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料](保罗柯艾略)保罗科埃略:什么是一个作家的成功《环球》Globe 2012年8月16日
![]() |
照片由微博读者JEJU_theJenecia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
原文刊载在《环球》Globe 杂志2012年8月16日刊 第36-38页
保罗•科埃略:什么是一个作家的成功
其实我并没有获得许多文学奖奖项。我相信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的文学奖,但它也是唯
一一个我不明白标准是什么的奖项。——保罗•科埃略
36 环球┃GLOBE┃ 2012 年8 月16 日
对 话Dialogue 《环球》杂志记者/唐霁 (发自巴黎)
在巴西,图书总销量排名第一的,是《圣经》。排名第二的,则是保罗•柯埃略的书。
有人说,在巴西,保罗•科埃略的知名度,与上帝和足球并列。但世界给他的赞誉远不止这些:
在美国,他是唯一“二十年畅销外国作家”;
在英国,唯有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单本销量超过《哈里•波特》;在丹麦,他是唯一被称为第二个“安徒生”的作家;在韩国,他是唯一“新作品必登上畅销榜首”的拉美作家……
这位1947 年出生的拉美作家,曾因思想叛逆三次被送往精神病院,沉迷于炼金术、魔法和吸血鬼,作品充满了哲学沉思、宗教奇迹和童话寓言,他的生活亦如他的文字,从不单调乏味——这位巴西文学院最富有的院士正在以其全球性声誉对抗贫穷,促进跨文化交流,在2007 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大使。
现在,他带着自己成名作《朝圣》的中文译本来到中国。这本书讲述了关于中世纪“圣地亚哥之路”朝圣路线上的种种传奇,1987 年出版后,在巴西迅速印行117版次。
“值得我献出一切去追求的梦”
《环球》杂志:《朝圣》对你来说可谓成名作。他在你的整个写作生涯中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保罗:我一直梦想成为作家,但是这个梦想被拖延了很久。一是我没有为这个梦想奋斗,而是一再怪罪别人,借口没时间,借口父母说它不可能实现,诸如此类。二是我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去为这个梦想奋斗,所以一直以来我只是心怀着这个作家之梦。
我都快四十岁时,开始沿着中世纪三条朝圣路线之一“圣地亚哥之路”3 个月徒步600 公里,从法国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脉抵达西班牙圣地亚哥。我这时才意识到,要么现在就彻底放弃,要么就得立即开始追梦。我知道我会遭遇很多失败,知道会受到很多批评,知道我可能连个出版商都找不到,但这是我的梦,值得我献出一切去追求。所以,当走完朝圣之路后,我开始写第一本书,就是《朝圣》。
我选了这个主题,因为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当时鲜为人知,也因为这是当时唯一的、我有所感触的主题。完成之后,我就开始到处敲门,希望找到一个出版商。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去圣地亚哥的朝圣之旅是我生命的转折点。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的转折点。我们通常并不留意这些,或者认为还有时间可以日后再做。可朝圣之旅让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环球》杂志:似乎这个转折点让你明白了许多道理?
保罗:是的,我在其中学到了四个重要的道理。
第一,你应该有一个目标。像我,就是一定要抵达圣地亚哥城。
第二,你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和节奏。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如果你一路奔走,你会累倒。如果磨磨蹭蹭,则会感到无聊。这也象征了人生,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慎重对待。
第三,你要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朝圣本身就是行走,但路上你会遇到不同的人。借此机会,你会理解不同的事。你会与从未相识的人们建立联系,你的人生观会更加开明。对生活敞开心灵,你会学到许多新东西。
第四,就是轻装上阵。这在生活中也很重要,不要让那些用不上的东西拖累你。不仅是在朝圣的路上,在生活中也要试着简约化。简化生活不是指去变得肤浅,而是变得直接,能直达事物的本质。雪就是白的,沙漠就是金色的,海就是蓝的。
相信书籍的力量
《环球》杂志:现在再看1988 年出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保罗:我认为,这本书象征了我的生命。写这本书也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我没想到这本书能触动来自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所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我会不时地重读,作为一名读者,而不是作家本人。我想了解的一切尽在其中。我非常为这本书自豪,它是一块敲门砖,不仅为我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更是敲开了我的心灵之门,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
《环球》杂志:新作《布里达》据说要在2013 年投入拍摄计划,是这样吗?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选择这部小说呢?
