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文/堺 雅人
译/rouge
[转载请注明来自bunsakaimasato.tumblr.com]
前不久与电影《蜂蜜与四叶草》的原作者羽海野千花对谈,访谈结束后的闲谈里聊起了这么一个话题:
“为什么女孩子到了某个年纪就会开始写诗?”
一直以来我便觉得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思忖着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向哪位打听一下。
我身边的女生们突然开始写诗,是在小学行将结束开始到中学这段时间。对不同的女生来说,这或是诗,或是秘密信件,或是记事本中密密麻麻记下的如日记一样的东西,终归都是无法公诸于众的话语,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
女生们心怀不愿为人所见的话语,这一事实令我甚感迷茫。一到休息时间,她们便对着课桌偷偷地写起了什么。与我们男生谈天说地的话语不同,秘密的语言仿佛在教室中轻盈地飘浮着。宛如满月之夜,珊瑚们串通密谋好了,齐齐将卵播撒入大海一般。
那时的我,在非写作文的时间里写写文章这样的事都未思考过,更何况说,煞费苦心写就的文章却毫不示人,这更是连想象都不曾有过。于我而言所谓语言,便是为了向什么人传达什么,换言之是如同道具一般的存在,并无意去写不给他人阅读的文章。
自然,女生们不曾给我看那些诗,故而她们究竟在写着怎样的文字,如今也一无所知。可是,当时在我看来,她们都
“有想写下的事”
或者至少,
“有想写下什么的心绪”
如此颇具大人的味道。
她们心中,有着无法用现成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可又是非要诉诸文字不可的重要之物。仅用日常语言也未感不妥的我,对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语言的她们,既感神秘又欣羡不已。
是对诗人的憧憬也好,或是对写作之人的像憧憬那样的心情,至今尚留存在心,我觉得它甚而还影响着我的职业观。
我身为演员所涉足的作品,大都缘起于某个人的(剧本家或原作者的)“无论如何都想写下来的思绪”。演员如我所能做的,不外乎就是尽可能让这一火种延绵不熄,若有可能则令其熊熊燃烧开去这样来处理。如果没有最初的火种,作品便无从开动,要说我自己的话“无论如何都想说出的话”之流或许至今都一无所有。
羽海野老师也一定是以作品的形式至今都在写着诗吧。开拍前我拜读了她的作品。就好像当时端腔做势的同学正在偷偷地给我看诗一般,以这样的心情来读的也说不定。
话说回来,文章伊始的
“为什么女孩子到了某个年纪就会开始写诗?“
这一疑问仍未消失。不光如此,“女生们现在还在写诗吗?”、“何时开始不写了?”“为什么不再写诗了呢?”等等诸如此类,净有些无从知晓的问题。
我对于诗人的兴趣永无止境。
(原文选自《文・堺雅人》,产经新闻出版社,2012年6月版)
【译评】
或许是从青春期开始,我们会开始用带锁的日记本,会开始写信给陌生的笔友,抑或是多年后匿名在网上写自己的博客。从某个时间段开始,便有了自己总想要说出来却不愿给熟人看到的话。身为女性,我自己似乎也没有探究过这一行为的缘由。
堺雅人先生从男生的角度把对这一现象的观察付诸笔端,读第一遍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其实并没有多么神秘;读第二遍后便有所感慨,青春之所以青涩,或许正因为这无论如何都无法横向传递无法彻底懂得的心情吧。
看《蜂蜜与四叶草》时的感动,也源自于此。讲的便是一群身在青春中,被难以言说的心情充斥着的悸动的心灵们。哭笑的背后都有一点点怨言:为什么我钟意的你始终都不明白呢?艺术是对自我的表达,惟有对自己最忠诚的表达才能成就最打动人的艺术作品。所以说,少女们都像艺术家,或者用堺先生的话来说,像诗人一般有着一套专属自己的神秘语言。而堺先生,和他的角色一样,宛如旁观者,做着各种的分析和联系。或许也是职业的驱动,正是对这样的心情的探究和剖析,才能让他靠近作者的原意,再经由自己表现出来。
作家也好演员也好,一样都是艺术,却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别。
或者是在这种时候我才又理解了一些他对“演员只是个手艺人(職人)”的断言。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截然相反,演员所要做的是尽量淡化自己的棱角,去贴合原作者的意图。千面的演员,或许哪一面都看不到真正的他。走下舞台,那张熟悉的脸却再陌生不过。
而他的这些散文,可能算是唯一的出口,也是我们唯一的入口吧。虽然并无华丽的词藻和诗意的意境,对于问题的探究也并不曾执着,常常半途而废。可这所有,或许就是堺雅人这位诗人所写的诗吧。等待哪一天,那些曾经的谜题都自会解开。弥漫在空气中的秘密语言,也在倏然间全都读懂了。
译/rouge
[转载请注明来自bunsakaimasato.tumblr.com]
前不久与电影《蜂蜜与四叶草》的原作者羽海野千花对谈,访谈结束后的闲谈里聊起了这么一个话题:
“为什么女孩子到了某个年纪就会开始写诗?”
