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萧军故乡

散文 创作
贾雄伟 发表于:
《辽宁日报》2024年6月19日

骑行130里,跨越数坐山头,几个乡镇,两个地市,四个县区,来到凌海市沈家台镇大碾村,拜谒萧军故居。沈家台镇位于凌海市边界,与北票市和我的老家朝阳县接壤。 四月里,春风和煦,乡级柏油公路平坦给力。看到牧民放羊,看到喜鹊拣枝垒窝,看到羽翅似五彩缎被式的雄鸡在林间高傲地踱步。抵达沈家台镇,发现还有老式供销社照常营业,五金日用商品摆满柜台,顾客们可观可选。1980年代的招贴画上简单的构图,凝重素雅的形象,散发着挥之不去的旧日风采。老板告诉我,再往前翻越两个小坡,走二里地,就是大碾村了。萧军出生于此,萧军的老乡们安居于此。 大碾村内柏油路贯通,弯曲回环,如发亮的莫比乌丝环,阳光一照,乌黑发亮,越走越宽。村内房舍多是镶嵌着瓷砖的“北京平”,规整,干净,利落,初春依依杨柳绿叶掩映下,充满勃勃生机。 安步当车,衔枚疾走。我左手边蓦然出现一座面积约达5000多平米的大型广场——“八月的乡村”萧军文化广场。广场地面开阔平整,皆由红瓦铺就。北面一圈石栏围着一本图书的石头造型。书本红色封面上方镌刻着“八月的乡村”五个行楷变体字,中间是凸起的萧军先生头像。只见先生棱角分明的脸上目光炯炯,似在远望,又像沉思。书下底座稳固坚实,黑色背景的“萧军文化广场”六个宋体大字庄重典雅。广场北面是萧军博物馆。四五层楼高的巨型建筑顶端国旗飘扬,字号更大的“八月的乡村”金光闪闪的大字无比醒目壮观,与辽西田野里四月春风、八月金风遥想呼应,展示着乡野的酷烈,乡风的淳朴,乡民的质朴!广场西侧五十多米长、两米高的围墙上工工整整地印刻着长达万字的《萧军广场赋》,完整记录评点先生传奇豪迈的一生。广场上有篮球架,清晨或傍晚时分,大碾村的子弟们可以尽情跳跃投篮,欢喜“扣杀”,野蛮体魄,像先生当年一样纵横南北,快意江湖! 在一位少年的引导下,我来到广场后面不到200米外的萧军故居。故居是一座面积约1500平米的传统辽西农家院落。院墙和房体是一体的青色。青砖灰瓦黑漆整体构成古朴清新的格调,引人注目,让人安静。故居门前是一棵高大柳树,柳枝轻拂。几个孩子开心嬉戏,旁若无人,尽显天真。三块碑刻、四块匾额竖在右面、挂在墙上,分别刻写着辽宁省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锦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凌海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渤海大学中文系科研实习基地、萧红故居纪念馆协作单位等字样。故居一人多高的门楼砖木结构,椽子和檩子交错拼接,支撑起屋顶。两扇铆着铁钉的深色木门坚固威严,随风摇晃起门环。故居管理员假日加班值勤在岗。她开口就笑,与我说同一种方言,热情迎接邻县不怕路远、慕名寻访的各方来客。 推开大门的一瞬,萧军先生晚年正面浮雕像迎面赫然映入眼帘。先生面庞英俊,浓眉阔眼,显出与众不同、格外雄浑坚毅的文人气质。顿时让人肃然起敬!雕像左右是“1907——1988”一行纪年数字。下方是“作家萧军”四个方正大字。院子里有辘辘老井,有栓马石桩,有仓盖瓷坛,有民国时期辽西农家的普遍风物。与我同行的一家人进门履行替女儿打卡盖章的任务——老师要求学生走遍锦州市的红色人文景点。花大娘耐心有加,领我们走遍一栋主房、两栋厢房。主房里陈列着东北农村老式家具、炊具、服饰、农具、相框。有一块萧军行医牌匾刻于十年动乱时期,如今也悬挂在此——面对不确定的时局,想不到性格刚直、脾气倔强的先生当时有了弃文从医的念头!两间厢房分别陈列着照片、挂图、书籍和饰品,翔实呈现了萧军从解放前到解放后——从只身流落长春哈尔滨青岛上海,到弃暗投明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再到新中国成立热情讴歌新政权、改革开放后“老夫聊发少年狂”,投身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曲折而光辉的伟大历程!我看得认真,看得尽兴。花大娘不时指点,她说萧军先生在大碾村度过了艰辛的童年。1980年代曾经回乡探亲一次,见到了生他养他热辣滚烫的黑土地和胡子里长满故事,玩笑中带着乡音的父老乡亲……我听着,记着,点头,回味,心潮起伏,眼前浮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烽烟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本色。 老作家萧军的名声早已如雷贯耳。他与萧红的文坛轶事传遍江湖。2019年秋,我前往黑龙江省呼兰县萧红故居拜访。也看过许鞍华导演拍摄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从那时起,对萧军的认识在脑海里就形成了一个大体轮廓。萧军是才华横溢之人,是英武过人之人,是性情中人红脸汉子,性格意志中夹揉着东北人的诚实和辽西人的刚烈。他本姓刘,父亲经营商号,娶了5房太太。萧军系二太太所生。他七个月丧母,15岁与同乡淑女许淑凡结婚。后北上哈尔滨闹革命,与发妻思想上产生分歧,遂恋爱萧红。后又与萧红分道扬镳,坚定走左翼文学之路。“二萧”曾跨越半个中国,求教于鲁迅,鲁迅以家人学生待之,亲自作序推荐。萧军知恩图报,鲁迅逝世时,是抬棺“八子”之一。萧军练过武,他给主席写信提意见,主席亦亲笔回复。十年动乱倍受折磨,不屈不挠。平反以后,壮心不已,幽默地自嘲是“出土文物”,彰显乐观主义精神和从容通达的人生大境界!与萧红比,他幸运之处是多活了50多年,看到国家昌明,人民安康,也多去了许多国家,饱览天下名胜,世界风光。面相上看,先生很英俊,性格硬朗,襟怀磊落,刚中有柔,晚年还不忘接济、赡养几个继母… 在萧军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回忆萧军。家乡的父老记住他的笑貌音容,辽西的白山黑水哺育了他的躯体血脉。先生地下有知,念兹在兹,百世恩泽。 四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贾雄伟,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24-06-19 16: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