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沟油那些事儿
咸聊 撰文
因为涉嫌使用地沟油,重庆小面50强之一的姜鸭面,最近深陷泥潭。
隐藏于市井之中的小面馆,一直是重庆人的最爱,它们都没有经过什么精美的装修,卫生条件不好但是价格低廉、味道很好。重庆人最自豪的就是带外地朋友去吃这些小面,并且一说起就会流口水。
在重庆某写字楼上班的罗羽就是姜鸭面的拥趸之一,几乎每周都要邀上朋友去这里聚上一聚。坐在随意支在路边的桌子边,点上不到10元就能点上一盘面,再来上一盘尖椒耗儿鱼,一盘尖椒蹄膀,几十百把元就能吃得酣畅淋漓。对于一个月4000元收入的他来说,这种“聚会”即使经常搞搞,也很实惠。
姜鸭面出事后,罗羽和很多姜鸭面的粉丝持“无所谓”的态度,其一,他们不相信大名鼎鼎的姜鸭面会自己砸招牌;其二,他们觉得姜鸭面还是很好吃很划算的。
吃得起,很好吃,是罗羽们继续在姜鸭面聚会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一家被媒体指责涉嫌使用地沟油的餐馆还能够得到消费者的亲睐呢?
我们先把这个疑问暂时放放,再说说我自己家里的发生的一个故事:前些日子过端午节,我的父亲在市场上买回了一些粽子,往年自己包的粽子比较实且富有弹性,而买来的粽子松松垮垮,看着大,实际上分量不足口感也差。父亲气愤地说“奸商”!我笑着问他“你会买看着个头小,但价钱更贵的粽子吗?”父亲愣住了,他没有说话,我想,他意识到了,自己不可能购买我所说的“个头小但价格更昂贵的粽子”。
这就是市场,商家只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销售自己的商品,用道德来评价商家的行为,是对市场的无知。很不幸,道德往往会成为人们承载自己无知的垃圾桶,人们对一切自己不能理解的行为,就指责为道德的沦丧。
当绝大多数人们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的时候,每个人在不经意间所作出的一个小小的选择,就决定了市场的发展方向,这个不经意的选择就是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别以为非得什么高科技、大品牌才算产业升级,每个不经意间的小小改变,可能成就的就是一个大事业。
由此,我们知道了,要实现产业的升级,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这才是一个国家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之所在,而绝不是管理者所推崇的什么新兴产业等众多花花绿绿的名堂。可目前国内的的状况又是如何呢?
中午,我挤进了一家生意火爆的快餐店,这家快餐店的主要顾客是附近学校的学生和打工者,在混杂着臭汗的人群中我点了两荤一素外加一大碗米饭,一共是9块钱。我夹了一筷子的素菜放入嘴里,顿时一股子的汽油味从我的嘴里直窜到鼻腔,我靠!这份菜准是用了地道的地沟油,我的直觉告诉了我。因为我知道,快餐店老板绝不可能给我吃8块多钱一升的97号汽油,那实在太贵了,即便是7块钱一升的90号汽油也不可能。普通饭馆使用的食用油我们这儿多称之为白油,是多种油调和成的,根据饭馆的业务状况来决定用油的档次,基本上价格在每升4-5块钱之间,好的油多掺一些,价格就贵一些,但不会超过5块钱。高档些的快餐店,也用这类油,但吃一份快餐就得10几块钱了。而地沟油就便宜多了,一升只要2块多。
我正准备抱怨,可抬头看看,附近的食客们都在津津有味的填着自己的肚子,这么大的味道他们不可能吃不出来的,但他们的淡定令我深深地感到了羞愧:9块钱的一顿饭,两荤一素,又不在机关食堂,不吃地沟油我还想吃啥啊!我总不能像那些公知一样,掏出9块钱来就要人家煮鲍鱼燕刺罢,否则就谴责商家丢了道德,这种事情我可干不出来。
重庆的罗羽们津津有味的吃着姜鸭面,那是因为首先他们觉得这东西“吃得起”而不仅仅是“很好吃”,因为姜鸭面不可能比酒店里的鲍鱼燕刺更加可口,所以“吃得起”才是主导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同样,快餐店里狼吞虎咽的食客们,他们的首选也是足够便宜。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满足于低廉的价格而放弃品质、安全、环境等等需求的时候,大家想想产业升级还有任何可能吗?
咸聊:财经评论员,《中国经济大洗牌》作者。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