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店

散文 创作
贾雄伟 发表于:
《双塔消息》2020年4月10日
位于乡村郊野或城市边缘地带的小饭店面积狭小,装饰简单,卫生条件也可能逊色于大饭店,但里面特有的安静与温馨是让人喜欢的。小时候,去50里地外的姥姥家,班车在平均十来里地一个的站点停车时,斜倚车窗我常常看着站点旁飘着红色幌子、幌子底下挂着“某某饭店”字样的招牌发呆。我看到了从那幢旧房子顶上冒出的炊烟,门里飘出的腾腾的热气,闻到了十里之内都到闻到的炒菜、油条、饺子的香味。那时的我是幸福的,虽然不能进到小饭店里一饱口福,但我记忆地图上存储了这样一个祥和、温暖的地方,可以把它带到冥世中去,我也算是“望”饼充饥、生而无憾了…… 关于小店,有很多片断式的了解和解构。七八岁时,常常听街坊二姨说村里的谁谁谁到八道梁乡做买卖,路途遥远,买卖辛苦,就经常在酒足饭饱以后住在当地的旅店里。旅店都是人家开的,二姨说有的旅店就是窑子铺,那个人白天做生意晚上逛窑子,第二天才把剩下的钱艰难地送到家里的孩子老婆手中。早先人艺高人胆大,不平凡的人往往会有不平凡的传奇。逛窑子的人如今人老珠黄,肉皮子打褶,只是大背头稀疏地梳在脑后,让人依稀看到他昔日的风云…… 读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每次把血输完,释然地坐在桥头小店的雅座上喝二两黄酒,吃一盘炒肝的镜头常常让我泪珠潸然。一个普通百姓,一个底层草根,为了生活和生存,宁可让自己的几百毫升血一多半流入别人的腰包,也在所不惜,也甘心情愿。许三观的麻木和淡然,不啻消解苦痛生活的一副冲剂…… 读书时也进过许多小店就餐。有的只是一间小吃铺,招牌饮食只有一种:蛋炒饭或手擀面。我和同伴进到里面,一边看电视等饭菜做熟,一边调侃老板点儿家常糗事。店里就三张圆桌,老板娘在外间炒饭,我们在里间看足球,没吃时看,边吃边看,吃完了还可以接着看……到小店吃饭是名副其实地宾至如归,小店老板热情、开朗,食客赊个帐、揩个油都不在话下。我对诸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地三鲜、烧茄子、溜豆角这些大众菜系的认知最初也发端于小店。对了,下雨时,到小店里避雨是小饭店相对于路边露天小吃摊的最大优点。眼巴巴地看外面大雨滂沱时,你不点个菜也不会遭到老板们的一顿白眼。有的同学在小店里划拳行令,喝酒喝到呕吐,老板笑呵呵地帮他打扫,甚至留宿在本家缓过酒劲儿……我看过许多同学同小饭店的老板混成了哥们儿姐们儿,毕业时互赠礼品互道珍重,也算是生命里的惊鸿一瞥---原来中国的食文化如此发达,吃饭也是萍水相逢之一种---相逢意气为君饮…… 爱上骑行后,在饥肠辘辘时,最大的愿望是在路边寻到一处价钱和规模都适中的小饭店。人多,我吃不动;钱多,我吃不起。一碗板面,一盘饺子,一瓶汽水,一罐可乐,一碟咸菜足矣;香辣、甜脆、筋道、开胃、杀口,开心。小吃店总把风味和实惠同时让利于顾客,让他们觉得山野之间也有璀璨的饮食文化,也属于舌尖上的中国。 小饭店,浓缩人生精华。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贾雄伟,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21-04-23 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