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珠娣《日常生活》节选 (试发表)

非文学 译作
"Fluid," photo taken in LA, on 11 Feb, 2012
"Fluid," photo taken in LA, on 11 Feb, 2012
宗教依据启示理解其问题,科学根据方法,意识形态秉承道德热忱,而常识则基于自信:这根本不算问题,简言之,这只是生活而已。常识的权威就是这个尘世。 ——克利福德·格尔茨《作为文化体系的常识》
从表面上看,日常生活可谓各类元素的镶嵌拼贴:人物、任务、交谈、姿势、微不足道的选择、意料之中或突如其来的邂逅……而这一章的内容同样也是镶嵌拼贴,其中每块碎片(每个人物、每份任务、每种观点、每个对象、每段篇章)都引人关注。然而,只有依赖于叙事、分析或意志,我们才能将其拼贴成较为完整的图案。时间填满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成为了行动的一部分:今天,我必须做完那件夹克;明天,我要参加侄子的婚礼;某天,我要整理衣柜……碎片构成了生活丰富多彩的含义:爸爸可能会喜欢这部电影;如果我求张先生,他可能会帮我找工作;那张烙饼看起来很好吃,但会让人发胖……从这些日常生活中,我能感受到养生的要义。要想了解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毋需探究所谓“存在性焦虑”,因为意义始终处于创造之中。“生命的意义”可谓经典的哲学问题,但这个词组当中包含了太多无解的问题。如同中文当中“生”这个字的多重含义(生命、生活、生存……)所示,只有产生、聚集、表现为连续的活动,我们才能理解生命或具体生活的意义。 以凡俗肉眼观之,寻常生活的一举一动简直不值一提。然而,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对于他们的亲人朋友而言,更加宏大而条理清晰的叙事编织出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行动策略、挥之不去的忧虑、一份责任感、熟练掌握生存技能的身体、在行为言语中寻求意义的习惯、欲求、失望……这些都为日常生活经验赋予了万千变化与无限可能。但是,调查访问和直接观察只能揭示个人生活经验的冰山一角,也许我们根本无法窥见他人生活当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即便至亲也无从了解。语言的结构与范畴之网、习语格言当中潜藏既深的形而上学观念、夜以继日的人体生物机能、经年累月而深入骨髓的习惯举止、周遭四方的既有环境……这些都是生命塑造过程中最具影响的条件,但人们通常无法意识到这些条件。 可是,在做养生田野调查时我们发现,调查访问与家常聊天可以为我们揭示常识。 当人们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时,他们并不一定是在复述自己每天真的做了些什么。当他们为别人提供饮食或锻炼建议时,他们自己也未必会按照这些建议行事。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确定,他们至少想要自圆其说。关于生活意义的创造,他们能说出独具匠心的心得。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也能提供别具一格的洞见。塑造常识的材料并非个人发明,究其根本,常识源自于众人共享的言语、传说、教育、经验、限制与自由。然而,每一个人都会以各自方式让语言、媒体、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同自身生命发生联系,由此理解生命并创造其意义。 创造生命的意义,让共享资源同个人目的发生关联,由此塑造独具个人风格的美好生活,在我们的养生访谈中,正是这种创造过程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对35位北京市民进行了深度访谈,这些个体积极果敢而极具创意地面对着各自的生存处境,因此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养生的历史文化意义。有时,我们会惊喜地听到一些不同寻常而极具洞见的观点,但大部分时候,他们的观点同第二章《生存之道》里提到的大众读物(指20世纪末至今中国出版市场大量涌现的养生读物——译注)内容并无二致。当然,针对每个采访对象,采访的内容与关切都有所不同,而且每位受访者似乎都非常愿意向我们介绍自己的独门养生心得。在聆听过程中,这些北京人的自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都非常确定,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他们非常清楚专家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能够熟练地使用专业术语。在湖边、茶馆或家庭客厅里,当大家促膝而谈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市民就是生活专家——至少,他们的确是自己的生活专家。 …… 在《日常生活》这一章里,我们结合了诸多异质元素,其内容包括:访谈对象的日常聊天、北京居民寻常生活状况的描述、作者对北京实地调查资料的解读与背景分析、人类学与中医文献引文等。正文内容分成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前都依次加上了标题。但我们发现,这些标题不足以作为论证,它们甚至算不上是一系列并列的术语或问题。其实,这些标题只是标注出了2003年采访时北京居民关注的各种问题。无疑,它们反映了常识的杂乱无序甚至自相矛盾。但是,这些关切之所以一直出现在人们的言谈之中,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在上文的作者评论中,我们就试着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但是,随着我们不断地和朋友(其中就包括2003年的访谈对象)讨论养生问题,我们发现,这些标题越来越像是养生实践固有原则的表述。