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就是有去无回的最后一枪

杂文 创作
赤潮 发表于:
《重型音乐》杂志vol.51,CD band栏目。


丝绒公路 青春是把上了膛的枪 嚎叫唱片/2013.09.27 早在2004年初的时候,当时的嚎叫唱片掌门人吕玻就发出了一篇《寻找中国的“枪炮与玫瑰”(Guns N’ Roses)》的文章,旨在为中国摇滚乐寻找一种可资借鉴的适合大多数人的摇滚乐类型,但在那个中国摇滚恰好处在从全民新金属向后来小清新、独立摇滚乃至各种电音、噪音摇滚转型的多元素“混乱”时代,这一倡议并未得到太多的反响。但这颗种子却在3年后结出了果实,因为来自东北的青年金晖,带着他对摇滚乐和“枪炮与玫瑰”的喜爱,来到了北京,并组建了一支叫作“丝绒公路”的乐队—— “丝绒公路”四个字按照乐队的定义,“丝绒”代表着性感与华丽,“公路”象征了粗犷与自由,它们无不表明这是一支师从美式硬摇滚尤其是“枪炮与玫瑰”的乐队,从音乐风格、演唱、舞台表演、外在形象乃至日常生活状态,都在向彼岸的那支世界级乐队致敬、学习和模仿。这一切在乐队自主发行的EP《On the Road》里几乎是百分百地得到了实践。但在六年后,乐队经历了所有其他乐队都会遇到的人员更替、风格尝试、各种机会的得到与丧失乃至各种赞美和嘲笑后,又变成了什么样? 答案就是这张《青春是把上了膛的枪》专辑,乐队首张正式专辑,而且因缘际会的是,它们还的的确确是签约在了嚎叫唱片。 在这张专辑里,“丝绒公路”依然坚持了他们的美式硬摇风格,并且鲜明地在专辑封面上标注了师承,毫不忌讳可能招致的“模仿”或“翻版”的诟病——学习就是学习,这不需要去隐晦或者不好意思——但并不止于此。所以专辑里既有承上的作品,比如“Such A B!tch”、“Rock N’ Roller”、“Give U All”、“Blood for Blood”等,完全就是当初“中国的‘枪炮与玫瑰’”号召现实版;而启下的作品如“青春是把上了膛的枪”、“Butterfly”、“夜幕下的通州”才是乐队真正从过去几年里凝练出的自己的风格。这三首作品不仅用中文创作,更是兼具情感化体验以及现实写照的作品,将乐队多年的北漂生活,以及在北京这座都市里的感受表达得异常到位。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乐队自己,它们代表的更是和“丝绒公路”一般身处北京,身处通州的音乐人的共同生活——这才是乐队最难能可贵和值得称道之处。 至于风格上的问题,其实从“丝绒公路”开始,从“青春是把上了膛的枪”这样的作品开始,气质上就越来越接近如谢天笑的《X.T.X》、痛仰的《不要停止我的生活》专辑等这样本土化味道越来越明显的摇滚乐,至此硬摇滚(Hard Rock)这种风格才算是有了落地生根的意思。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赤潮,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最后更新 2014-02-14 17:29:56