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
文/堺 雅人
译/rouge
[转载请注明来自bunsakaimasato.tumblr.com]
为了电影的拍摄我到了札幌。
说不定是抱怨了京都的寒冷所以才遭了报应。
二月的札幌。
还是什么都不说了。大吉大利大吉大利①。
话虽如此,若撇开酷寒,我倒是正过着相当惬意的札幌生活。
这次租借了离片场很近的附带家具的公寓。虽说住酒店也不坏,但这样似乎才更符合我的脾性。
既可简单地下厨,最妙的是可以装做住在札幌的样子,甚是欢喜。
过起日子来和东京大致无异。
用过早餐后去到片场,一直工作到夜里。若收工得早,就在街上溜达溜达再回家。
休息天在附近的咖啡馆里看书。暮色渐深便去超市买了东西再回家。做些烤三文鱼啦、拌菠菜啦、炖鳕鱼啦之类的来吃,完了之后泡个澡,小酌一杯后就寝。
心境已完全是札幌人了。
所谓乏善可陈的生活正深得我心。
就好似独自悄悄地玩着豪华的“过家家”一般。乐趣无穷。
平素我并不怎么旅行。
说来惭愧,但对飞机或新干线这类的高速移动貌似实不擅长。抵达过后许久,都会感觉身体和头脑仿佛一分为二。虽了解身体已做出移动,大脑却追赶不及。也许大脑正在笃悠悠地(根据经验,与脚踏车差不多的速度)追赶着身体吧。在载着大脑的脚踏车到达前,一直都心绪浮躁难以安宁。
或许不过只是晕车罢了。
为此即便是工作,只要行程安排有富余的话,我都尽可能在前一天完成移动。
这是为接纳转移,并适应这片土地而做准备的时间。
当然并非每次都能如此悠闲,说实话,即便熟识了这个场所演技也未必变佳。
几近迟到才匆匆赶来的演员展现出惊人的集中力,这般奇闻也多不胜数。
因此这只是个人的、心绪上的问题。
我若有自己房间的场景就会希望尽可能久地待在那里,以札幌为舞台背景的话住到那里去就是最好不过了。
棕熊为了圈定领地会做“留下气味”这样的事吧。
(如此说来首次去的场所若无论如何都不舒坦时,我则有所谓的“用该处的厕所”这样的魔法)
像“塑造角色”这般宏大的词汇,归根结底于我,或许就只是与角色纠缠的各种事物熟悉融合罢。
话说回来,我的“装札幌人玩儿”不料却给自己摆了一道②。
札幌的人行道,在冬季时节由于积雪而变得很滑。大家皆在冰上行走。真正的札幌人经长年累月培养的技术能自然地行走。亦不乏奔跑之人。
而冒牌货如我,全身都使上多余的力气,一眼便能看穿。
束手无策只好装上可拆卸的钉鞋,可如此一来便颜面无光。
完全就像带着异教徒的印记在行走一般。
适应土地之路途,脩远而多艰。
译注:
①原文为“つるかめ”,是去晦气的吉利话
②原文为“足元をすくわれた”,原意是“使绊子,暗中破坏”,这里对象变成了自己,颇有自嘲之意。以前的译文在这句的翻译上都偏差很大,在此特标记一笔。
(原文选自《文・堺雅人》,产经新闻出版社,2012年6月版)
【译评】
这篇行文流畅一气呵成。整篇都是在谈论对土地的熟习融合,从在札幌的居住经验谈起,聊到自己素来旅行的经验,做出了自己的(什么都不是的)结论。结尾又自我逗趣了一把,冲淡了先前的严肃和极淡彩的无奈。
身为演员,所要身处的是各种各样的舞台背景、各种各样的地方场所,虽自己也是头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陌生人,却要用演技骗过观众的眼睛,表现得仿佛是长年生活在此一般自然无碍。这在如我的素人眼里并不简单。堺先生认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心绪的问题。中间大段对旅行的论述尤得我心。由于译者的本职工作也免不了频繁出差,每到一处亦多觉身心疲惫。看到这段后不禁拍案,经他一论,才顿感原来是心跟不上身,一直处于混沌难安的状态,无法静下心来完成工作。或许只是晕车而已吧。这一句话,便又将自己隐藏起来,但这样的无奈却仍然暴露在那里,无所适从。
堺先生也并不介意将自己熟习场所的手法比作棕熊的留味圈地。而他对自己演技的淡淡的总结,也让人再一次感受到这个人的脚踏实地。这段描述让我不禁联想到小王子与狐狸之间的“驯养”关系。正是在什么都不是的、再日常平淡不过的一点一滴的过程中,羁绊悄然滋长,气息互相融合,一种难以道明的关系才会建立起来。而他没有提到的是,在最后每次离别时或许会发现原来联系已如此千丝万缕。一个演员在进入角色时或许可以循序渐进,但结束不过只是一瞬间。抽离又需要哪种技巧?这位工匠一般的演员对此又有何种心得?让我好奇不已。
译/rouge
[转载请注明来自bunsakaimasato.tumblr.com]
为了电影的拍摄我到了札幌。
说不定是抱怨了京都的寒冷所以才遭了报应。