它们并不是事后自圆其说的狡辩,也不是对卫生监管部门与医疗机构健康宣传话语的机械重复。积极的社会贡献、避免生气、练习气功、调和甘苦……养生者的这些追求体现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对此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详尽追溯。 回顾在北京研究养生活动的实地调查经历,我们渐渐明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养生是一项难以明确定义的实践。随着聊天内容越来越深入,这一事实就体现得越来越明显。2005年冯珠娣和北京居民的一次聊天就是绝佳的例子: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老年女性跟我说起了英语。她结结巴巴、小心翼翼地告诉我,自己已经学了一年英语,每周学习一次,上课地点就在我当时住处附近的社区活动中心。聊了一会儿之后,我问她学英语算不算养生,这位妇人果断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原因在于,首先,学英语可以让大脑灵活,这对健康非常重要;其次,学英语让她快乐,还让她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可以省钱——“省钱”这一点让人不解:难道英语课不用花钱吗?我想,她之所以会说“省钱”,是因为人们总认为养生本身就是省钱。如果我当时有时间细问,她一定会向我仔细解释这个问题。训练脑力、寻找快乐、走出家门……这些活动都有防病功效。如果一直快乐聪明,人就不会生病。 在其他的访谈中,北海公园的编织小组成员告诉我们,编织也算养生,而且它还有“活血”作用。有些在公园里锻炼的市民称,“走出家门”本身就是养生。(有一次,我们问访谈对象,什么不算养生?大家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大家都认为,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上街购物都跟养生没什么关系。好几个主妇忿忿不平地告诉我,“熬夜打麻将肯定不是养生”。)如果再加上饮食与锻炼,我们只能得出如下结论:对于某些北京市民而言,养生就是日常生活,养生就是健康,养生就是常识的体现。 其实,养生活动最普遍的特征就是,这项活动需要审慎规划。要想养生,我们就必须依据自身处境对时间地点做出精心安排;要想养生,我们就必须反思自己的日常活动,并依据养生原则做出相应的调整。养生能让人更加健壮聪明,养生还能预防常见疾病如感冒、风湿,最重要的是,养生能让人开心快乐。毋需外力或专家帮助,我们自己就能切实感受到这些效果。 养生活动需要审慎规划,这并不意味着养生有赖于某种知识或道理律令——这么说仿佛有某种意志的力量,它从外部或上级出发,作用于被动的身体与物质世界,但事实并非如此。换言之,我们无法按照二元论来划分养生活动的各个层面:身体/心灵、意志/物质……实际上,访谈当中透露的大众常识更像是心灵与物质交织的碎片拼贴,其来源乃是更为广阔的生活实践,而生活则囊括了具体的物质、精神、时间、空间等诸多层面。对那些热衷于养生的人而言,养生常识意味着,懒惰、被动、痛苦、自怨自艾不仅不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根本没有必要。北京人对健康、快乐、平和的追求让人们据此精心锻炼自己的身体、安排家庭的起居规律、维持街坊邻里的交往。 而人们的养生活动也为城市、街衢、公园带来了生机勃勃、兴兴向荣的律动。 尽管我们没有也无法钜细靡遗地描述城市中的养生活动,但是我们绝不能认为,这些活动“无非就是些身体锻炼”或者“根本就只是人们的行为而已”。同样,我们也绝不能认为养生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其“精神”层面,尽管我们时常强调精神的重要地位。养生为人们带来健康的生活,它让生命追求健康长寿,让人们憧憬平淡而实在的“小康”生活,也让家庭、社会与自然趋向完美的和谐状态。 在最普遍的意义上,当代北京居民的养生生活可谓中国古典哲学的表达、体现与再造。一方面是今天的人们:他们练习太极、跳民族舞、在人群中合唱、在地上用清水书写汉字,一方面是古代的先哲及其智慧:老子、《易经》、“中道”、《黄帝内经》,这两方面的联系与纽带并不直接,而且也并非从未中断过。中国并不存在单一而持续的主流“养生传统”。尽管如此,今天的北京人——说汉语的现代公民、共享常识的人群,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之躯——仍然是古老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参与者、创造者,尽管他们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语言、常识、身体锻炼、城市建筑空间……在诸多方面,这些事物都忠实地守护、凝结、积淀着悠久的人类文化。在中国,人们可以从这些事物当中发现、感受、领略到自己久远的文化之根,甚至可以享用、延续、再造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过去的文化遗产仍然塑造着今人的生命,与此同理,人们精心谋划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创造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藉此,活生生的个人让哲学与医学达到了新的高度与境界,也将养生推向了广阔而未知的明天。 *本文为冯珠娣(Judith Farquhar)2012年新作Ten Thousand Things: Nurturing Life in Contemporary Beijing第三章《日常生活》中译文节选(开头及结尾部分,省略部分为访谈摘录与作者评述),中文版《万事万物》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请勿转载。
© 版权声明:
本译作版权属于译者何磊,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8-07-25 23:44:42
Lei
2014-08-30 02:46:18 Lei

