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e Lee(李筱君)
![]() |
Sue Lee(李筱君)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是拜伦.凯蒂官方认证的国际功课认证协导师。作为一名资深协导师,她也为功课协会里待认证的协导师提供培训课程。
她二十多年来师从世界著名的佛学大师,研修佛法。她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于1997年获得Certified holistic health counselor(整体健康顾问认证)执业资格,也进修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 (EFT.情感自由技术)、Chakra therapy(色彩疗法)、Quantum touch(能量触疗.慈悲手)等课程,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治疗师。
2002年,功课进入Sue的生命。她惊喜地发现,功课是她接触过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力的觉悟工具,帮她放下了自我批判,真正明白了“烦恼即菩提”。从此,SUE专一运用功课,致力在生活中活出“功课”。
目前她除了在拜伦.凯蒂功课协会为待认证的协导师提供培训课程外,也在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开办实地工作坊。并以各种方式——网络、电话、面对面等,与全世界的人们分享功课,与他们一起调查他们关于婚姻生活、亲子关系、职业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烦恼。
现在,Sue计划在中国大陆将改变她一生的方法(工具)推荐给你,邀请你体验功课的威力。然后,你或许会发现,你就是你一生中苦苦等待的老师。这个“功课”课程会启发大家更深入的运用“功课”在生活中,更具体来说,就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里,活出内心的平安与喜悦。
*******************************************************************
以下是上过她课程或做过“一对一”功课的学员对她的描述:
1、Sue是我上过这么多课程以来,最注重品质的一位老师。她更倾向与学员间的互动,真诚、开心地为每位学员答疑解惑。然而,她并非直接告诉我答案,总是用最清晰、直白的言语引导与启发我,让我自己去发现答案(学员:邱雨)。
2、引领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看问题,领略“功课”迷人的魅力,发现一切不过是个故事,人生真是一场很好玩的游戏啊。来,让我们在SUE的带领下用“功课”笑傲江湖(学员:三三儿)。
3、Sue的笑就是很纯净,如沐春风(学员:娜娜)。
4、一个真实的、活出来“自由、开心”的榜样,一位良师益友(学员:Amy)。
5、Sue的思路非常开阔(对初学者来说,也可以说是飘逸),她并不总是照本宣科的问四个问题,她经常会提示我一些思考和挖掘的方向,而且她的思维很快,当我卡住的时候,她会从侧面或者另外一个角度来敲击我,但我经常并不能马上明白她的意思。后来,过了几个月或者一年,我开始明白她的意思,嗯,那时候我才知道,她那时候的那些话事实上是为了我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后准备的(尽管她不一定这么想)。所以对她的课程,我觉得最好是做录音,过一段时间再听,体会是不同的,当时不懂的,会渐渐开始懂。(学员:Chopin)。
6、旁听了几次Sue在YY上关于“功课”的讲座,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Sue的普通话虽不算太流利,却总能把有关“功课”的抽象概念和原则表述得很清晰易懂,便于理解。另外,Sue在协助他人做“功课”时的态度很轻松,这一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之前“功课”给我留下的“严肃”的印象,使我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觉得操练“功课”是件辛苦的事。最后,Sue有大量的协助自己和他人做“功课”的经验,因此,对于“功课”伙伴在习练“功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能给出很有帮助的解答和提示(学员:王桑田)。
7、她的引导有些形式和表面上随意自在,但实际是不断引导你找到背后的核心信念,让人感到舒适自然却又有启发。就像是和好朋友聊天,轻松自在、开心,却不知不觉中收获多多。跟她做功课,一点也没有压力。头脑不知不觉中放下抗拒和防御,一点一点打开,逐渐袒露真实信念(学员:响亮)。
【《一念之转》---“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工作坊】
“除了你自己,没人可以给你你内心的自在。”
—— 拜伦.凯蒂
当你受够了以后,你宁愿要“对”还是是要“自由”?
