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山听雨

散文 创作
贾雄伟 发表于:
《燕都晨报》2021年5月1日
承德,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朝几代君王夏季的修养生息度假之地,而遐迩闻名。承德是民国时期热河省省会,境内群山环抱,山上植被茂密而丰富,武烈河穿城而过,空气清鲜宜人,气候冬暖夏凉,历史上没有发大洪水、爆发大旱灾的纪录,堪称风水宝地。坐大客到北京旅游经过承德时,看到了棒槌山和蛤蟆石——一座山峰形似浣衣的棒槌,旁边一块巨石又像踞伏的蛤蟆,皆形神毕肖,温婉动人。 夏末秋初之际,利奇马台风横扫辽宁境内,我去承德游玩,这里只有一天飘下小雨,避暑山庄和普陀宗乘之庙依旧游人如织。在山庄的烟雨楼上,在小布达拉宫的大红台上,我都远眺到了十五里外的棒槌山和蛤蟆石。山是直立的,指向苍天;石是静默的,无语向斜阳。8月11日中午,我冒雨攀登棒槌山,披着蓑衣,穿着凉鞋,像落魄的游僧,一步一个脚印地踩着淤泥,迈过草滩,越过一个又一个山坡和山头,勇敢地向棒槌山走去…… 棒槌山位于承德市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山沟里郁郁葱葱,林繁木茂,“棒槌”孤峰兀立,上粗下细,远看真像一柄捣衣的棒槌,正立在群山之巅,稳之若素。山坡平缓,石板路由山脚延伸到山脊,山脊探到山沟,山沟又延展到山头,小雨一阵紧似一阵,雨滴溅到眼镜片上,视线模糊,得努力辨别方位,才不至于迷路。为了防止凉鞋打滑,双脚也伸出得很慢,慢走出细活儿,不怕登不到顶。 前面听到一群人欢呼,就加快脚步向前迈,穿过眼前的树林,刚才映入的眼帘蛤蟆石已经到了。这座巨石长、宽各约三十米,高有二十米,花岗岩石质,四面已围上围栏,警告游人向上攀爬是危险的。在蛤蟆石底下能远眺到棒槌山。石径蜿蜒,栈道崎岖,棒槌山就在眼前,登顶指日可待。 迎面走来下山的人。他们顽强征服棒槌山了吧?我迎难而上,不惧路滑雨淋坑深,挎包肩带将肩胛勒出了印。步子越来越大,台阶越来越少,目标越来越近。有的人气喘吁吁,有的人越挫越勇,巍峨的棒槌山就在眼前,在它底下,我即使渺小,也要英勇征服。 13:10,拭着汗水和雨水,我终于如愿登到棒槌山脚下。其实,棒槌山只是一个形似棒槌的类纺锤形巨石,高60多米,直径近20米,千年屹立山顶不倒,笑看世间风云,依旧风雨如磐。棒槌山结实、稳固,周围已圈上护栏,以示保护,防止人为攀岩和破坏。棒槌山顶部有葳蕤的一丛青草生长。经过一场雨的滋润,丛草青翠水灵,脚踩的是岩石,身体却昂扬坚固,一场生命的角力,不靠人浇,只依天泽,长出一番风骨,献出一缕风情!坐在亭子里避雨,听雨声叮咚响彻,烘托着棒槌的秀颀,我不敢高声语,惊奇造物的妙手造石,让城市有了高度,山地有了标配!此时,光线隐蔽,无玷无晴,俯瞰城里,大红台鲜红,普宁寺庄重,一切风调雨顺,宛如往昔…… 过了愤怒的年纪,便开始想念儿时,或过山环水绕的日子。或把握今天,凝神平心静气,大胆的往前走,足下有路,河间有桥,永不回头……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贾雄伟,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24-02-21 14: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