一直以来我便觉得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思忖着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向哪位打听一下。
我身边的女生们突然开始写诗,是在小学行将结束开始到中学这段时间。对不同的女生来说,这或是诗,或是秘密信件,或是记事本中密密麻麻记下的如日记一样的东西,终归都是无法公诸于众的话语,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
女生们心怀不愿为人所见的话语,这一事实令我甚感迷茫。一到休息时间,她们便对着课桌偷偷地写起了什么。与我们男生谈天说地的话语不同,秘密的语言仿佛在教室中轻盈地飘浮着。宛如满月之夜,珊瑚们串通密谋好了,齐齐将卵播撒入大海一般。
那时的我,在非写作文的时间里写写文章这样的事都未思考过,更何况说,煞费苦心写就的文章却毫不示人,这更是连想象都不曾有过。于我而言所谓语言,便是为了向什么人传达什么,换言之是如同道具一般的存在,并无意去写不给他人阅读的文章。
自然,女生们不曾给我看那些诗,故而她们究竟在写着怎样的文字,如今也一无所知。可是,当时在我看来,她们都
“有想写下的事”
或者至少,
“有想写下什么的心绪”
如此颇具大人的味道。
她们心中,有着无法用现成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可又是非要诉诸文字不可的重要之物。仅用日常语言也未感不妥的我,对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语言的她们,既感神秘又欣羡不已。
是对诗人的憧憬也好,或是对写作之人的像憧憬那样的心情,至今尚留存在心,我觉得它甚而还影响着我的职业观。
我身为演员所涉足的作品,大都缘起于某个人的(剧本家或原作者的)“无论如何都想写下来的思绪”。演员如我所能做的,不外乎就是尽可能让这一火种延绵不熄,若有可能则令其熊熊燃烧开去这样来处理。如果没有最初的火种,作品便无从开动,要说我自己的话“无论如何都想说出的话”之流或许至今都一无所有。
羽海野老师也一定是以作品的形式至今都在写着诗吧。开拍前我拜读了她的作品。就好像当时端腔做势的同学正在偷偷地给我看诗一般,以这样的心情来读的也说不定。
话说回来,文章伊始的
“为什么女孩子到了某个年纪就会开始写诗?“
这一疑问仍未消失。不光如此,“女生们现在还在写诗吗?”、“何时开始不写了?”“为什么不再写诗了呢?”等等诸如此类,净有些无从知晓的问题。
我对于诗人的兴趣永无止境。
(原文选自《文・堺雅人》,产经新闻出版社,2012年6月版)
【译评】
或许是从青春期开始,我们会开始用带锁的日记本,会开始写信给陌生的笔友,抑或是多年后匿名在网上写自己的博客。从某个时间段开始,便有了自己总想要说出来却不愿给熟人看到的话。身为女性,我自己似乎也没有探究过这一行为的缘由。
堺雅人先生从男生的角度把对这一现象的观察付诸笔端,读第一遍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其实并没有多么神秘;读第二遍后便有所感慨,青春之所以青涩,或许正因为这无论如何都无法横向传递无法彻底懂得的心情吧。
看《蜂蜜与四叶草》时的感动,也源自于此。讲的便是一群身在青春中,被难以言说的心情充斥着的悸动的心灵们。哭笑的背后都有一点点怨言:为什么我钟意的你始终都不明白呢?艺术是对自我的表达,惟有对自己最忠诚的表达才能成就最打动人的艺术作品。所以说,少女们都像艺术家,或者用堺先生的话来说,像诗人一般有着一套专属自己的神秘语言。而堺先生,和他的角色一样,宛如旁观者,做着各种的分析和联系。或许也是职业的驱动,正是对这样的心情的探究和剖析,才能让他靠近作者的原意,再经由自己表现出来。
作家也好演员也好,一样都是艺术,却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别。
或者是在这种时候我才又理解了一些他对“演员只是个手艺人(職人)”的断言。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截然相反,演员所要做的是尽量淡化自己的棱角,去贴合原作者的意图。千面的演员,或许哪一面都看不到真正的他。走下舞台,那张熟悉的脸却再陌生不过。
而他的这些散文,可能算是唯一的出口,也是我们唯一的入口吧。虽然并无华丽的词藻和诗意的意境,对于问题的探究也并不曾执着,常常半途而废。可这所有,或许就是堺雅人这位诗人所写的诗吧。等待哪一天,那些曾经的谜题都自会解开。弥漫在空气中的秘密语言,也在倏然间全都读懂了。
喜欢雅人大叔~~~咔咔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更希望这两本书能够引进。
叔心思真细啊~!
对女孩细腻的内心世界的好奇,对专属神秘语言的羡慕让人看见了雅人叔细腻温柔的内心世界。佩服译者的文笔,雅人叔的文正是他真实世界的唯一入口,谢谢译者愿意借一盏烛火照亮通向这个入口的路
千面的演员,哪一面都不是真实的他。哪一面又都是真实的他。正是这样的堺先生,才让人感觉到魅力如此之大。作为女生,也是看到堺先生【我喜欢这个称呼】这篇文章才幡然顿悟,连自己也没细细思虑过最初写秘密日记的因缘。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很感动。堺先生的文章,一如他的笑容一般让人感觉到温暖和安心。另,很感谢译者,译者的文笔也如诗一般美。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