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艺术图书的日记 ( 全部 )
2015-06-25 12:41:58
新文化史三人谈实录(上) 嘉宾介绍 岳秀坤: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感谢各位来首都师范大学参加我们今天的读书会活动“档案•故事•历史——新文化史三人谈”。2006年某一天,在新街口外大街上有个叫小西天的地方,有一家麦当劳。我跟刘永华老师去拜访刘北成老师,在这家麦当劳里聊天、吃饭,聊天的结果就是“......
2015-06-12 15:40:22
保持对学术工作的热情——著名学者赵园访谈 来源:《文艺报》 2013年11月15日 文:陈定家 陈定家:听说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把您作为优秀研究生的标杆,见到出类拔萃的女生,就夸她或将成为“另一个赵园”!我本人也多次见证过以您为标杆的情景。十几年前,我向所里一位先生请教问题,那位先生总是有意无意地以“赵园说......
2014-05-16 10:36:30
2013-08-01 11:35:43
2013-07-02 12:31:12
1.阅读方法 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读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 多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 是十分珍贵的参考书。我这里关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 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
2013-07-02 10:00:18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
2013-04-24 13:10:30
2013-04-16 13:05:55
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大年初一,就得到一本《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临末有“新年的梦想”,问的是“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和“个人生活”,答的有一百四十多人。记者的苦心,我是明白的,想必以为言论不自由,不如来说梦,而且与其说所谓真话之假,不如来谈谈......
新书试读 ( 全部 )
2015-02-04 14:59:17
本书首版,倏忽十载。其间追摩前贤,随时有所校订,又陆续收到师友同好的意见提示,指出文字材料以及史事的一些具体问题,遂专用工作本予以标注,留有以待。著述不在博一时之誉,而要力争留得下去,敝帚自珍,便是不苟且的开端。近来北京大学出版社有意再版,于是将书稿通校一过,自觉尚无大的调整的必要,只做了......
2013-06-28 10:27:26
2011-07-14 10:11:03
2010-12-24 17:53:59
本书的主题旨在研究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世界。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梦想,乃是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这个强国梦,经过一个半世纪几代中国人的卓绝奋斗,几经波折,在今天似乎已经实现了。中国的崛起,不再是一个愿望,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没有人可以否认的事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
(1回应)
2010-12-23 15:33:38
2010-10-25 10:27:50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社会都在搞“创收”的热潮推动下,教育领域也动起来了,北京大学也动起来了。 1994年暑假前,我就任新中国后第五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校领导在主持宣布对我任命的全系教职工大会后,对我和其他系领导同志说:给你们一点时间准备,下学期开学后,找个时间,学校领导想听听你们对今后工作......
2010-10-15 11:56:52
随着时光流逝,前辈们渐行渐远,其足迹本该日渐模糊才是;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有心人的不断追忆与阐释,加上学术史眼光的烛照,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变得日渐清晰。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距离太近,难辨清浊与高低;大风扬尘,剩下来的,方才是“真金子”。今日活跃在舞台中......
(1回应)
2010-10-15 11:24:45
《在美国发现历史》一书从约稿到初稿、二稿,再到定稿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作者们的热情、坦诚、认真和严肃使我们两位编者深深感受到这本书的份量。这些篇章决不只是即兴而发的感怀和拾遗,它们凝聚着一群在特殊历史时段和空间中走到一起的中国历史学人的磨难和思考,它们记载着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奋斗与成长。这......
2010-09-30 15: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