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栋:爱上绿皮车的驴子

其他 创作
齐栋 发表于:
人民铁道报2013年5月2日


齐栋,江湖人称"巴伐利亚酒神"。素来不按常理出牌的非典型旅行 者,绿皮火车不可思议的迷恋者。自诩为一个无药可救的理想 主义者,实则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S菇凉 摄

齐栋在旅行中拍摄的照片让渐渐远离绿皮车的都市人感慨良多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会从列车时刻表的信息中,仔细挑选出车次前面没有“新空调”字样的快速、普快、普客,因为那基本可以确定是一趟绿皮车了。随后,他们会根据列车行经地域,尽情设计暴走路线,想方设法去体验。他们把这种慢悠悠的绿皮车旅行视为一种累计几百日、几千公里的壮游,文艺小青年儿似的一边看着风景,一边听着iPod,一边偷拍着邻座姑娘小伙,一边絮絮叨叨地写着游吟。他们倔强地享受着全国仅存的327对处于运行状态的绿皮车——不到全路总开行列车对数的七分之一,绝大多数为短途列车,主要集中于东北和中西部等地区——像孩子一样,裹挟着‘出远门’的兴奋,把身心妥妥地交给了慢悠悠的“在路上”。   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对绿皮车又爱又恨的“驴子”和“疯子”。 他们用文字和影像记录着摆脱大城市影子的雀跃,用最轻微的自己在接触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的陌生人……   4415次,手里最廉价的一张磁卡票,4.5元。   7581次,第一次体验“先上车后补票”。   4188次,跑那么远就为了去看矿区里的蒸汽火车。   7511次,大雾把贺兰山给挡住了。   6064次,没有闸机的广元站开了一个黑色幽默。   6224次,最牛的东方红-太阳升火车票被我圆梦。   1257次,遇到俩亡命逃犯。   1376次,补票为啥贵,因为事由是越站。   4182次,难忘那群穿迷彩服的孩子。   7454次,售票员不相信我乘这趟车去昆明。   5634次,一个人游荡在空无一人的火车站。   5620次,被满车的彝族人围观。   1718次,多少年没有在火车上吃到10块钱的盒饭了。   每一张火车票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所以它更像是一套记事本,或是一本回忆录。这些火车票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列车的车次纯粹以数字组成,没有以“G”、“Z”、“K”等字母开头,因为它们是承载“慢旅行”的绿皮火车。   在一辆辆“绿皮神车”逐渐退役之时,却仍有一群人追随着它们的足迹。他们扛着笨重的背包,坐上没空调的绿皮车,深入到不常去的车站;为的就是感受一路悠然的风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思考和沉淀。齐栋,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走过的那35段线路,让更多的人理解到绿皮车出行的乐趣,也感受到“那人那站”的奇特魅力。   绿皮火车:遥远的乡愁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喜欢跑到离家很远的铁路大桥下面,顺着石梯爬上去,看着火车从上面开过来开过去。那时中国的客运火车几乎是一种颜色——绿色。绿色也因此成为我小时候对火车的一种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我的母亲是那个红色年代插队到北方去的知青,在那个孕育过孔圣人的齐鲁大地上,她遇到了我的父亲。山东是中国铁路比较发达的省份,胶济线和京沪线两条主干线贯穿全省。由于家庭的特殊性,我也因此成了这两条铁路线最忠实的体验者。据说我出生几个月就和父母一起乘火车去上海,每次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就会好奇地望着窗外并且傻笑。而每次到站,当火车一停下,我就会号啕大哭。不管我和绿皮火车的缘份是不是与生俱来,她都已经成为我童年记忆里忠实伙伴一样无可撼动的存在。也或者是我过早地便追随父母走南闯北,让我性格里植入了一种不安的成分:我渴望离开家乡,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去走一走。那时,我记得自己经常坐在家乡火车站旁的铁轨上,直勾勾地盯着两条铁轨发呆,长长的轨道,一直延伸到远方,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那个世界像一块魔幻的巨石般吸引着年少无知的我,直到今天,每每回想起夕阳下我坐在铁轨上的那个场景,总会觉得有一种夹杂庄严和超现实的仪式感。   后来我渐渐长大,去外地上学。这时绿皮火车已经开始锐减,但心中的绿色反而更加弥足珍贵。每每在绿皮火车上,总是会觉得这才进入到毫不虚伪造作的生活中。这里有一脸稚气的年轻学生,有去异地寻找真爱的姑娘,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辛勤劳苦的人们。他们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把蛇皮袋放上行李架,然后怯生生地问你旁边有没有人,得知没人后,他们才会如释重负地坐下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可能会问你桌上的报纸可否借给他们一看,或者和你随便聊个家常。而更多的人便不会那么幸运,车里早已满员,能站的就站着,不能站着的就索性躺下了。据说硬座座椅下面的那块空间,其实是最美妙的一个睡觉地。你可能没有睡过那里,但肯定见过无数躺在那里的人。这些构成了绿皮车厢中一个动态的暂时的社会,每个人都不知不觉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对于我这样在一列列绿皮火车中离开家乡的人而言,心中的愁绪可能更要繁复一些。曾经最熟悉的那趟连接家乡和上海的K294次列车,早在N年前便不幸“染红”(绿皮变红皮)。比这更不幸的是,随着青岛-上海高铁的开通,K294彻底成为“殉难品”。如今对于青岛、淄博、潍坊等地的人来说,进沪的唯一选择变成了高铁。对于这些地区的人来说,选择慢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曾经带给我对家乡无限思念的绿皮火车,如今只能被我加倍思念着。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齐栋,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3-11-27 00: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