保罗:没错,我选择了《布里达》,但这还是一个计划。我确实在和制片人谈,也在面试演员,但还没有确定的制片人。
要拍出一部电影不那么容易,这是有风险的。我是一个作家,所以在过去,我一直拒绝他们就这样拿我的故事去拍电影,因为书本是会激发读者想象的。就像我现在说,或者写下一句话:“我正坐在日内瓦的办公室里。”你们就必须用想像去填充这句子——想我的办公室是怎么样的,我现在是什么样的等等。但如果这是一部电影,你会看到我办公室的全貌。
我想说的是,像广播或书籍这样的媒体,会与读者或听众的想像互动。我完全相信这种力量,我认为,人们应该更多地使用想像力,应该意识到,如果不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我们就会被现在的信息量淹没。
《布里达》是一个典型的爱情故事,我觉得人们经常从浪漫的角度来看爱,但爱不仅是如此,它还是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它能让人积极活着,也能让人如坠地狱,它是如此不羁的力量。在《布里达》中,我们会看见女主人公期望能发展她的天赋,同时找到真爱。
《环球》杂志:另一本新书《阿莱夫》呢?
保罗:《阿莱夫》是我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真实经历,当时我正从莫斯科坐火车前往海参崴。
我要再次强调,作为作家,我要去接触其他人,一个作家不可能与世隔绝地生活。坐火车穿越俄罗斯也是我童年的梦想,所以我去做了。在路上,我经历了“阿莱夫”——它指一个浓缩的时间点,是当下,却包括了过去和未来。这很难解释给读者听,我曾以为不会写这个题目,因为我无法解释这个点。可后来,我还是觉得当下的这个点,会影响我的未来。今日做下的决定,也许也会影响我的过去。我在过去犯下的错,或许可以借此弥补。所以,我在此基础上写了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说到底,这是我写作的原因之一。
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写出想要表达的东西
《环球》杂志:2002 年你第一次到中国,那次的体会如何?
保罗:那次我去了南京、北京和上海。那是一次很有意思的经历,我见识了中国的文化,从中国功夫到其他的方方面面。
我还要说的是,中国留给世界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像老子、孙子、孔子等等,至今一直在影响世界。如果你去我的网络社区看一下,你会发现我使用许多中国式的态度对待生活,我将这些写入推特和脸谱。最近我还读了一本关于“气”的书。顺便说一句,我还读过《易经》与《道德经》!我是中国经典文学的爱好者。
《环球》杂志: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成绩确实令人骄傲,但中国的当代作家似乎更在意诺贝尔文学奖或者国际大奖。
保罗:其实我并没有获得许多文学奖奖项。我相信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的文学奖,但它也是唯一一个我不明白标准是什么的奖项。
对作家来说,得奖对他们的自我有好处。不过,你得了某某奖的这件事,并不能改变你所做的事情。我要强调这一点,作家要做的并不是追求荣誉,或是认为得奖就是成功,这么想是危险的。
我是巴西人,我用葡萄牙语写作,我们并没有许多作品被译成其他语言。我从未想过我的书会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更不用说中文了。但现在,我的作品有71 个译本,大概有5 亿人读过了我的书。我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向这个方向想过。开始时,我只是想着,这是我的梦想,希望能实现它。
《环球》杂志: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作家才能被称为“成功”?
保罗:我以为“成功”,就是做好自己。一个成功的作家是这样的人——写完书后能对自己说,我的灵魂在这里,我写下了一切我想说的,我为此感到高兴。如果我高兴了,我就成功了。之后的市场,没有人能事先预测。作家不该去想这些。他该想着如何将他的灵魂、他的努力和他最好的一面放入作品中。之后这本书可能会被翻译,被不同国家的人阅读,也有可能只有几个人要读。但对一个作家来说,成功取决于他是否能写出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关于保罗•科埃略的数字
从《朝圣》开始,到目前创作了18 部作品
作品被翻译成71种语言
作品销售总量超过1亿册,被誉为“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因被翻译成68种语言而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全球语种最多的图书,
也是唯一一部全球销量超过3500万册的当代文学经典
(《环球》杂志记者/ 乐艳娜 整理)
保罗的开心网与微博故事
4 月底,保罗·科埃略的中国合作人卢彦女士为科埃略先生在中国申请了开心网名人主页和新浪微博。
开心网的申请很顺利。但微博却出现了戏剧化的事件:新浪微博上已经有人注册了科埃略的域名和注册名(但此微博只更新到2011 年9 月就没有继续)。不得已,科埃略只能用Paulocoelho1947的名字注册了一个普通账号。由于没有认证,名字也不正规,关注的人很少。
然后,科埃略在“推特”上呼吁中国读者关注他的新浪微博。他的明星读者之一、韩国偶像组合2PM 的Nickhun 立即响应转发了这一条消息。Nickhun 经常转发科埃略先生的微博,他的中国粉丝,特别是新浪微博上的粉丝,也早已通过他知晓这位“巴西爷爷”。所以在一夜之间,新浪微博的关注量就超过了两千人。新浪也很快通过该微博的认证,还取回了Paulo Coelho 的注册名。
在开心网的“兴趣”一栏上,科埃略写道:写作、读书、箭道、散步、与我的读者交流。他目前也发起了与中国网友交流的活动。
(申明:本文刊登在此得到了《环球》的支持,保罗柯艾略作家小站表示衷心的感谢!如希望再次转载请事先联系)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