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

散文 创作
贾雄伟 发表于:
《中国政府采购报》2019年2月15日
贴春联、放鞭炮、拜大年是春节期间当仁不让的三大年俗文化。如果想以治理灰雾的名义禁绝鞭炮的燃放,肯定是不得儿心的---儿是儿童的儿,未成年的男孩子们虽说心一天到晚都被作业本和网络游戏拴住,但他们的爸爸也曾经当过儿童,他们的爸爸当儿童时,过年时放点儿鞭炮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乐子,千金难买,万言不换…… 我虽然天生胆小,但摊上了一个胆大的伙计焦艳江。拿起一寸长的红色小钢鞭,我一筹莫展,艳江就敢把小鞭竖着放在墙头上,让小鞭的火药捻线探到墙沿外面,然后他拿着点着的一根高粱杆,用高粱杆燃烧着火炭的那一头去触碰小鞭捻(niàn)儿。小鞭捻儿是用纸捻火药粉做成的,一毫米粗细,两、三厘米长,一大半的长度埋在小鞭的身形里,露在外面的头儿也就一厘米左右。捻儿被点燃后,冒着火星,迅速变短,短到火星接触鞭身里包裹着的大堆儿火药末儿时,变会引发一声干脆的巨响---“嘭”的一声,小鞭爆裂了,红色的鞭身四分五裂、七零八落,发出诱人的糊味,腾起一股袅袅的轻烟……我放小鞭时,艳江一次次给我壮胆。他说我可以从刺(cī)花练起---有的小鞭捻线着完了,可里面的火药粉并没燃烧、爆炸,这样的小鞭我们拿到手里从鞭身中间掰开,里面的火药粉就清晰地露在外面。此时,人拿着火柴或打火机点燃外露的药粉,花墙子上就会喷起一抹金色的火焰,一喷老高,能持续四五秒钟,甚至能把鞭屁股、鞭身子、鞭脖颈一刺老远……艳江还说,可以用点着的香当点火工具,香的身形长,用香点爆竹力臂较长,身体离燃烧物距离较远,保证燃放者最大程度上的万无一失…… 我对放鞭的爱好是被艳江传染的。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到各家门前一堆堆鞭炮碎屑里找头天夜里燃放时脱落的小鞭“屁股”。我也向他提供现成的小鞭(爸爸那年从鞭炮厂开来几十圈二提角、几十挂小鞭回到家乡卖,运输过程中从大堆上掉落的小鞭小炮便赏赐给我了),他得之即放,放之能响。我洗耳恭听,看之学之思之,终于也能让没捻儿或“臭了”(没响)的小鞭刺花,让有捻儿的小鞭爆响了!小鞭“啪、啪”响爆时,我兴高采烈,感到亲手放小鞭比在旁边看热闹刺激多了!鞭炮的魅力在于燃放时受众心惊肉跳、小心翼翼的不了激情,而燃放后那美妙音响和璀璨图象的盛装点缀倒在其次了…… 会放小鞭了,就要敢放炮杖。两分米长、三厘米粗的二提角我们不敢抄离,大人说我们愿意放也只能放一分米高、一厘米粗的小炮杖。放炮杖时一定要选择无风的天气,一定要把炮杖稳稳地放置在花墙头上,也就是说炮杖的捻线燃烧时,炮杖的位置一定是垂直于墙面的,这才能保证炮杖燃响时会炸向天空。如果点捻儿时,炮杖倒在墙头上,甚至滚到地面上,它也会响,却可能没长眼睛似的到处乱蹦、乱崩,崩瞎人的眼,崩掉人的牙、崩歪人的嘴……放炮杖是最让人兴奋的,看着炮杖钻天猴一样的飞上天,发出震耳欲聋的两声响,旁逸斜出的飘起一缕白烟,余音缭绕,那阵仗真像神仙斗法、英雄凯旋…… 从天上落下来的炮杖筒子还是许多人的宝贝。收废品的老汉捡起来卖钱,好玩耍的小嘎儿当球踢,爱学习的娃娃拆开当书看。我就经常把街面上包裹炮杖筒子用的白色或彩色纸从外到内撕开,找出有趣的文字和好看的图画拿到厕所里津津有味的欣赏,欣赏完了便当作“秘密文件”一拭了之---那年月的孩子就是会过,连一张燃烧到一半的废纸也要循环利用,换成现在,早就受到提倡勤俭、反对浪费的习总书记的大力表扬了吧!我真恨自己早生了20年啊! 录音鞭炮不生动,一甩就响的摔炮徒有其声,隔岸观火似地看公共机构放一万吨焰火也不如自己亲自放一个小鞭过瘾。这就是我怀念儿时放鞭炮的不二理由……


(亦发表于《燕都晨报》2019年2月2日)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贾雄伟,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9-12-22 0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