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真 ( 全部 )

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第9期
摘 要:超人类主义是一场关注人类增强的思想运动。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尼采与这一运动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尼采是不是超人类主义先驱,他与超人类主义之间能否相互兼容,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尽管尼采在反思人文主义方面给超人类主义提供了一定的启发,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超人类主义的进化观是一种由理性主导的定向进化,而尼采的进化观则...
发表于:《德国哲学》2021年第40期
维尔纳·施泰格迈尔 /文 韩王韦 /译 摘 要:尼采与达尔文/达尔文主义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尼采在回应“什么是德国的”这个问题时,超越了瓦格纳狭隘的民族主义视野,把自己的目光从德国转向了欧洲,同时也转向了一种哲学上的进化思想;此外,尼采还通过分析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叔本华,试图把达尔文/达尔文主义纳入到自己对德国观念论的理解当中来。 ...
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9日第2233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与此同时,人工愚蠢(Artificial Stupidity)也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不过,与人工智能相比,人工愚蠢被谈论得较少,但更应被认真对待。适度的人工愚蠢能够激发人的参与热情,而离开人的参与,再完美的计算机程序也不过是一个孤独运转的冰冷机制——无论其功能多么完备强大,也缺乏意义。如果说人..
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年第1期
摘要:尼采与达尔文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心的话题。21世纪以来,约翰·理查德森重提这一议题,引起了学界争论:尼采是不是达尔文主义者?他在何种程度上受到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以及,应当如何理解其晚期的"反达尔文"主张?虽然尼采受到进化论较大影响,但他却从未自认是达尔文信徒。尼采早期把进化论视作一种客观的自然主义;中期将之视为赫拉克利特与恩培多克勒思考方式的复活;晚期... (1回应)
发表于:《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14日
自从上个世纪初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将尼采引入中国以来,尼采研究就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无论是五四“启蒙”,还是抗日“救亡”;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性解放”、“文化热”,还是九十年代之后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尼采研究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应该如何理解尼采,却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难题。目前学界阐释尼采的路径主要有四条:一,从形而上学的角度阐...
发表于:《哲学分析》2018年第3期
摘要:通过批判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柏拉图形而上学传统,尼采把颓废和虚无的缘由归结为“反自然”,又将“反自然”的缘由归结为“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二分。尼采称自己为“自由精神”和“积极的虚无主义者”。“自由精神”的任务是价值重估,而“积极的虚无主义者”的任务则是促成“虚无主义的自我克服”。尼采通过提倡价值重估和积极的虚无主义给未来哲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尼采..
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年第6期
摘要:近年来,Brian Leiter等英美学者重提尼采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关系,重新把尼采定义为自然主义者,引起了学界热议。议论的焦点在于:尼采是自然主义者吗?若是,他的自然主义是何种自然主义?以及尼采的自然主义能否与现代科学相对接?本文认为,尼采虽然承认自己是自然主义者,也主张过“快乐的科学”,但是,他所谓的科学绝非经验实证的自然科学,他的自然主义也绝非现代科学意义上的...

伦理与善 ( 全部 )