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
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杀伤力,除非对它深信不疑。
“一念之转”所要做的,是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切中使我们痛苦的隐藏的想法,让它在灵光一现的洞见中,得以冰释和瓦解……
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就让我们用三天两晚的时间来学习如何做到这点吧
【工作坊介绍】
我们将用三天两夜的时间学习和体验一套简单但却威力强大的工具——“功课”,它将帮助你从那些禁锢你心灵的故事中解放出来,让你体验到内心的真实和自在。它是一组实实在在的步骤,它是一个过程、不是终点。
在这三天两夜的工作坊里,你将学习识别和发现那些让你有压力的念头,见证和了解你头脑的运作方式,你将学习与体验自己做“功课”、并协助其他人做“功课”。我们还将通过一些练习引发出你生活中的烦恼,从而让你发现你的种种潜在信念,并对它们进行考察。在这三天里,你将体验并深化“功课”为你带来的改变,开启你的自在人生。
拥有一种自在的生活——这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学习做“功课”,并拥有一套随时帮助自己回归自由的工具,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无论你是第一次听说“功课”,还是你早已开始学习使用“功课”,这个工作坊都将帮助你加深对“功课”和你自己的了解。我们诚挚地欢迎你的参与!
【报名信息】
【时间】:2013年4月29~5月1日(三天两夜)
【地点】:深圳南山青青世界
【人数】:40人以内
【报名咨询】: 0755-26403155、13823665829 、18688709927
【主办单位】:深圳市若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课程费用】:3600元,提前两个月报名2880(8折),提前一个月报名3240(9折)
(为了保证效果,课程采用全封闭、体验式,不录音、不录像,以保障学员个人信息不外泄。协助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在这三天两夜里,你将:
学习功课的基本操作:运用《批评周围人的作业单》、四个提问+附加问句、《一次一个信念调查表》,学习有效地挖掘你潜在的信念
ñ 学习全天在觉察念头中渡过(散步、就餐、互动等等实际生活中,觉察念头)
ñ 体验你烦恼的来源,从中更清楚地明白你自己
ñ 引发出你在生活里的烦恼、让你清楚的看到事实真相
ñ 学习寻找反转、并学习怎样把发转落实在实际生活中
ñ 消解你对于批评的抵触情绪
ñ 学习更清晰的沟通、表达你自己,体验并了解你的瘾头,体验并了解死亡的事实真相
【课程特色】
凡参加课程的学员,还可以享受以下多项特权:
1. 本课结束后,三个月的网络辅导(每月一次);
2.助教:功课资深学员,将会在课程中、课后全程支持;
3. 组建 “功课伙伴圈”后续支持,21天与伙伴一起乐活功课,让质疑成为习惯;
【视频】
你是你一生的挚爱:http://site.douban.com/widget/videos/10647799/video/204922/
推荐阅读书籍:《一念之转》、《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
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5448b00101hcx3.html
转载自老鼠jerry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ebac910101cfv1.html
这次深圳之行感触很多。非常感谢Amy策划的这次工作坊,如果没有她、没有她一手创建的功课QQ群和豆瓣小站,我就不会认识这么多热爱功课的朋友们;如果不是她的积极策划和联络,我们这些“课友”们就没有这样一个可以深入体验功课的大好机会。感谢深圳若水文化,如果没有你们、如果没有海音和了了的辛勤工作和妥善安排,我们就不会有这么一个良好的工作坊环境、就不会有这么朋友来参加这次课程。感谢Sue,感谢她丰富的课程安排、巧妙的设计、她的耐心和热情。感谢参加工作坊的各位课友,你们在课程中表现出的勇敢、执著、善良、热情极大的鼓舞了我。
这次来参加工作坊的朋友有将近30位,因此Sue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和体验环节。功课是作业单、是四个问题和反转,但功课又不仅仅是这些。在这次工作坊上,我从更多的角度和切入点带出了更多自己的信念。由于来了更多的课友,我得以体验到不同课友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这对我有极大的启发,使我僵化的头脑一次次的被触动、从而松动。
