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之灯
![]() |
艺术中的情绪之:坏情绪->无聊->漠不关心
《哲学家之灯》,雷尼·马格利特,1936,46 x 55 厘米,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陷入思考中的哲学家,此时只关心自己口中的烟斗是不是一个烟斗。也许你以为他在看你,实际上,他可能在想:有意义与无意义之间,真有那么大差别吗?正如盘旋桌子而上的蜡烛,那是一个蜡烛,还是一条长得像蜡烛的蛇,吐出烛火一样的信子?又或者,那其实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幅画中的一个构图元素而已,因为曲线可以跟形如桌子一样的物体、跟哲学家的鼻子衣领和梳得油光锃亮的头发形成构图上的和谐关系。
有弯的,也有直的。
桌子腿、蜡烛最上面一节、还有哲学家的姿态,以及鼻子和烟头的混合体,哦对了,还有蜡烛头上的火光。哲学家,总想从弯曲隐晦的世界中,发现一些本质,所以必须心无旁骛。
柏拉图曾经这样形容人类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这种人并不了解眼前的事情,也不熟悉他们的邻居。他们不但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人,还是其它别的什么生物。如果要他们在法庭上或其它场合讲讲自己眼前是什么东西,那只会引起哄堂大笑。且不只是色雷斯人笑他,其它人也一样。由于没有经验,他们会掉进水沟里,或者陷入同样宭迫的处境之中。他们笨拙迂腐,甚至使人感到幼稚愚蠢。他们所关心的是:什么是人?和其它生物相比,人应该干什么?应该忍受什么?他们坚持不懈地研究着这些问题。”
P.S.:关于烟斗。雷尼·马格利特曾经画过下面这幅画,下面那行字的意思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 |
关于蜡烛,可参看《如何看一幅画 2》中的《冥想 by 雷尼·马格利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以上文字内容,版权归郑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一天一件艺术品”微信公众号。】
![]()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