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纯真

杂文 创作
贾雄伟 发表于:
朝阳县第一届“最美书评”二等奖
  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持了美国作家一贯的个性张扬、思想独立的艺术风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篇幅不算很长,只有230页、16万字。充斥全书的有很多个像“他妈的”这样的脏字儿与国骂,也有主人公霍尔顿面对灯红酒绿、人性虚伪、前路茫茫的梦呓和呢喃。霍尔顿厌恶成人世界的趋炎附势、装腔作势,所以他想发泄、想解脱,泡过吧、撒过谎。但他毕竟不是一个坏人,他被同学打了,却没有打同学;他召妓而不狎妓,反而甘心受剥削、两倍于议价同皮条客结帐;他每次失望都会忆起弟弟活着时的无上才华;他负气离家前不忘吻别妹妹、给她买一张喜欢的唱片……霍尔顿只渴望做麦田里一个阻止失足者坠崖的守望者,远离世俗社会的虚荣、狡诈和龌龊。当然,退学以后一心准备踏上西进流浪之路的他最终在妹妹的召唤下、在她玩旋转木马的窈窕身影里选择了与亲情讲和,与“理想”暂别……   原来只知道当下中国孩子厌学,没想到六十年前的美国高中生同样有对学业、师长、同窗、社会审“丑”疲劳的主儿;原来只知道中国老师像事儿妈,敢耳提面命地训斥学生,想不到塞林格生活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教师同样极权专制,一个校长敢因为一个学生六门课有五门不及格就在老师的建议下果断地开除他;原来只知道中国老师出题、批卷时有本本主义的原则、简单机械的倾向,想不到塞林格少年时也遭遇过口头作文时被跑题的暗算和吊诡;原来只知道部分中国校园里偶有暴力、自杀现象出现,想不到美国校园的霸凌行为更普遍、性质更恶劣……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成熟期,这一阶段山姆大叔早就经历过了。中国人现在面临的焦虑、徬徨、郁闷、挣扎、攀比、竞争,上一代美国人其实也感同身受。“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没有搞垮美国,不知他们的基因传染到中国以后,中国的“小皇帝”、“小公主”在面临社会与自然的对立、身体与人格的撕裂、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相互绞杀以后能否全身而退并且不祸国殃民……   塞林格读书时的美国教育难道先进于现行的中国教育吗?虽然也有考试,虽然美国家长那时也望子成龙心切,但美国的高中生在那时就可以周末开车出校度假、就可以任意参加学校里开办的几十个运动俱乐部、就可以被老师邀请到家里串门、喝茶、座谈、联欢……时过境迁,现在的美国教育制度一定几倍完善于几十年前、发达于几十年前。“与时俱进”这个词是我们发明的,我们也要大刀阔斧地做到。我们要有对诸种舆论、诸种异见兼容并包、含英咀华、取长补短的雅量,作家们有时发言的确刺耳,但却能引起百姓共鸣、缓冲民众逆反情绪、释放他们的精神压力,而且官员们虽不一定赞同但也绝不反感、也能侧耳倾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词是我们在文章里和讲话里都使用过的,也可以真正在实践中从善如流、扎实落实的……   削足适履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用这种方式育人,教师是省一点心,但却坑了无数精英学子。清朝的龚自珍写过《病梅馆记》,美国的塞林格著有《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人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生活的国家相距万里,但阐述的主义却殊途同归:教育时保有学生的棱角,生活时保有人的个性,让其突出、令其发育。千人一面会导致万马齐喑、社会生病。让昂首挺胸地牺牲成为一种成熟,让卑微地苟且成为一种耻辱……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贾雄伟,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21-01-13 2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