说说我最感动的一些时刻。
1.一位男性课友主动要求在大家面前和Sue做一对一功课。当我听到他述说童年受到的委屈、无奈,当我看到他流泪的一霎那,我深深的被他的勇气所感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人,一个不断通过自己努力成长的人,一个多么努力多么渴望探索自己内心的人。一个敢于当众流泪的男人是勇敢的。
2.有一位四川来的课友,很年轻,当我听说他当年曾经借钱去上关于功课的工作坊的时候,我被打动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很迷惘,也曾经感到失落和绝望,但那时的我,还没有勇气、也根本没去想到可以借钱去寻找能让自己成长的方法。在他身上,我看到希望:他还这么年轻,但是练习功课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他很幸运,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遇到功课;他很有眼光,他选择了相信功课并坚持不懈的做功课,相信功课也就是相信自己——而这是唯一能我们找到自由的方法。
3.在关于“最羞耻的事”环节中,一位又一位的课友,当众说出了自己感到的最羞耻的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个挣扎的灵魂、一个个不屈服的灵魂、一个个渴望自由的灵魂、一个个勇敢的灵魂。我深深的祝愿他们,愿他们能坚持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说说我的感想。
1.那些我们觉得很羞耻、很痛苦、很无助、很恐怖的时刻,我们应该记得:在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任何的羞耻、痛苦、无助、恐惧,都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不是孤独的,我们所有的,不过是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正常的反应罢了。我相信,通过功课,通过坚持不懈的做功课,我们最终都能化解它们,我们一定会越来越自由。所以当我们恐惧和害怕的时候,我们不要逃避,我们可以鼓足勇气,走近那个恐惧看一看,走近一点,再近一点,当阳光照进去的时候,阴影终将消散。而那阳光,就是我们勇敢而温柔的心,就是温柔的问自己四个问题、温柔的做反转并发现那为什么是真实的。
2.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对自己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不止一位课友有这样类似的困扰:我已经苦苦追寻、努力了这么多年,我上了。。。工作坊,我练习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我还是会苦恼、焦虑、害怕、不能放下。。。
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困扰,在我练习功课的过程中也不止一次的出现过。有时这困扰来的是如此猛烈,以至于让我感到深深的绝望、感到对功课深深的怀疑、感到对未来深深的恐惧。但是每次过后我都发现:无论这种困扰的感受是多么强烈、局面看起来是多么的无望,那都不是真的。每次我也都发现,当我感到绝望的时候,当我感到无助的时候,不要逼自己,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只要坚持把功课做下去,总会有云开雾散的一天。
所以,如果你对第一问和第二问的回答一直都是“是的”,不要逼自己一定要找到“不是”的答案;如果你体会不到没有那个念头你是怎样的,不要逼自己去等待三个小时甚至三天,继续往下做、相信这个过程,诚实的回答、诚实的做自己、诚实的待在自己现有的程度上——老天不会辜负诚实的对待自己的人;如果找不到反转的例子,不要逼自己一定要在今天得到答案,也许答案会在几个月之后才出现;如果已经做了十次的一个念头又跳出来困扰自己,不要逼自己放下它,也许它会在另外一次做的一个看似毫不相干、微不足道的功课中消散于无形中;如果你今天根本不想做功课,不要逼自己去做,也许你可以只是写下作业单,把它放在抽屉里,等三天以后再拿出来看。我们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任何时候都可能峰回路转。在凯蒂的官网上有协导师的个人简介,我看过其中一些,其中有的人,饱受十几年、几十年的心理问题的困扰,他们曾接受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心理治疗,最终他们遇到了功课,并且,最终他们成为了协导师。如果你觉得三年已经不短,如果你觉得八年已经很长,那么想想他们吧,也许那会让你平静一些!
总之,我们已经有太多苦恼,不要再把功课变成让我们痛苦的工具了!
