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今夏小澳参与的最Skr的北京出版交流周
![]() |
作为一名合格的文艺青年,小澳可是读了不少书,也一直致力于介绍更多澳大利亚作家和文学作品给中国的小伙伴们。但要说到出版,说图书如何从作家笔尖的文件变成读者的眼中餐,小澳绝对是小白一个。
纸托邦、做书和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于2016年共同发起了北京出版交流周,旨在推动国内外出版界深度交流的一项活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自2017年开始也加入了支持大军,鼓励澳大利亚海外编辑、版权代理和书探来北京参加,通过走访、举办公共讲座、小型工作坊与模拟讲书等环节,加深对各国出版市场和营销案例的了解,提高推介引进的技巧。要知道,接下来一年要到访中国的澳大利亚作家,小澳都是靠在各位编辑大神耳边吹风请来的!
废话不多说,现在就让我们来简单的回顾一下第三届北京出版交流周的亮点吧。今年参与交流周的10位资深文学编辑、版权代理、书探和出版人中就有来自澳大利亚企鹅兰登书屋澳大利亚分部的策划编辑Catherine Blake。
![]() |
没错,这就是Cate本尊了。 |
在8月23日至29日的这一周中,Cate与中国同行亲密接触,就版权交易相关工作面对面切磋交流,先后参与了三场专业性公开讲座和”模拟书展工作坊”活动。
讲座分别从翻译、书讯传递、原创版权推广三个方面向公众分享版权如何成功走向世界的案例和经验。其中,公共讲座提出了乡土文学国际化的概念,面对普通编辑,以“生根的骨头——外语译介中的中国乡土文化”为主题,贾平凹亲自来到现场,与他的海外翻译、出版人进行对话。主题讲座围绕版权的国际推广展开,面对组织国际出版的编辑和版权经理展开,内容涉及了国际推荐目录选择的方式、国际推广、市场分析等更精专的信息和内容。分为两个主题:出版蝴蝶效应——书业讯息如何传遍全球;我们卖的不是天书——原创版权如何在英文主导世界突围。
![]() |
![]() |
![]() |
在经过前两场讲座以后,耗时一整天的模拟书展工作坊更像一场实战演习。
“模拟书展工作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学员提供与嘉宾一对一互动的机会,学员提交希望交流的嘉宾名单,并附上要推介的图书,嘉宾将面对面聆听讲述,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第二部分是通过提炼关键词的方式,发现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差异并尝试融合贯通,从而进一步地优化改进版权书目的制作。
除此之外,工作组还安排来京的Fellows参观书店、走访出版机构、与中国作家和编辑共进晚餐。
![]() |
最后小澳想说的是,其实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Australian Council for the Arts)每年也会资助一批来自全球各地的出版从业者到澳洲去参加悉尼文学节(Sydney Writers' Festival),并展开为期一周的密集式交流活动,包括商业洽谈、业界论坛、讨论会、见面会等。现在2019年的申请通道已经开启,有兴趣的出版界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呀!详情请点击:Visiting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2019
部分内容来源于:做书公众号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