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大饼(评《万物皆有伤心处》)
我在读这么君的新书《万物皆有伤心处》,读到“儒林外史中的吃”一节时,忽然想起了一件旧事。
小学的时候,有个叔叔常来我家。他每每晚饭后走半个小时当散步,就到了我家。不记得他是哪个民主党派的秘书还是什么秘书长了,话多,人很活跃的。几句工作上的事说毕,总要绘声绘色显摆近来所得,比如,收到了叶圣陶的回信。那时,四十支光的灯泡映照着贴了年历画的木头板壁,倒有点像“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情形,这是远景。近旁我在做作业,一面支着耳朵听,听了好生惊诧,隐隐只觉不堪。回想起来,这位叔叔蛮有心计,为了收集当代名人书札,不惜扮演谦卑苦闷好学的后进。他孜孜不倦写了不少有关教育的求教信(他的工作和教育可搭不上边),叶老认真地回复若干,他再努力一番,便跻身登堂入室了,一个从外地迢迢而来虚心求教的中年人,得以当晚和叶老的警卫睡在一起。他描述那趟巅峰体验,口沫子迸飞,叶老是什么级别,各级别配备多少警卫,这警卫又得具备怎样的武艺枪法等等。我妈往往顾着织毛衣,间或配合一两句:“你不得了哇!统计过没有,现在多少封了?”他立刻压低声音兴奋地说:“我目标是一千封!” 一千封书札不是乱讲,钱钟书家他也去过了。他说钱家没什么藏书,看过就还,不存。他且当着钱老的面自嘲想认识下蛋母鸡的可笑,钱家凳上虚心坐着,讨教个没完,聪明的先生笑一笑,给他写几行,他手捧墨书,如获至宝地去了。
我妈退休后,这位叔叔就不曾再来过,如今他扬眉当起了名士。我看着这么君的书,心想没有她的本事,点破真名士和假名士,假名士身上的纸衣服戳出一个个洞来,痛快淋漓。她在一篇”打秋风“里写得格外好:“就算无米下锅,身上无穷气;倒是从穷往富,很容易就露出满脸乞儿相。”可不是?
豆瓣上的这么君,也就是书的作者王芳芳,向来擅作题外之意。写吃,明明写儒林外史里的吃,令人想到全然与吃无关的往事,显见是借吃写世相的好手。她和吴敬梓大抵同一路数的本事。如《旧约》所言:“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她将已有、已行、必再行的事写出自己的心得来,观察入微鞭辟入里,这是她厉害的地方。《百喻经》一则故事讲夫妇二人吃饼,沈从文先生为此作过一篇《劝人读经》。关于大饼的约定因为其小,故被人当成捧腹的笑话,而当放大很多很多倍以后,可以笑到飙泪。我把那大饼理解为世相,这么君正是笙箫里掰大饼的人,古往今来,沧海一声笑。又以“世间之大,无言可说”,大肆描绘烧饼、藤萝饼什么的,将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发挥得极之有声有色。反观自己,想吃藤萝饼,也只是想想算了,一般人都是想想就算的主。
书分三部分,看来看去,看到一副冷眼热肚肠。眼冷,犀利直达要害;肠热,故深切,贴着心肺。风老师在序里说,写东西的人疑心可大,像一只猫一样,叼着小猫的后颈脖子到处藏来藏去。说得真好,读者不可被她骗到。她写吃的,绝不仅仅写吃的;写人事,仿佛静静时光河流里的乱世儿女,面如平湖,胸有激雷。有的文章亮在标题,便标题可让人记一辈子,如“回忆往事就像置身鹅毛大雪。”,但读者也有疑心病,疑她言犹未尽,一声叹息。这样的时候偏少,她惯会收梢,书里最好处是许多或一阵见血或滋味隽永的句子,在每一篇,不远处的哪个地方等着你。
相比豆瓣上的日志,纸上的文字做了些修改。语速快、流动感强,几乎没有慢条斯理的片刻,有时是时空和景致的变幻移动,有时是意识和智慧的收合自如。更为难得的是,每个作者都有一个强烈的自我,她没有刻意克制那个自我,用见识召唤出读者那个深深的自我。这是她的大气。
可证这一点的,是我趴床上看这本“伤心”书(这位读者的自我就老要冒出来),当看到“就算是猪一样的人生,长夜漫漫,风雨交加,忽有另一只猪叩门到访,那也是很高兴的呀”那个结尾,也是“性气在作怪”,我忍不住眯着眼睛假想,就算是只猪猡,就算风雨交加,长夜漫漫里拜访这么君,那也是很高兴的呀。忽然笑出了声,在床上打滚,这么又不是一只猪。
唯恐佛头着粪,这么君的文字功底,高人们说得很多很好了,此地不复赘言。
豆瓣电子阅读版:https://read.douban.com/ebook/1516555/?dcn=2013-09-wanwu&dcm=douban&dcs=addz