发表于:《现代哲学》2022年第5期
众所周知,德性伦理学运动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其宗旨是通过批判功利主义后果论和康德义务论,把现代道德哲学的重心转移到“德性”之上。随着这场运动的深化与发展,如何应对尼采的“价值重估”所可能带来的价值虚无主义,以及如何应对尼采的“视角理论”所可能带来的道德相对主义,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难题。同时,尼采与德性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大多聚焦...
发表于:《哲学评论》,第26辑,2020年
摘 要: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无法彻底解决伦理实践的主动性问题;海德格尔的“存在学”无法明确界定自身的伦理维度;尼采试图让“自然”为伦理学奠基,但却没有解释何谓“自然”,以及如何理解“自然”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以尼采晚期思想为基础,重思“自然”为伦理学奠基的可能性。 关键词:尼采 自然 道德形而上学 伦理自然主义 (文章摘自《自然与德性:尼采伦理思想..
发表于:《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第8期
斯蒂凡·劳伦兹·索格纳(Stefan Lorenz Sorgner) 韩王韦 译 内容提要:超人类主义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的思想流派。它主张用技术来提升人,改进人的自身条件。那么,尼采是不是一位超人类主义者?他的“超人”与“超人类”或“后人类”有何关联?“超人”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得以实现吗?或者说,尼采会支持基因工程吗?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发表于:《伦理学术》第2期,2017
韩王韦 摘 要:尼采情感学说的关键是从被动走向主动。激情(Leidenschaft)一词除了热情的含义以外,还有着对于苦难命运体验和感受的含义。因此,尼采认为,激情不仅具有主动性,也具有受动性。激情就其主动性而言表现为意志,就其受动性而言则表现为情感。激情综合了意志的主动性与情感的被动性,是克服生命被动的第一步;冷漠(Gleichgültigkeit)可以使人超越自爱与他爱的矛盾关系,...
发表于:《道德与文明》2017年第3期
韩王韦 摘 要:Tugend(ἀρετή)一词从词源学上来讲,就有美德、德行和能力三重意思。尼采认为,苏格拉底将理性求知等同于德性,亚里士多德将自然德性(植物性的生长能力)排除于人的德性之外。基督教兴起以后,德性逐渐与能力脱离了关系。于是,理性概念成了评判一个人是否有德性的唯一标准;然而与此相反,德性首先应该与卓越的自然能力有关,它牵涉到人的本能,而不是理性;... (2回应)
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韩王韦 在《偶像的黄昏》一书中,尼采宣称自己是一位“非道德主义者”[1],在《瞧,这个人》一书中,他又进一步地宣称自己是第一位“非道德主义者”[2]。那么,尼采如此断言的理论依据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众所周知,尼采是从自然的角度来考量道德的。他认为评判一种道德健康与否,关键就要看它是否合乎自然。只有合乎自然的道德,才是一种“健康的道德”,尼采将之称为“道德里的自然主...
2013-07-26 18:43:35
什么是善? 我们喜欢用善来对应西文中的Good,但却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区别,善首先并不是一个判断,而Good却首先就是一个判断。即使对形而上学里最高的Good (Das hochste Gut, summum bonum)来说,也包含着很明显的判断在里面。而善作为一个会意字,更多的是用字形组合的方式来描绘一种状态。善是画出来的,为的是可以和这个世界的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或者我们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生存状...
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年第2期
构想一种理想的人 在构想一个能把善推远的共和国之前,我们首先要构想一种理想的人。构想理想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构想,如孔子,庄子,柏拉图;一种是把人还原到自然状态来构想,如霍布斯,洛克,卢梭。柏拉图也曾谈到人体内的自然成份,如金、银、铜、铁,但他基本上还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审视人的自然属性。所以柏拉图关注的,主要还是一个人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

文艺与美 ( 全部 )

