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數與內功 (试发表)

作者:
光宅
作品:
微信文章選(議論類) (杂文 创作) 第3章 共22章
所評論的文章題為《你看到的都是招數,不是內功》。 【評論】看到幾個朋友分享這篇,談一些想法。我覺得它的立意是很好的,金庸武俠的那個引例也用得好,但是,它後面用的事例,或者並不能說明招數和內功的關係,或者具體觀點有問題。前者例如經濟學生轉到地理系的例子,凱恩斯和拉姆齊的例子,都用得比較隨意。後者比如揚龔鵬程以抑袁行霈,不能讚同,改揚夏志清我就舉雙手讚成。說清末民初是詩歌的高峰,不知道理何在。再如錢穆那個例子,後面所作的引申都是建立在不當解讀的基礎上的。錢穆就宋明大儒說”得力最深””所賜”(並沒有說”用力最深””最有所得”),是指他把他們作為自己治學的極則,並不是說他覺得自己最大的學問在理學方面。再有,說到錢穆早年以那兩本書見稱于史學界,說它們體現的是硬功夫、厚積薄發的內力,是對的,但是這並不能證成本文所立的”內功”之義。這兩本書更多的是體現了錢穆在考據上的真功夫,這基於他的家學,是清代漢學傳統的延續。他後來偏好通史研究、好發史論、積極入世有兼濟之志,這和他的宋學取向是一致的。所以一面把錢穆早年的漢學路數說成內功,一面又把他推崇宋明大儒說成內功所在,是說不通的。總之,這樣似是非是、似是而非的地方在文中是非常多的。 【追加的評論】剛剛又看該文看到”你讀羅素談幸福的書,讀叔本華談智慧的書,你覺得他們談的太到位了”云云,突然一激靈。於是我跑去翻出自己初三時買的《弗洛伊德:本能的衝動與成功》一書,果然在同一書係的列表中看到這兩個書名——《羅素:俗物的道德與幸福》、《叔本華:人性的得失與智慧》。這整個書係都是由一個叫文良文化的人編譯的,品質可想而知。這麽看來,該文說的是”你讀””你覺得”,但恐怕是要換成”我”吧。 【發散1】有一條我十分喜歡的逸事,在《維特根斯坦的撥火棍》一書中(該書介紹他和卡爾波普爾的不對付的關係,後者終其一生都被前者在智識上的優勢所困擾,寫得極其引人入勝)。這是一句凱恩斯的話:”上帝已經來臨,我在5點50分的火車上見到了他。”當時英美思想家的圈子里稱維特根斯坦為上帝,曾為維氏導師的羅素則是”上帝的先驅”。 【發散2】錢穆早年的那兩本看起來過於專門的論著,其實也有回應時代重大思潮的意圖。前一本是基於晚清諸子學的復興,後一本則是針對今古文學之爭。我沒有看過這兩本書,照理不該做此判斷,但我想大體是不會錯的。這兩個思潮背後則是時代政治-社會變革的作用。最明顯的例子比如康有為以今文學立場鼓吹變法,體現於《新學偽經考》(錢穆的後一本書可能就是有意和它不對付)。再如章太炎早年張諸子尤其是荀子而抑孔孟,後來”打倒孔家店”中的重要人物如胡適、錢玄同、魯迅都是他的思想繼承人。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光宅,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 上一章  |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