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天安门

散文 创作
贾雄伟 发表于:
《朝阳广播电视报》2017年9月29日

对天安门,自小就有一种情结。作为一座建筑,它属于北京,属于中国,小时候唱过听过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生动的将天安门以符号化的方式长驻于孩童的内心;作为一个媒介,它连通了平民与领袖、私庭与国家的精神联络―――大伯念小学时到北京搞好串联,亲眼目睹过天安门的巍峨和领袖的伟岸;作为一处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名门胜迹,它是登峰造极的艺术珍品,沟通了诗人与学者、画家与歌手、发烧友与背包客的观点共鸣…… 天安门就是天安门,中国人绕不过的英雄之门、情感闸门,接近它,就能触到祖国的心跳;瞻仰它,就是中国人的一次灵魂洗礼…… 无数人在天安门前留下过影像,或模糊,或清晰,或新潮,或久远。我的外公,外婆,亲舅舅,叔伯舅舅,都有幸在过去的年代莅临过天安门前―――那个全世界最大的广场―――看过它的辉煌,听过它的喧嚣。在西川的诗里,我领略过门前的落日和落日下的宽广―――它的宽广比海阔比天空,能容得下所有壮美的河山和奔腾的想象。 公历五月三日一大早,天安门广场上显得非同寻常般的热烈而矜持。全中国的爱国者、全世界的礼拜者借着熹微的星光与乍暖的曙光汇聚于此,看一面旗鲜艳的旗帜高升于城门的楼顶,看天下安康,盼万福民享。女儿吵嚷着也要买一面缩微般的红旗,摇在手里不只是比试中国人的骄傲,而是精准感受一种大场面下前所未有过的、同呼吸共命运般的谨严和神圣。 五点十五分左右,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游客们兴奋地举起自拍杆,父亲晃动着头颅将儿女高高扛起,人们引颈张望,看士兵阔步的雄姿,听国歌激昂的鸣奏。在同一时刻,人们的目光往一个地方凝聚,精神高度地集中,思想高度地统一,不由自主,不约而同,步调一致,欢欣鼓舞。清晨的天安门广场成为万众瞩目的圣地,曙光初照的天安门因红旗的辉映更显威武和雄伟。 北京是古城,曾经几十座城门环抱,浑厚古典。以四合院、胡同为代表的老建筑在二环以内都将受到保护;《收获》《十月》《当代》《花城》四大文学名刊在别的城市遇冷,在王府井大街上却被报刊亭主摆在无比显眼的位置上。这就是古城的气度和风范,兼容并包,厚今不薄古。北京城孕育了巍巍天安门,天安门成就了灿烂北京城。 站在天安门前,作为个体的我显得无比渺小,无数像我一样的普通中国人仰望城墙的红、城楼的高、檐壁的精美而啧啧不止。华表洁白、金水烁金、领袖威严、宣示响亮,作为宫城的第一道门,它稳固地端立于城市的中央,镇住了风雷激荡,守住了八方太平。红是一种庄严,吓破魑魅魍魉的嚣张;高是一种境界,清退任何猥琐和不安;美是一种大爱,包容所有的钦敬和羡慕……天安门的陡壁飞檐与祥光万点,似有神启天佑,用宗教般的博爱恢宏和沟通今古的力量创造照耀着这个国家、这方圣土…… 天安门前,我们祈祷天地安宁,人和政通。古代中国人好以天地二字给事物命名,体现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敬天畏地爱人惜物,做人做事举头三尺有神明,以公义为先,以规矩为圆。一切皆有秩序,一切皆被限定,这不是舍简求繁、迂腐守旧,而是对民定国安理想的一种向往和厮守。 天安门前,我惊省自己的无知、千古的浩瀚、祖先的伟大……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贾雄伟,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7-09-28 17: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