3.平等的对待我们写下的每个念头。比如今天,练习是让我们写关于身体的作业单。在此之前,我从未写过关于身体的作业单,因为我觉得“那不是最让我痛苦的信念”“我对身体没什么太大的抱怨”。可是,当我真的拿起笔去认真做的时候,六道问题一会儿就写满了,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对我的身体其实有那么多的不满!而当我真的去做这个功课的时候,那其中的体验就更非我过去所能想象了。所以,如果你觉得你对什么什么问题(比如和父亲的关系、对钱的恐惧、对太太的不满、对工作的抱怨。。。)已经“基本解决”或者“基本不存在”的话,我强烈建议你不要相信自己的这个信念,而是相反,去写写关于它们的作业单吧,也许你会惊奇的发现——关于它们的不满,你不但有,而且很多!功课就是发现“未知的自己”,所以,不要太相信你关于你自己的那些判断,特别是类似“我在某某方面没有什么困扰”这类判断——特别是在你对这个“某某方面”已经用功多年并自认为“已经放下”的时候!
4.功课是武当派,不是七伤拳。我过去也曾希望功课能“马上解决”我的问题,我希望它立刻见效,我希望看几个凯蒂的视频就能“明心见性,究竟解脱”;我希望对着书琢磨明白了几句凯蒂的话就能达到“人无我、法无我”的见地,早日开悟。但我的事实是:这些都是幻想。
在《倚天屠龙记》里,有过一段对于武当派和七伤拳的描述,大意是说:初学的时候,武当派进展很慢,而七伤拳则威力很大,如果一个学了三年武当拳的人和一个学了三年七伤拳的人比武,武当拳必败无疑。如果再过五年,武当拳还是会落下风,但是已经相差不大。再过三年,武当派就占上风了,再过五年,七伤拳就无论如何不是武当拳的对手了。七伤拳虽然初学的时候觉得威力很大,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自身的损伤也是很大的,而这种损伤在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但时间一长,副作用就会开始显现。
我觉得功课就像武当派,初看时平淡无奇,四个问题加反转,很难让人相信它有多大作用。但是练习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感到它的威力巨大,而且我感到它的广度和深度似乎是无限的,没有尽头的。
你可能从来没见过Sue宣传功课的神奇功效,也看不到夸张的广告,功课不承诺“解决”什么问题,它看起来一点儿也不酷。功课里没什么特别的“捷径”和窍门,最好的捷径,就是老老实实写作业单,然后做功课。
所以如果想要什么神奇而快速的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还是别选择功课了。
5.仅仅看到念头的存在,是不够的。
有时候,仅仅是发现一个信念的存在,改变就可以发生。是的,有时候的确是这样。比如一个人经常犯困,经过探索,他意识到:原来在小时候,他只要说“我困了,想睡觉”,父亲就会抱他回家(不用自己走路了)。所以在他长大之后,他一旦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犯困。意识到这一点,这个人犯困的时候大大减少了。
这种案例的确真实存在。
但我的体会是:更多的时候,仅仅意识到信念的存在、仅仅把潜意识带进了意识,是不够的。在功课里,意识到信念/想法的存在,是第一步,接下来是调查——四个问题和反转。这个调查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省略的。
所以很多人说“我已经意识到了我的这个行为是由于我有什么什么念头,可是那又怎样呢?”,“我已经认识到我有这样一个模式,可是我改变不了”。 是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那并没有怎么样,因为我们仅仅只是看到了这个念头的存在,我们还没调查它呢!
最后,感谢我的爷爷。他是个农民,文化程度也不算高。他没什么钱,也没什么权。我小时候他和我生活在一起。他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我惊奇的发现:他很少有不高兴的时候,他总是感到满足。
这让我从中学的时候开始就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幸福应该是与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少关系的。
现在每当我有“如果我有。。。,我就会生活的更幸福”之类的念头的时候,我就会想想我爷爷,他作为一个反例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无论那念头看起来多真实,无论我信以为真的情绪有多强烈,那都不会是真的——至少理智上我会这么认为,因为我无法忽视我爷爷这个反例的存在。而这世界上只要有一个反例的存在,就可以证明那信念不是真的。
功课恒久远,反转永流传。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