二月的札幌。
还是什么都不说了。大吉大利大吉大利①。
话虽如此,若撇开酷寒,我倒是正过着相当惬意的札幌生活。
这次租借了离片场很近的附带家具的公寓。虽说住酒店也不坏,但这样似乎才更符合我的脾性。
既可简单地下厨,最妙的是可以装做住在札幌的样子,甚是欢喜。
过起日子来和东京大致无异。
用过早餐后去到片场,一直工作到夜里。若收工得早,就在街上溜达溜达再回家。
休息天在附近的咖啡馆里看书。暮色渐深便去超市买了东西再回家。做些烤三文鱼啦、拌菠菜啦、炖鳕鱼啦之类的来吃,完了之后泡个澡,小酌一杯后就寝。
心境已完全是札幌人了。
所谓乏善可陈的生活正深得我心。
就好似独自悄悄地玩着豪华的“过家家”一般。乐趣无穷。
平素我并不怎么旅行。
说来惭愧,但对飞机或新干线这类的高速移动貌似实不擅长。抵达过后许久,都会感觉身体和头脑仿佛一分为二。虽了解身体已做出移动,大脑却追赶不及。也许大脑正在笃悠悠地(根据经验,与脚踏车差不多的速度)追赶着身体吧。在载着大脑的脚踏车到达前,一直都心绪浮躁难以安宁。
或许不过只是晕车罢了。
为此即便是工作,只要行程安排有富余的话,我都尽可能在前一天完成移动。
这是为接纳转移,并适应这片土地而做准备的时间。
当然并非每次都能如此悠闲,说实话,即便熟识了这个场所演技也未必变佳。
几近迟到才匆匆赶来的演员展现出惊人的集中力,这般奇闻也多不胜数。
因此这只是个人的、心绪上的问题。
我若有自己房间的场景就会希望尽可能久地待在那里,以札幌为舞台背景的话住到那里去就是最好不过了。
棕熊为了圈定领地会做“留下气味”这样的事吧。
(如此说来首次去的场所若无论如何都不舒坦时,我则有所谓的“用该处的厕所”这样的魔法)
像“塑造角色”这般宏大的词汇,归根结底于我,或许就只是与角色纠缠的各种事物熟悉融合罢。
话说回来,我的“装札幌人玩儿”不料却给自己摆了一道②。
札幌的人行道,在冬季时节由于积雪而变得很滑。大家皆在冰上行走。真正的札幌人经长年累月培养的技术能自然地行走。亦不乏奔跑之人。
而冒牌货如我,全身都使上多余的力气,一眼便能看穿。
束手无策只好装上可拆卸的钉鞋,可如此一来便颜面无光。
完全就像带着异教徒的印记在行走一般。
适应土地之路途,脩远而多艰。
译注:
①原文为“つるかめ”,是去晦气的吉利话
②原文为“足元をすくわれた”,原意是“使绊子,暗中破坏”,这里对象变成了自己,颇有自嘲之意。以前的译文在这句的翻译上都偏差很大,在此特标记一笔。
(原文选自《文・堺雅人》,产经新闻出版社,2012年6月版)
【译评】
这篇行文流畅一气呵成。整篇都是在谈论对土地的熟习融合,从在札幌的居住经验谈起,聊到自己素来旅行的经验,做出了自己的(什么都不是的)结论。结尾又自我逗趣了一把,冲淡了先前的严肃和极淡彩的无奈。
身为演员,所要身处的是各种各样的舞台背景、各种各样的地方场所,虽自己也是头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陌生人,却要用演技骗过观众的眼睛,表现得仿佛是长年生活在此一般自然无碍。这在如我的素人眼里并不简单。堺先生认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心绪的问题。中间大段对旅行的论述尤得我心。由于译者的本职工作也免不了频繁出差,每到一处亦多觉身心疲惫。看到这段后不禁拍案,经他一论,才顿感原来是心跟不上身,一直处于混沌难安的状态,无法静下心来完成工作。或许只是晕车而已吧。这一句话,便又将自己隐藏起来,但这样的无奈却仍然暴露在那里,无所适从。
堺先生也并不介意将自己熟习场所的手法比作棕熊的留味圈地。而他对自己演技的淡淡的总结,也让人再一次感受到这个人的脚踏实地。这段描述让我不禁联想到小王子与狐狸之间的“驯养”关系。正是在什么都不是的、再日常平淡不过的一点一滴的过程中,羁绊悄然滋长,气息互相融合,一种难以道明的关系才会建立起来。而他没有提到的是,在最后每次离别时或许会发现原来联系已如此千丝万缕。一个演员在进入角色时或许可以循序渐进,但结束不过只是一瞬间。抽离又需要哪种技巧?这位工匠一般的演员对此又有何种心得?让我好奇不已。
忽然想着,如果叔能把自己写的随笔读出来做成audiobook,该有多美妙啊。
好美。
堺桑……札幌的感觉……
是啊,意境也很赞,冰天雪地、小酌怡情,悠然的很
这篇文写的真的很有散文的感觉,也应该说译者也功不可没吧~喜欢看堺先生写的文章,或会心一笑,或眉头紧蹙,再浮躁不安的内心也都会随着这星星点点细碎的文字沉淀下来。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