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见笑》:一部没有和尚的佛理电影

2011-04-02 11:15:18    来源: 豆瓣亚洲星引力电影计划小站

说到电影里的佛教,一般观众都会想到杜琪峰的《大块头有大智慧》或者金基德的《春去秋来又一春》。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佛门中人,主题也跟佛教中的某些理念有关。 而还在热映中的由乌尔善执导,安藤政信、张雨绮、游本昌主演的《刀见笑》看上去和佛教毫无关系,一些观众直呼看不懂这个电影,称这个电影只有华丽的外表没有深刻的内涵主题。于此同时也有众多影迷在看完这个电影之后竖起了大拇指,称这是一部中国式的《七宗罪》,《刀见笑》全片虽然没有一个和尚,却演绎了一个佛理公案故事。 “如果你看出了这个电影的佛意,说明你真的看懂了这个电影。”一位观众在看完这个电影后这样说。与其他直接绑定当下热点话题作为主题的电影不同,《刀见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更高深的主题,直指东方佛学里人性的三大迷失,贪嗔痴: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刀见笑》剧本最初来自《故事会》里一个叫《菜刀传奇》的故事,而叙事结构则采用了同样具有民间基础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这样特殊的循环轮回结构更应和了藏传佛教里六道轮回图案。佛教中一般用鸡、猪、蛇的图案来象征贪嗔痴,将深奥的佛学更简单化形象化,鸡代表贪婪,蛇代表嗔怒,猪代表愚痴。电影中少三两是杀猪匠,他不分是非不切实际的愚昧,以猪为代表;哑巴一直身怀弟弟所送竹蛇,又下毒杀师,蛇是仇恨的象征;独孤成好斗贪图虚名,最后一切在斗鸡场上了结,以鸡为记,三个故事正如绝世玄铁匣上猪衔着蛇再衔着着鸡的图一样,循环的展开——实际一开始导演就将贪嗔痴的隐喻系统设计在了这个电影每一个细节里。 “贪嗔痴”三毒如同基督教里的“七宗罪”,它揭示了人性中深层的迷失,内心的悲剧。《刀见笑》与其说是一部先锋武侠喜剧,不如说是一个黑色幽默的荒诞片。导演也说:“《刀见笑》”不是一个喜剧,其实是一个悲剧。 对这种悲剧的表现在情节上则利用听故事的人和说故事的人这两种身份,师父八大铲讲了剑客的故事,但是哑巴仍不放弃报仇,杀死了师父,但结果仇人终究有终究得报应,杀死了躲在茅坑里哑巴的亲人,而自己也被手下戳死在了粪坑里;哑巴给屠户少三两讲了自己的故事和师父的故事,少三两只执着于那把玄铁菜刀,期望手握菜刀能助他泡上心仪的花魁,结果也是空欢喜一场,媚娘跟着青梅竹马跑了。 人生的无常,因果的不虚,欲望的代价,现实的荒谬,无论是从大故事走向到每一个细节的设置,整部电影都披着黑色幽默的外衣。有观众看完后评论道,“这个电影中的刀从来没有杀过任何一个人,却触动了每个拥有者形形色色的欲望,正是这些欲望将他们引向覆灭。” 与“七宗罪”所散发处的那种强烈的惩戒意味不同,《刀见笑》的结局更带有一种佛家的点醒和人的悲凉,玄铁菜刀最终被桃花小子抛向了悬崖深处,由此,这把刀必将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如此传递,永无终止,正如佛学所述,因果循环,生生不息。 这把刀是一个永恒之物,尽管三个故事倒着回去又正着回来,执刀之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执刀人用到的心和愿也都不尽相同,但是这把刀都是一个见证,见证着人类存于内心深处的相似的念。于是,打破传统的结构、神秘的悬疑、癫狂的喜剧、酷炫的动作、风格化的画面,这些先锋的手法,其实归结于底都是为了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观众去产生些想法。这种目的性表现得很隐晦,是隐藏在那么娱乐的表层之下的。于是这些思考便是由心而发的,不是被人说教的。 也许观众并没有什么佛学禅意的知识基础,不会对“贪嗔痴”的典故倒背如流,但是他们都会根据自己人生经历之不同而感悟到不同的心灵触动。世人何尝不是跟独孤成一样,在名、利与情、爱之间,经常做着丢瓜捡芝麻的傻事,哑巴的故事也让我们明白了勿生恨,恨会让你失去活着的理由,而从少三两身上我们体悟到莫生痴,勿强求。 正如佛教所倡导的:在人心中种下一颗菩提种子,总有一天它会发芽。 也许观者此时无心,但种子彼时已悄然生根。在这颠倒梦想、物语横流的现世,哪怕你我一念间的悔悟发心,也能让未来充满希望,都是一分功德。
© 版权声明:
本资讯版权属于小站亚洲星引力电影计划,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5人
[已注销]
2011-04-06 18:27:32 [已注销]

这么深奥完全没看出来…………

瀚愔
2011-05-28 11:40:47 瀚愔 (Aroma do not need roads.)

立意扯上佛家的就有用了吗?

表达上简直弱智,无聊之极。

全片除了画面和平面设计其他一无是处。

加入这个小站纯是为了回应这篇文章,还说只有喜欢该小站的人才能评论,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