想要到周庄来?为什么喜欢这里?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这些在城市里久住的人,想要逃离朝九晚五的乏味生活,我们受够了每天人潮汹涌的地铁公交堵车,受够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快速的节奏。
中国:现在是以跑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发展快,也就意味着我们离自己的过去越来越远。而人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个体,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过去都有着独特的记忆和感受。没有这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
来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放松下来,放纵我们怀旧的思绪,怀念过去的时光。
出生、成长于古镇的木心先生,有一首诗,叫《从前慢》,其中有这么几句: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不过,前两天去天安门广场旁边的国家博物馆,那里现在有一个中法文化交流展览《名家·名画·名博》,十幅画,都称得上是镇馆之宝。这幅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作,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幅画里面,仿佛每个人认识每个人。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借助微信这样的工具,好像也是每个人都能很快认识每个人。但不再有阳光下的摩肩擦踵,眉目传情,更多时候,我们的表情都是用手指表达的,比如——:D,甚至是——“呵呵”。鲜花和美酒相伴下的温度与眼神,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看着《红磨坊的舞会》,我突然意识到:艺术,才是最高级的怀旧,也是我们永远的乡愁。
人类历史数千年,所谓声名财富、文治武功,易逝的都已逝去,不易逝的,自然浓缩在那个年代的艺术品中,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它们在那里默默无语,静静等待着后人与它们进行灵魂上的对话和碰撞。
因此,艺术,更是真正的永恒。
我希望: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周庄能够继续保持与自然、与历史、与过去的自己之间密切的联系,我希望:离开了周庄,我们会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这首诗中写到的这样,像怀念山林的美景一样,怀念水乡。诗中写道:
虽然阔别多日
与那山林的美景相隔千里
但正像盲人心中的千山万水
时常,在寂寞的屋子里
或在市井的喧嚣中,我得以
在困顿疲惫中,感到一种甜蜜
获得宁静的回归
人类社会在外在技术上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我们的内心却一直同样脆弱,敏感。艺术品最大的作用,在于与人类的感情共鸣。在艺术中,我们可以怀念人类文化的古典黄金年代,找回最美好的时光。
艺术,让一个人足以知道生的可贵,足以面对死而坦然。谈艺术,是为了拯救自己,看艺术,可以点亮人生。
至于我自己,原本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现在又自由职业这么长时间,已经很难再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了。
在一个自我介绍中,我曾经提到:我想做一个快时代的慢步者,希望有一天还能漫步周庄,漫步古镇,漫步江南。
点击收听:[设计生活]悠客周庄,极致生活慢分享
真是恍若隔世。
发出昨天艺术君的部分讲义,省去了有关“一天一件艺术品”微信号运营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从中体会到艺术君同样的感受:艺术,是人类永远的乡愁。
点击文尾链接,可以听到本次沙龙的部分录音,对了,其中还有艺术君的首次献声~~
※ ※ ※ ※ ※ ※ ※
![]() |
感谢主办方,感谢《南方周末》,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周庄这个水乡古镇,这也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上次来的时候,了解到:周庄与艺术家陈逸飞有着不解之缘。因为陈逸飞,更多人知道周庄、来到周庄、了解周庄,离开之后,想念周庄。
为什么我们想要到周庄来?为什么喜欢这里?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这些在城市里久住的人,想要逃离朝九晚五的乏味生活,我们受够了每天人潮汹涌的地铁公交堵车,受够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快速的节奏。
中国:现在是以跑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发展快,也就意味着我们离自己的过去越来越远。而人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个体,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过去都有着独特的记忆和感受。没有这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
来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放松下来,放纵我们怀旧的思绪,怀念过去的时光。
![]() |
出生、成长于古镇的木心先生,有一首诗,叫《从前慢》,其中有这么几句: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
我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不过,前两天去天安门广场旁边的国家博物馆,那里现在有一个中法文化交流展览《名家·名画·名博》,十幅画,都称得上是镇馆之宝。这幅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作,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幅画里面,仿佛每个人认识每个人。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借助微信这样的工具,好像也是每个人都能很快认识每个人。但不再有阳光下的摩肩擦踵,眉目传情,更多时候,我们的表情都是用手指表达的,比如——:D,甚至是——“呵呵”。鲜花和美酒相伴下的温度与眼神,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看着《红磨坊的舞会》,我突然意识到:艺术,才是最高级的怀旧,也是我们永远的乡愁。
人类历史数千年,所谓声名财富、文治武功,易逝的都已逝去,不易逝的,自然浓缩在那个年代的艺术品中,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它们在那里默默无语,静静等待着后人与它们进行灵魂上的对话和碰撞。
因此,艺术,更是真正的永恒。
![]() |
我希望: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周庄能够继续保持与自然、与历史、与过去的自己之间密切的联系,我希望:离开了周庄,我们会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这首诗中写到的这样,像怀念山林的美景一样,怀念水乡。诗中写道:
虽然阔别多日
与那山林的美景相隔千里
但正像盲人心中的千山万水
时常,在寂寞的屋子里
或在市井的喧嚣中,我得以
在困顿疲惫中,感到一种甜蜜
获得宁静的回归
人类社会在外在技术上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我们的内心却一直同样脆弱,敏感。艺术品最大的作用,在于与人类的感情共鸣。在艺术中,我们可以怀念人类文化的古典黄金年代,找回最美好的时光。
![]() |
艺术,让一个人足以知道生的可贵,足以面对死而坦然。谈艺术,是为了拯救自己,看艺术,可以点亮人生。
至于我自己,原本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现在又自由职业这么长时间,已经很难再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了。
在一个自我介绍中,我曾经提到:我想做一个快时代的慢步者,希望有一天还能漫步周庄,漫步古镇,漫步江南。
点击收听:[设计生活]悠客周庄,极致生活慢分享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