「语言、常识、身体锻炼、城市建筑空间……这些事物忠实地守护、凝结、积淀着悠久的人类文化,人们可以从这些事物当中发现、感受、领略到自己久远的文化之根,甚至可以享用、延续、再造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翻译至此心潮澎湃:终于结束了,广场舞再见!(谐星本性暴露)

刀下
2014-08-30 22:23:55 刀下 (Space Lion)

哈哈北京大妈们好乐,养生能让人开心,但是养生就不能开心地通宵打麻将逛街购物看电视了;所以不管养生不养生,大妈们都可以过的很好。何况你养或者不养,广场舞都在那里,每一天都创造着大妈们幸福生活的新高峰~

Lei
2014-08-31 00:28:11 Lei

点点点点点点

Lei
2014-08-31 00:31:09 Lei

我觉得还是不要把眼睛盯在“养生”或“广场舞”这么逗比的字眼上比较有趣

刀下
2014-08-31 00:41:26 刀下 (Space Lion)

跟着老年团在海上漂了一周,所见尽是甲板舞,实在是感触颇深不由自主就被引导过去了…

Lei
2014-08-31 00:43:57 Lei

反社会指数陡增咩

Lei
2014-08-31 00:44:55 Lei

我K我忘了你是漂着去的,好屌啊

漠。
2017-02-24 10:01:02 漠。

请问这本书什么时候会出版

Lei
2017-02-25 00:22:28 Lei

今年应该能出来了

漠。
2017-03-25 20:01:30 漠。

额嗯~ 谢谢!

小城小姑娘
2018-07-25 23:20:31 小城小姑娘 (想过“思考实践爱”三合一的日子)

请问下这本书最后出版了吗?最近在找医学人类学相关的东西,做一点关于保健品市场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顺藤摸瓜找到了这里~~谢谢!

Lei
2018-07-25 23:44:42 Lei

@Alice:
正在由三联书店编辑中,不出意外今年应该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