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你自己“旅行的意义“

散文 创作
齐栋 发表于:
《领跑》2012年第62期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中,开始流行这么两句话。一句叫做,“当你决定要去旅行的时候,旅行中最困难的那部分已经过去了”。另一句呢,还要更加“慷慨激昂”一些:“人一生至少需要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无独有偶,这两句具有极强“煽动性”的言语,都是关于旅行方面的口号。这也难怪,近10年来,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最令时下年轻人“走火入魔”,那毫无疑问就是旅行了。每逢节假日,无论是类似丽江厦门凤凰拉萨这样热门旅行地,还是一些生僻的冷门地方,总有许多年轻人为主的背包客,他们抑或呼朋引伴,抑或兀自一人,走在大街小巷之中。他们身着光鲜的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完成着从热络景点到荒郊野外的各种神奇转换,然后把他们惊鸿一瞥的身影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而我,作为一个常年奔走在外的“不靠谱”青年,在旅行的极致诱惑面前,自然也不能免俗地坠入这个无底深坑。只不过,就像萝卜和青菜各有所爱那般,我也有自己爱好上一些比较另类的TYPE。正如有的人喜欢搭顺风车旅行,与陌生人分享自己说不完的故事;有的人热衷于骑自行车去山川湖海,把自己丢在狂风和暴雨都不能阻挡的国道上;有的人徒步去藏区转山,在神山前用最虔诚的方式涤荡灵魂……至于我,最喜欢乘火车旅行,特别是古老而陈旧的绿皮火车,总让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 乘上一列列老火车,穿越回童年,回到心底最朴实的那个角落。我喜欢悄悄凝视着火车上的老人和孩子,他们眼神清澈透明,那是我旅途中最温暖的美好时光。而打开只有绿皮火车能打开的车窗,当那个奇幻般的世界,徐徐展现在我眼前时,我能够并且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只是,最大程度地张开双眼,像一个坐享其成的窃贼那般,把所有的一切尽收眼底。那是一种神明的赐予,它的代价,或许仅仅是跳上一趟只有5块钱不到的绿皮火车。 当然,我更愿意把乘坐绿皮火车,当做是我的一道私房菜,你大可不必刻意效仿。我喜欢的口味,未必你一定能够欣赏。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即将上路的旅行者,盲目跟风或者人云亦云地跑到一个旅行地,其实并无太大意义。当然,你非要说它有意义,也未尝不可。至少这种做法有一个意义无可辩驳:它会让你有机会留下悔恨的泪水,或者为自己的冲动面壁思过。让你彻底反思那个永恒的问题,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 没有答案,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正如旅行,它是一件极其私人化的事情。有时并非旅行书上鼓吹的那般天花乱坠,也不像前面口号上喊的那般轰轰烈烈。它有时候也可以温婉如春,也可以细水长流。一切前提,只要你喜欢。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其他一切形式都是多余。 所以,你大可不必小看我们父辈只会跟团旅行,他们同样能从中收获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你大可不必嘲笑那些不懂得“穷游”只会“显摆”的高富帅们,他们的豪华度假式旅行,同样也是在体验人生。你也大可不必奚落在长假跑到丽江鼓浪屿等地看人头的“傻瓜”们,你看不惯的或许只是年少轻狂的那个过去的自己。 所以,旅行的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显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答案。有时候,意义这玩意儿,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也只有,当你领悟了这一点,你才能更加痛快淋漓,不顾一切地走在路上。丢掉一切沉重的包袱,和一切虚无的幻想。 你也懂得了,所谓的“说走就走”,不是意味着和过去的自己一刀两断,更不是和现实毫不妥协的势不两立。而是,你可以很平常选择一次愉快地休假,然后去你想去的地方肆意游玩。这并不需要多么的高难度,也并不需要多么牛逼哄哄的借口。就算退一万步,你选择了裸辞。你也一定有自己充足的理由。既然不开心了,何苦一定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走出去散散心,仅仅如此。又不是看破红尘,又不是违法犯罪。 既然如此,趁年轻还有热血,上路吧!趁还没有发鬓斑白,上路吧!扔掉虚假的豪言壮语,留在心底的只有轻松和随意。像青年时代的恩内斯托.格瓦拉那样,上路吧!没有“摩托车日记”一般的环游南美大陆,就不会有将来那个弥漫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传奇人物切.格瓦拉。像50年代如预言家一般写出年轻人上路宣言的凯鲁亚克那样,上路吧!虽然我讨厌矫揉造作般的表白,但我永远记得杰克的背包者宣言,它曾经像圣经一般指引着我,让我最终扔掉那个胆小、懦弱的自己: “你们知道吗,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我期待着一场伟大的背包革命的诞生。 届时,将有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美国青年,背着背包,在全国各地流浪……”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齐栋,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3-01-30 13: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