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7:下跪恭迎奇葩神作
官方序幕 |
【有豆友要求多点照片,所以就多传了点照片啦~】
昨天第6天早上在住处睡懒觉醒来,想起电影节日程已经过半,顿时各种留恋不舍。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影节结束后我将面临30页的作业和申请学校的复杂程序,这就像不想假期结束。是的,对一个影迷来说,不管有多劳累疲乏,电影节永远都是最好的假期。昨天睡足10小时醒来后,突然才开始后悔,后悔把雷乃的《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推迟了一天,后悔因此会错过展映单元或一种关注单元的佳片,后悔错过电影节上发生什么趣事。所以就算在住处休息,但也一直刷微博刷推特,各种不安心和慌乱。终于下午时受不了了,冒着连绵不断的细雨又来到了电影宫,就算没什么电影要看没有新闻发布会要参加,只是坐在记者厅里面上网,就已经满足了。
放映前记者们在座位上看场刊赶稿子 |
晚上提前一小时来到Debussy放映厅外排队,蓝证黄证记者们仍然苦逼的站在雨中耐心等待,同时心中又在担心会不会因为满座而看不了。这两天明显感觉到观影记者数量的猛增,前几天提前40分钟排队时都还没什么人,现在提前1小时排队都还有可能排不进去。
【主竞赛】《天使的一份》:★★★ |
虽然说悲剧才有可能伟大,但喜剧会更讨人喜欢。肯·洛奇(Ken Loach)这次向励志喜剧彻底转变的《天使的一份》(The Angel's Share)便是这样一部绝对有观众缘,但也肯定拿不了奖的精致小品。洛奇继续关注底层小人物的挣扎,暴力犯罪元素仍然存在,而一贯的悲情却成了圆满大结局的铺垫。观影时观众以为主角会经历挫折和悲剧,洛奇却让这一切一帆风顺。这样的落差感或许会让一些影迷失望,但洛奇乐观积极的一面又或许能够吸引到另一批影迷。
早上7点开始排队 |
来自英国的潮男记者 |
今天第7天终于又回到6点起床的电影节生活,没有丝毫怨念却满是充实的满足感,受虐癖就是这样来的。7点过赶到电影宫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再次印证了观影记者数量猛增的事实。对于排队有趣的是,每天主竞赛媒体场排队的都是同样一群人,特别是最早到的那几个,每天见就多多少少熟络了。例如《正片Positif》杂志的一个女记者,每次遇到我们都会让对方插队或在放映厅里面留位,见面后会交换最近看片的心得和评价,然后激烈讨论一番;或者如上面照片中的英伦潮男记者,虽然我们没怎么说过话只是点头寒暄,但是看他每天上演的街头时尚秀还是挺养眼;还有在巴黎学电影的伊朗女生,每年去中国三四遍的女制片人,胖乎乎的西班牙小给,每次见到我都要翻我白眼的小个子男人(可能人家只是习惯表情)...
【主竞赛】《温柔杀戮》:★★★☆ |
今天早上放映的是安德鲁·多米尼克(Andrew Dominik)的《温柔杀戮》(Killing Them Softly)。电影开篇强势,摄影剪辑配乐一并都很有个性,形式感很强,不着边际的话唠+暴力的基本段落设置多次重复就开始感到疲乏,不过枪击戏和暴力戏绝对称得上是视听盛宴。整部片过于明显的隐喻和讽刺美国政治,剧本环节欠缺火候致使形式大于内容。另外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再次证明自己是个值得尊敬的好演员。
【主竞赛】《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 |
看完了《温柔杀戮》后从放映厅出来左转直走向右,来到Soixantième放映厅看高龄90的阿伦·雷乃(Alain Resnais)的《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Vous n'avez encore rien vu)重映场。这部片不多说,因为雷乃的片本来我就没看过几部,加上这次有太多戏剧神话甚至雷乃自己电影的致敬引用,而全片满是对白的舞台剧形式非常文学化,完全超出我这个文盲的理解范围,我能看懂的只是这个颇具实验性质的叙事形式和结构,对于这样一个仍在坚持创新突破的老导演来说实在太不容易了。另外,片中法国演员全部饰演他们自己,很带劲。
看完雷乃后遇到两个腾讯的记者,我询问他们的评价,男生表示不喜欢,女生说爱死了。我问他们还有没有看其它主竞赛片,他们说完全没时间,本来好多电影想看想写,但每天都被抓去拍李冰冰采访女明星,说是已经拍了三天了,今晚都还要拍。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国媒体在如此重量级的国际电影节上只关注女明星的红毯八卦,这其实是因为有需求才会有这样的供应,如果关心电影的人群逐渐庞大,媒体报道自然也会逐渐平衡的。
本来下午要看“一种关注单元”的《失去理智》(A perdre la raison),据前一天媒体场的反馈来看貌似是黑马之作,可惜由于与《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放映时间相距太近,来不及排队,最终错过。不知道明天那一场能不能看到。
下午的时候戛纳终于天晴,刚好有空闲时间肯定要出去享受一下久违的温暖阳光。在电影宫外有一个国际电影市场,每个小屋都是一个国家的电影展区,本来想钻进美利坚展区逛逛,结果被门卫拦下所要交“会费”,这...