2023-07-15 08:06:29
本文写于2006年读研期间,当时曾经在天涯博客上发布过,今年7月13日因昆德拉去世重新发布于公众号以表纪念,今天也转到豆瓣吧。 ----------------------------------------- 虽然昆德拉大多数作品都读过,但《无知》和《帷幕》却一直放着没看。原因在于近期对他的情感排斥,总觉得在其洞察世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无所作为的刻薄跟冷漠。这或许是他不被诺贝尔奖青睐的原因。 今日得闲...
发表于:《哲学分析》2023年第1期
十年前写的论文,去年疫情被封控在家就翻出来做了一些修订。感谢哲分不弃!(脚注略) 学界长期以来对尼采思想的关注重点在于中、晚期,而对于早期思想的研究相对较为欠缺。1864年至1874年是尼采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它横跨了尼采波恩大学求学期、莱比锡大学求学期,以及“不合时宜沉思”之前的巴赛尔大学执教期。这段时间内尼采公开出版的作品并不多,仅有《悲剧的诞生》(1872)、《不... (1回应)
发表于:《文汇报》2022年8月27日第7版:文汇学人
狄奥尼索斯的身世 在希腊神话里,狄奥尼索斯是酒神、葡萄神和快活神。俄耳甫斯秘仪教派认为,他至少有过三次出生经历。第一次是从母亲腹中,第二次是从父亲大腿中,第三次是从被肢解的残骸中(参见吴雅凌编译《俄耳甫斯教祷歌》)。据说,因为失误,宙斯的闪电击中了情人塞墨勒,当时塞墨勒已有身孕。在她离世瞬间,宙斯将其腹中子救出,缝进自己的大腿里,继续孕育了三个月。狄奥尼索...
发表于:《哲学分析》2019年第3期
摘要:狄奥尼索斯形象在尼采早期与晚期著述中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早期,狄奥尼索斯代表着一种原始的艺术冲动;在晚期,狄奥尼索斯却人格化为查拉图斯特拉。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狄奥尼索斯从艺术走向了哲学。此外,尼采早期借助狄奥尼索斯是想唤醒人们对于远古神话的热情,晚期他却试图借助狄奥尼索斯构想一个能够取代基督教的新宗教。 关键词:尼采; 狄奥尼索斯; 酒神; 查拉图斯特..
发表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摘 要:尼采在巴赛尔大学时期的荷马研究,主要集中在1869年至1873年期间。本文通过分析尼采在这一时期的相关手稿和作品,认为尼采试图在古希腊竞赛氛围的基础之上,思考荷马与赫西俄德的关系。同时,尼采又试图通过重估荷马问题,通过梳理荷马世界的出现与消亡,来把握古希腊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尼采 荷马 荷马问题 荷马世界    一、荷马与赫西俄德对立?    在尼采1869年... (1回应)
发表于:《文景》2011年第5期
在2007年,史铁生写过两篇与尼采有关的文章,一篇是《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斯坦哈特的<尼采>读后》(下简称《人间》),还有一篇是《文明:人类集体记忆——张文涛的<尼采六论>读后》(下简称《文明》)。这两篇文章都收录于他的《扶轮问路》。分别写于12月1日和12月22日。除了这两篇文章以外,在《扶轮问路》中还有九篇文章,十一处提到了尼采。而《妄想电影》里收的三.. (2回应)
发表于:《艺苑》2011年第4期
   摘要:本文试图重构本雅明关于现代艺术的思想,认为要了解他在这方面的思想,首先应该了解他那特殊的运思方式,同时,也应该了解作为批评家的本雅明的自我定位。以此为前提,本文梳理了本雅明对20世纪初的艺术形势所进行的分析与描画。针对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美学所提出的质疑与担忧,本文认为,正是基于这种质疑和担忧,本雅明以他的神学立场比较含蓄地回应了当时流行的各种政治...

政治与公义 ( 全部 )

发表于:《政治思想史》,2020年第2期
摘 要:尼采不像黑格尔和马克思那样关注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区分,而是跟随亚里士多德,把市民社会理解成为政治共同体或伦理共同体。尼采认为,市民社会不是好社会,理由有二:1,市民社会植根于反自然的理念之上;2,市民社会导致人平庸化,是滋养“末人”的温床。在市民社会中,多数人的暴政将成为常态。尼采晚期虽然肯定了贵族社会和等级制,但他并不认为贵族社会就是好社会,而认为...
发表于:《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年第12期
(节选) 内容提要丨正义问题是尼采思想的核心。在尼采那里,正义是一个伦理学/政治学概念,还是一个形而上学概念?超人的正义与人的正义有何不同?正义与权力意志、永恒轮回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通过梳理正义的起源问题,本文试图把尼采的正义思想同他的进化理论关联起来,并进而认为,正义在不同的进化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 尼采研究专家劳伦斯•..
发表于:《现代外国哲学》第14辑
克莉丝汀·戴格尔 韩王韦 译 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重构尼采的伦理教义,并以一种德性伦理学的形式来理解它。[Thomas H. Brobjer提供了一篇探讨尼采德性伦理学的有趣论文。尽管Brobjer的大多数说法我都赞同,但是我的方法跟他有很大不同。他关注尼采的“肯定性道德”(affirmative morality)的侧重有别与我。我发现,他在文章开端处的一个观点(该观点反复重申直至结尾)不准确..

