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两种丨米切尔经典代表作《图像理论》时隔15年重译出版
(本文同时发于我们的微信号拜德雅Paideia)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2021年的第12-13种新书。两种新书均属于我们的“视觉文化丛书”。两书目前已可在拜德雅微店购阅(将由两书合作的重庆大学出版社直接寄书)。
12
《图像理论》
W. J. T. 米切尔 著
兰丽英 译
视觉理论扛鼎之作
读图时代理论宣言
☆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W. J. T. 米切尔(W. J. T. Mitchell)经典代表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视觉艺术领域的必读书目,时隔15年重译出版。
☆“图像转向”时代的理论宣言,为三个简单的问题提供多种答案:图像是什么?图像和语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引起任何实践或理论上的兴趣?
☆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杰作,在从古至今的媒介和再现模式中打开“形象/文本总问题”。
什么是形象?它们与语词有什么不同?更确切地说,W. J. T. 米切尔所追问的是,在20世纪后期,在人们普遍认为视觉力量空前强大、文化研究中“图像转向”已经取代了“语言学转向”的时候,图像(及图像理论)在起什么作用?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图像在关于文化、意识、再现的理论中的作用方式,并将理论自身视为一种图绘的形式。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生产一种“图像理论”,而是要将理论图绘为再现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借用当代有争议的电影,比如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和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以及媒体对国家新闻的报道,米切尔考察并说明了视觉形象在唤起或压制公开辩论、集体情感与政治暴力上的塑造性力量。
作为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本书作者为贯穿文化(从文学到视觉艺术再到大众媒体)的可见性与可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解释。
这是最精彩的作品……米切尔分析和评论的深度及敏锐的洞察力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可以说,没有其他作者能够如此特别地切入形象与文本之间的缝隙,如此出色地使作品生机勃勃。——爱德华·萨义德
这本书十足是一个巧克力盒子,装满了成熟的思考……对外行读者来说容易理解,对研究者来说非常迷人,对课堂来说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图书馆杂志》
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东西都消融在这场令人着迷的讨论中,这场讨论或者也可以被命名为“图像意欲何为?”它们是想与文本和平相处,还是要把文本推开?在这个能从微软公司获取全部艺术画廊作品、字母的多样书写不再是能指的必然选择的时代,米切尔“将威廉·布莱克、维特根斯坦与斯派克·李相联系”这一戏谑而广博的尝试正当其时。——《村声·文学副刊》编辑精选
13
《广告的形象构建:商业中的语言与视觉符码》
费恩·L. 约翰逊 著
庞惠莲 译
揭开广告不为人知的秘密
洞见美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简单的广告话语操纵了多少欲望与焦虑?寻常的广告形象下藏着多少隐喻与暗示?原来每一次观看广告,我们都在被引导、被控制、被利用。……这是一份能让你开始理性消费的“广告说明书”。
☆烟草商是如何锁定黑人消费者的?护肤品牌是如何一步步将女性推向疯狂的?电视影像中的人物形象为何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植入了“科技术语”的广告词到底能否吸引更多买家?……如果你是一位广告职人,请务必认真读完此书。
☆本书选取上百则广告案例进行分析,其中不乏吉列、玉兰油、奥迪、摩托罗拉等各领域的知名品牌,为你撕下广告的伪装,将广告中的图像阴谋、文字诡计、符码游戏一一呈现,让广告中的种族意蕴、性别符号、消费陷阱无处遁形。……这是视觉文化研究者,以及对视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应该错过的一本书。
日常生活中,广告的存在带有强大的文化意蕴,承载并传播着影响人们生活的各式形象。对广告的视觉形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广告的社会角色,例如,广告会采用纤瘦无比的女明星和肌肉发达的体坛明星作为模特,以塑造观众对理想状态的认知。但是,广告形象也可以通过语言符码传播,而学术界对这方面的关注甚少。
本书探讨了文字言语和视觉形象如何共同构建广告话语,以向观众传达意图,并驱使他们产生特定的想法和行动。为此,作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案例分析:香烟广告中的种族蕴意、青少年电视广告中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护肤产品广告关于面容隐喻的展现方式、非科技产品广告对科技语言的借用,以及众多网站向用户推销个性化选择的假象。作者认为,广告的文字意象和视觉形象是一个有机整体,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广告如何入侵并塑造了21世纪的美国文化。
欢迎大家前往微店购阅
微店购书
![]() |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2021年的第12-13种新书。两种新书均属于我们的“视觉文化丛书”。两书目前已可在拜德雅微店购阅(将由两书合作的重庆大学出版社直接寄书)。
12
![]() |
《图像理论》
W. J. T. 米切尔 著
兰丽英 译
视觉理论扛鼎之作
读图时代理论宣言
☆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W. J. T. 米切尔(W. J. T. Mitchell)经典代表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视觉艺术领域的必读书目,时隔15年重译出版。
☆“图像转向”时代的理论宣言,为三个简单的问题提供多种答案:图像是什么?图像和语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引起任何实践或理论上的兴趣?