一排排的白色小屋就是各国电影会员专区 |
接着又去逛了迷宫般的电影节市场,还找到了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的展区。
电影节市场入口 |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的展区 |
红毯对面的《一代宗师》横幅海报 |
台湾偶像明星阵容主演的《花漾》海报在电影节市场入口显眼处 |
在回到电影宫时刚好碰上《天使的一份》新闻发布会结束,众主创非常友好亲民,还站成一排让记者们享受红毯待遇。
《天使的一份》主演们 |
《天使的一份》导演肯·洛奇(左二) |
之前有豆友问我戛纳电影节是不是必需证件才能看片,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你没有媒体证,只能申请到看不了主竞赛的电影市场证件或者影迷证,你还能像他们这样求转票,貌似运气不差的话一般都会遇到好心人。
每天很多求票的人 |
其实在去了柏林电影节,如今又在戛纳电影节之后,深有体会的是每天平均三,四部片,如果一部影片仅仅质量上乘真的无法让人激动,更不要说重复自己没有突破的导演作品。于是如果有一部电影能超出观众预料,或者异常出众完全不同于其它参赛片,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前提下还能提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影快感,也许更容易收获到不错的媒体评价。这一届戛纳电影节上或许有且仅有这一部能达到这种效果了:《神圣车行》。
【主竞赛】《神圣车行》:★★★★★ |
实在很难向人推荐莱奥·卡拉克斯(Leos Carax)的《神圣车行》(Holy Motors)。这是一部彻底的奇葩神作,如此极致的风格化直接导致评论的两极分化,要么恨之入骨,要么爱不释手。影片杂糅了喜剧科幻歌舞惊悚魔幻犯罪等诸多类型元素,抛弃叙事逻辑将晦涩的意象化和形式化发挥到极致,我在这里只描述片中很普通的一场戏,或许能让大家有个初始印象:伊娃·门德斯(Eva Mendes)全身裹着长袍坐在阴暗地洞的石台上哼着童谣,德尼·拉旺(Denis Lavant)在啃了一叠欧元钞票,吃了一把伊娃·门德斯的头发之后,全身裸体下体勃起躺在她大腿上睡着了。整部片都是如此荒诞诡异疯癫古怪充满了想象力,而这种晦涩和神经质以及如梦似幻的影像又始终让人有一种独特的观影快感。
影片结束放映厅内迎来了本届电影节迄今为止我感受过的最热烈掌声和欢呼。几分钟后刷推特就发现已经满是铺天盖地的赞誉之声了:“比雷乃的突破还要极致”“绝对无悬念拿下金棕榈WTF大奖”“莱奥·卡拉克斯版的《穆赫兰道》”“布努埃尔再生”...之前主竞赛评委会主席南尼·莫莱蒂(Nanni Moretti)曾提到过,金棕榈大奖最理想归属者应该是极具争议性的作品,因此如果《神圣车行》拿下了本届金棕榈我也完全不会觉得意外。
给《神圣车行》打分估计也是这届电影节我最犹豫挣扎的一次。从传统的叙事角度来说这部片就是你看完后如同神游了两小时只想大吼一句“WTF!!!”的奇葩片,然而正因为它在叙事和表达方式上的实验,突破和创新,让我看到了电影居然还可以这样拍,故事还可以这样讲,感觉就像你看完一部Cult片后,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莫名喜欢的那种心境。我相信暂时还没人敢说自己看懂了《神圣车行》,但这不妨碍我给出五星力荐,因为这样的电影重点不在于去理解,或许更多的是去感受和体验,所以就算拿来当做奇葩片来围观也值了,更何况它还真的可能是神作。
当以为电影节高潮已过,没想到又迎来这样的奇葩神作,这只会让我更期待明天,也越加留念不舍。
【今日主竞赛单元场刊评分】
《月升王国》: 2.6
《锈与骨》: 2.9
《战役之后》: 1.5
《现实》: 1.9
《天堂:爱》: 1.5
《无法无天》: 1.7
《山之外》: 3.3
《爱》: 3.3
《狩猎》: 2.9
《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 2.6
《如沐爱河》: 2.4
《在外国》: 2.0
照片/文:陀螺
司令和女友一年贡献一部么。。。。能轮流不
事实说明高斯林还是很有眼光的
看来《神圣车行》保持了莱奥·卡拉克斯一贯的极端做派
额,能去看电影节好幸福!
本来好多电影想看想写,但每天都被抓去拍李冰冰采访女明星,说是已经拍了三天了,今晚都还要拍。
哈哈哈
二楼+1
图片看不到啊
链接代码没弄对
各种代码
图片也都看不到,各种代码没弄对
已经在修复当中……抱歉
现在能看到图片没问题了吧?
能看到。。。
Ok :-)
“这样的电影重点不在于去理解,或许更多的是去感受和体验”--:)影像的魅力啊,正是电影这种语言存在的价值
今年戛纳大年!!
怎么不叫《悸动的冬青木》了??我用了两个半月的qq名呢!
神圣车行和《东京!》许多细节很像啊。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