小学的时候,有个叔叔常来我家。他每每晚饭后走半个小时当散步,就到了我家。不记得他是哪个民主党派的秘书还是什么秘书长了,话多,人很活跃的。几句工作上的事说毕,总要绘声绘色显摆近来所得,比如,收到了叶圣陶的回信。那时,四十支光的灯泡映照着贴了年历画的木头板壁,倒有点像“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情形,这是远景。近旁我在做作业,一面支着耳朵听,听了好生惊诧,隐隐只觉不堪。回想起来,这位叔叔蛮有心计,为了收集当代名人书札,不惜扮演谦卑苦闷好学的后进。他孜孜不倦写了不少有关教育的求教信(他的工作和教育可搭不上边),叶老认真地回复若干,他再努力一番,便跻身登堂入室了,一个从外地迢迢而来虚心求教的中年人,得以当晚和叶老的警卫睡在一起。他描述那趟巅峰体验,口沫子迸飞,叶老是什么级别,各级别配备多少警卫,这警卫又得具备怎样的武艺枪法等等。我妈往往顾着织毛衣,间或配合一两句:“你不得了哇!统计过没有,现在多少封了?”他立刻压低声音兴奋地说:“我目标是一千封!” 一千封书札不是乱讲,钱钟书家他也去过了。他说钱家没什么藏书,看过就还,不存。他且当着钱老的面自嘲想认识下蛋母鸡的可笑,钱家凳上虚心坐着,讨教个没完,聪明的先生笑一笑,给他写几行,他手捧墨书,如获至宝地去了。
我妈退休后,这位叔叔就不曾再来过,如今他扬眉当起了名士。我看着这么君的书,心想没有她的本事,点破真名士和假名士,假名士身上的纸衣服戳出一个个洞来,痛快淋漓。她在一篇”打秋风“里写得格外好:“就算无米下锅,身上无穷气;倒是从穷往富,很容易就露出满脸乞儿相。”可不是?
豆瓣上的这么君,也就是书的作者王芳芳,向来擅作题外之意。写吃,明明写儒林外史里的吃,令人想到全然与吃无关的往事,显见是借吃写世相的好手。她和吴敬梓大抵同一路数的本事。如《旧约》所言:“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她将已有、已行、必再行的事写出自己的心得来,观察入微鞭辟入里,这是她厉害的地方。《百喻经》一则故事讲夫妇二人吃饼,沈从文先生为此作过一篇《劝人读经》。关于大饼的约定因为其小,故被人当成捧腹的笑话,而当放大很多很多倍以后,可以笑到飙泪。我把那大饼理解为世相,这么君正是笙箫里掰大饼的人,古往今来,沧海一声笑。又以“世间之大,无言可说”,大肆描绘烧饼、藤萝饼什么的,将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发挥得极之有声有色。反观自己,想吃藤萝饼,也只是想想算了,一般人都是想想就算的主。
书分三部分,看来看去,看到一副冷眼热肚肠。眼冷,犀利直达要害;肠热,故深切,贴着心肺。风老师在序里说,写东西的人疑心可大,像一只猫一样,叼着小猫的后颈脖子到处藏来藏去。说得真好,读者不可被她骗到。她写吃的,绝不仅仅写吃的;写人事,仿佛静静时光河流里的乱世儿女,面如平湖,胸有激雷。有的文章亮在标题,便标题可让人记一辈子,如“回忆往事就像置身鹅毛大雪。”,但读者也有疑心病,疑她言犹未尽,一声叹息。这样的时候偏少,她惯会收梢,书里最好处是许多或一阵见血或滋味隽永的句子,在每一篇,不远处的哪个地方等着你。
相比豆瓣上的日志,纸上的文字做了些修改。语速快、流动感强,几乎没有慢条斯理的片刻,有时是时空和景致的变幻移动,有时是意识和智慧的收合自如。更为难得的是,每个作者都有一个强烈的自我,她没有刻意克制那个自我,用见识召唤出读者那个深深的自我。这是她的大气。
可证这一点的,是我趴床上看这本“伤心”书(这位读者的自我就老要冒出来),当看到“就算是猪一样的人生,长夜漫漫,风雨交加,忽有另一只猪叩门到访,那也是很高兴的呀”那个结尾,也是“性气在作怪”,我忍不住眯着眼睛假想,就算是只猪猡,就算风雨交加,长夜漫漫里拜访这么君,那也是很高兴的呀。忽然笑出了声,在床上打滚,这么又不是一只猪。
唯恐佛头着粪,这么君的文字功底,高人们说得很多很好了,此地不复赘言。
豆瓣电子阅读版:https://read.douban.com/ebook/1516555/?dcn=2013-09-wanwu&dcm=douban&dcs=addz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