☆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杰作,在从古至今的媒介和再现模式中打开“形象/文本总问题”。
什么是形象?它们与语词有什么不同?更确切地说,W. J. T. 米切尔所追问的是,在20世纪后期,在人们普遍认为视觉力量空前强大、文化研究中“图像转向”已经取代了“语言学转向”的时候,图像(及图像理论)在起什么作用?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图像在关于文化、意识、再现的理论中的作用方式,并将理论自身视为一种图绘的形式。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生产一种“图像理论”,而是要将理论图绘为再现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借用当代有争议的电影,比如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和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以及媒体对国家新闻的报道,米切尔考察并说明了视觉形象在唤起或压制公开辩论、集体情感与政治暴力上的塑造性力量。
作为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本书作者为贯穿文化(从文学到视觉艺术再到大众媒体)的可见性与可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解释。
这是最精彩的作品……米切尔分析和评论的深度及敏锐的洞察力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可以说,没有其他作者能够如此特别地切入形象与文本之间的缝隙,如此出色地使作品生机勃勃。——爱德华·萨义德
这本书十足是一个巧克力盒子,装满了成熟的思考……对外行读者来说容易理解,对研究者来说非常迷人,对课堂来说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图书馆杂志》
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东西都消融在这场令人着迷的讨论中,这场讨论或者也可以被命名为“图像意欲何为?”它们是想与文本和平相处,还是要把文本推开?在这个能从微软公司获取全部艺术画廊作品、字母的多样书写不再是能指的必然选择的时代,米切尔“将威廉·布莱克、维特根斯坦与斯派克·李相联系”这一戏谑而广博的尝试正当其时。——《村声·文学副刊》编辑精选
13
![]() |
《广告的形象构建:商业中的语言与视觉符码》
费恩·L. 约翰逊 著
庞惠莲 译
揭开广告不为人知的秘密
洞见美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简单的广告话语操纵了多少欲望与焦虑?寻常的广告形象下藏着多少隐喻与暗示?原来每一次观看广告,我们都在被引导、被控制、被利用。……这是一份能让你开始理性消费的“广告说明书”。
☆烟草商是如何锁定黑人消费者的?护肤品牌是如何一步步将女性推向疯狂的?电视影像中的人物形象为何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植入了“科技术语”的广告词到底能否吸引更多买家?……如果你是一位广告职人,请务必认真读完此书。
☆本书选取上百则广告案例进行分析,其中不乏吉列、玉兰油、奥迪、摩托罗拉等各领域的知名品牌,为你撕下广告的伪装,将广告中的图像阴谋、文字诡计、符码游戏一一呈现,让广告中的种族意蕴、性别符号、消费陷阱无处遁形。……这是视觉文化研究者,以及对视觉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应该错过的一本书。
日常生活中,广告的存在带有强大的文化意蕴,承载并传播着影响人们生活的各式形象。对广告的视觉形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广告的社会角色,例如,广告会采用纤瘦无比的女明星和肌肉发达的体坛明星作为模特,以塑造观众对理想状态的认知。但是,广告形象也可以通过语言符码传播,而学术界对这方面的关注甚少。
本书探讨了文字言语和视觉形象如何共同构建广告话语,以向观众传达意图,并驱使他们产生特定的想法和行动。为此,作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案例分析:香烟广告中的种族蕴意、青少年电视广告中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护肤产品广告关于面容隐喻的展现方式、非科技产品广告对科技语言的借用,以及众多网站向用户推销个性化选择的假象。作者认为,广告的文字意象和视觉形象是一个有机整体,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广告如何入侵并塑造了21世纪的美国文化。
欢迎大家前往微店购阅
![]() |
![]() |
![]() |
![]() |
微店购书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