翻译与信 ( 全部 )

发表于:《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0年,第六卷第一期
安德里亚斯·乌尔斯·索梅尔 /文 韩王韦 /译 摘要:尼采是达尔文主义者还是反达尔文主义者,这是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尼采1888年的著述《偶像的黄昏》,《敌基督者》以及相关遗稿,本文认为,尼采虽然受到当时盛行的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灵感来源,但是他对于这一思潮并未秉持明确的支持立场。尼采晚期以拿来主义的、创造性的态度来处理达尔...
发表于:《现代外国哲学》2019年第17辑
赫尔穆特·海特/文 韩王韦译 摘要:尼采确实在寻求一种自然化的哲学方案。但这既不意味着他会不加批判地接受自然主义教义,也不意味着他会在严格意义上使用本体论或方法论的自然主义。为此,本文不仅要探讨“自然主义”的非空洞性界定在术语上的巨大困难,还要探讨尼采对清晰界定之教义的合理保留。如果不理解他对科学的批判性认知态度,那么他的自然化哲学实验就无法理解。通过语境..
发表于:《外国美学》26、27辑
知网可以下载了~
发表于:《伦理学术》第二卷
Andreas Urs Sommer[③] 韩王韦译 摘 要:本文探究尼采在海德格尔声名狼藉的《黑皮书》中的角色,可以观察到,这个角色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显然,海德格尔试图将尼采捆绑在自己对形而上学历史及其终结的想法的约束之中。在《黑皮书》里,人们可以了解到许多海德格尔哲学的专断特色。可是却几乎不能够了解到海德格尔的尼采阐释。 关键词:马丁·海德格尔;弗里德里希·尼采... (2回应)
发表于:《外国美学》第25辑
这篇译文译于2014年底至2015年初,全文共5节,本来定在24辑发,但由于篇幅比较长,于是就拖到了现在。目前的第25辑只刊了第1、第2节,第3至5节将刊于26辑。 由于文章比较长,在此就不传正文了。 译者按: “荷马与赫西俄德的竞赛”是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份佚名残篇。尼采在莱比锡大学求学时就曾经对之进行过校勘,1870年尼采写了《关于荷马与赫西俄德的佛罗伦萨论文》第1部分以及第2部..
发表于:《德意志思想评论》第八卷
[ 该文译自MusA版《尼采全集》,这些手稿大都与《荷马的竞赛》一文有关。本文所有脚注为译者所加。] (1871) 韩王韦译 1 关于荷马的古代王国。 荷马神话与赫西俄德神话。荷马崇拜(Der Homercultus)。 作为真理的教师的诗人。 象征意义的阐明,因为他[ 指荷马。]无论如何都应该被正当地记住。 竞赛中的判决不是美学的,而是普遍的、通常的(universal)。 诗人被评定为是“...
发表于:《中国美学研究》第四辑
荷马的竞赛[这篇手稿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是尼采研究古希腊文化的重要遗稿之一。在这篇文章中,尼采借荷马之名,来分析古希腊的竞赛文化。并进而探讨了道德的起源问题,以及古希腊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的合理性问题。本文译自科利(Giorgio Colli)和蒙提那里(Mazzino Montinari)主编的尼采全集(KSA版)第1卷,783-792页。文中译注为译者所加,编注则译自KSA版尼采全集第13卷(..
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2013年第4期
[ 本文是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演讲。这个演讲收录在施莱希塔三卷本尼采作品集(慕尼黑,1954 )第三卷,154到174页;电子版尼采作品集施莱希塔版(Directmedia, Berlin 2000)8249到8281页,本文所有脚注为译者所加。] 请童鞋们对照德文版阅读。 韩王韦 译 站在巴塞尔,我并不气馁 可是有些孤单,真遗憾 我大声叫喊:荷马!荷马! 这使得每个人都感到累烦。 他们在去教堂或..
韩王韦
哲学博士,目前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德国哲学,德性伦理学,进化论思潮,艺术哲学
  • 作者: 韩王韦
  • 写作类型: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戏剧/非文学/其他
签名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 ( 190 )

  • 半个半
  • FuRTHeR
  • Libeccia
  • 钦
  • bun&bun
  • 术
  • kaze
  • 活在鱼缸里

关注该小站的成员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